王慧瑩 周曉奇
“每次進到商場的負一層,就看到很多同齡人在臨期食品店門口排隊結賬。”“90后”的關關到現在還記得她去年遇到臨期食品店的情景。
這種場景已經十分普遍。近兩年伴隨著消費降級,價格低、折扣大的臨期食品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臨期食品店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好特賣、嗨特購、繁榮集市等一批臨期折扣店遍布各大城市的商場,并展開連鎖化、品牌化的擴張之路。
資本也聞風而入。2020年6月,剛創立不久的好特賣就拿下了金沙江創投、云九資本和日初資本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此外,紅杉中國、梅花創投等也加注投資了折扣牛、愛折扣等臨期食品品牌。
事實上,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中,臨期食品成為巨大的風口,第一批玩家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競爭也逐漸變得激烈,但勝利往往屬于少數,已經有人敗下陣來。
據投資界報道,折扣店品牌繁榮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與供應商的一場合同糾紛訴訟中表示,因業務停頓沒有現金流,已準備申請破產。這是臨期食品行業首個倒下的案例,但也許不是最后一個,行業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當消費市場熱度退去,臨期食品店的問題也逐一顯露出來。貨源不穩定、食品品質良莠不齊等,品牌們遭受的質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對臨期食品的熱度是有保質期的,品牌們僅靠低價已遠遠不夠,玩家們也正在試圖撕掉臨期標簽。當然,想要留住消費者并提高自身的贏利能力,玩家們還需要比拼多方面的實力。
曾經紅極一時的臨期食品店,正經歷著一場行業大洗牌。折扣店零售品牌繁榮集市面臨著倒閉危機,2020年繁榮集市橫空出世,定位為“您身邊的寶藏折扣店”,開業時它曾有“中國版堂吉訶德”之稱。
彼時因為消費環境不容樂觀,所以價格低廉的繁榮集市格外受到歡迎,短短一年時間就迅速開出超20家門店。2021年年初,繁榮集市還拿到了挑戰者創投的融資。繁榮集市采取加盟模式,消費者定位為15—35歲女性。門店將折扣與國潮結合,極具二次元風格,因此成為網紅打卡點。而繁榮集市的營銷開支也不少,據創始人范智峯透露,基本上一家店每月有4萬元左右的營銷費用。只是市場環境瞬息萬變,臨期食品賽道的玩家越來越多,激烈的競爭讓繁榮集市敗下陣來。
危機的信號其實在更早之前已經出現。范智峯曾在播客節目中披露,開設繁榮集市一年半之后,門店就已由好特賣接手,品牌也交給挑戰者創投處理,自己則退回供應鏈老本行。從高光時刻到跌落谷底,繁榮集市只用了兩年。
盡管倒閉的故事剛剛開始,但繁榮集市無疑給做臨期生意的人敲響了警鐘,一場淘汰賽悄然興起,行業的問題也被擺在了臺面上。
首先是貨源問題,也就是供應鏈。事實上,食品行業的供應鏈本身就很復雜,一個品牌可能會有很多個代理商,分散到各個區域,品牌很難將其整合起來。延伸到臨期食品上,不同于正常供貨商的穩定供應,一批貨往往會經過多次轉手,導致其拿貨渠道很不穩定。熱銷產品供應不足、冷門產品積壓庫存的事情時有發生,而最終的問題都要由門店及品牌來買單。
更關鍵的是,臨期食品本身就是接近于保質期的食品,一旦管理不嚴格,品控問題就很難保證。在食品行業中,一般大賣場食品保質期超過2/3就需要下架,電商倉庫則不能超過1/3,所以臨期商品通常保質期都在1—6個月內。若少于1個月,就需要注意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而這恰恰是臨期食品行業所處的時間區間。今年7月,好特賣就因銷售過期巧克力被罰了7000元。與此同時,隨意更改保質期、包裝破損、山寨產品等也在行業中反復上演。
實際上,流落到臨期食品門店的大多數是商超賣不動的品牌,所以價格是吸引消費者進臨期食品店的唯一動力。但價格低又優質的貨源更喜歡和連鎖大客戶合作,很多小型臨期食品商很難拿到貨。這是一個快進快出的行業,貨品押在哪個環節,哪個環節就得承擔這些風險,這也使得倉庫更愿意和大型連鎖折扣店合作。這就意味著跑出規模效應是臨期食品店發展的關鍵,也更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和洗牌速度。
相比于便利店和超市這些剛性需求,臨期食品店的生意并非剛需和穩定,也未必容得下那么多玩家。繁榮集市的倒下,或許只是臨期食品店行業的縮影。
這個網紅賽道的洗牌才剛剛開始。
年輕人愛過的臨期食品,仿佛已經過氣。殊不知,這曾是個被他們吃出來的百億市場。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超過3萬億元。哪怕只有1%的庫存進入臨期市場,也將有300億元的規模。
而在線上,臨期食品仍備受歡迎。2021年淘寶聯合科普中國發布的《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中顯示,每年有210萬人在淘寶網購臨期食品,相關零食店鋪有近萬家。這幾年由于線下零售店受到沖擊、消費者消費降級意識增強,使臨期食品成為了香餑餑,最突出的表現是資本瘋狂涌入。據不完全統計,盡管從2016年開始,好特賣、繁榮集市、小象生活等臨期食品品牌就陸續成立,但它們的融資主要集中在疫情之后。
以好特賣為例,其于2019—2020年連續獲得4筆融資,融資金額達到千萬元,背后不乏金沙江創投、五源資本等投資機構的身影。在這樣的光環加持下,好特賣不僅拿下了商圈的黃金位置,還成了消費者打卡的網紅地,成為第一梯隊玩家。在這期間,嗨特購、小象生活、繁榮集市也都順利完成了一輪融資。
與此同時,臨期食品還得到了政策的利好。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發布,其中對過期食品的翻新銷售嚴令禁止,從某種程度上也對臨期食品行業起到了規范作用。
市場的狂熱還吸引了巨頭的入場。2021年10月,盒馬鮮生在上海開了一家生鮮奧萊店,產品多為生鮮易耗品或臨期食品;3個月后,蘇寧首家折扣超市在馬鞍山開業,宣布將陸續進軍江浙滬,并計劃在2022年開出100家門店。
只可惜,臨期食品的狂熱停留在了今年上半年。潮水退去,臨期食品的熱度也隨之散去,如今,行業融資的消息越來越少,熬不住的玩家已無奈離場,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也在積極求變。
臨期食品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玩家們都在尋找新的出路。范智峯曾表示,如果臨期食品店只賣臨期,那就是品牌方的下水道。臨期食品品牌想要長久發展,僅靠賣低價的臨期食品是遠遠不夠的。
參考美國最大的臨期品零售商Dollar Tree,其擁有1萬多家門店,門店內的臨期產品僅占20%,其余商品都是自有品牌+品牌商合作的專供產品。
拓寬品牌維度這件事不難理解。臨期食品本身就尚未占領消費者心智,隨著入局者的增多,一旦供應鏈波動導致價格上漲,失去價格優勢,臨期食品門店便會陷入風險之中。頭部品牌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在試圖撕掉臨期的標簽。
以嗨特購為例,目前嗨特購有200多家直營店,并于今年6月開放了加盟模式。嗨特購創始人張強曾介紹,目前門店的商品結構70%是食品,30%是日化。其中自有商品占比為20%—30%。嗨特購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大概是42%,如今臨期食品店的“臨期”更像是一個引流手段,利用低價的產品吸引消費者到店消費自有品牌這類的高利潤產品,進而實現贏利。
無論是推出自有品牌,還是拓寬銷路,頭部玩家們的心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形成規模效應,在源頭形成議價權。沄鑫資本創始合伙人齊新宇曾表示,臨期只是早期建立好貨便宜的心智入口,隨著門店規模擴大,企業擴大品類和向上游整合供應鏈才是必然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臨期食品店不約而同地瞄上了會員制。嗨特購孵化了新品牌“失重寶藏”,為會員制的倉儲折扣店模式。失重寶藏首家門店于2021年年底在北京開業,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SKU(庫存量單位)近6000個,涉及水果、網紅日用品、進口生鮮等多個品類,客單價在60—100元。小象生活也推出倉儲折扣店品牌“惠買喵”,并在原有門店推出9.9元月卡、99元年卡及139元家庭卡,單月銷售額超36萬元的門店,會員卡消費占比達60%。
本質上,臨期食品店仍是流量生意,只有足夠多的客流量才能支撐起賣場的周轉需求。如今的頭部玩家正將門店開進人流密集的商圈,通過精細化運營來提升周轉效率。
從臨期食品店轉型品牌折扣店,消費者需要新鮮感,臨期食品店也急于撕掉臨期的標簽。對于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來說,低價仍具有吸引力,但這是一場持久戰,玩家們還要在供應鏈和品牌口碑上下功夫。
日本經濟在下行周期里誕生了臨期巨頭堂吉訶德,而美國出現了Dollar Tree,目前就整個行業而言,中國仍處于缺乏龍頭的分散階段,想要誕生一個真正的巨頭,還需要時間。而對于品牌們來說,奔向這個目標的前提是活下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