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常委 李紅錄
提升開發區產業發展能級,應聚焦省級抓存量、市縣抓增量,緊扣調結構、優布局、延鏈條、增效益,切實發揮開發區優勢作用,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提高產業項目質量,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引領全省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新的貢獻。
一個地區,只有主導產業“強悍”,核心競爭力才能強勁。應按照分區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則,著力優化開發區產業功能布局,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兩翼、兩區、三群、六帶”發展布局,推動開發區產業布局與區域主體功能定位銜接配套。雄安新區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周邊,應圍繞承接首都外溢高端要素、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功能定位,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高端高新產業,打造服務京津、對接雄安的高端高新產業承接平臺。沿海地區,圍繞建設沿海經濟崛起帶,重點發展精品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生命健康、電子信息等,打造全省產業開放發展的引領平臺。省會周邊,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健康、先進裝備制造、現代商貿物流等,打造支撐省會率先發展的產業承載平臺。冀南地區,圍繞建設協同發展功能拓展區,大力推進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打造區域轉型升級的支撐平臺。冀北地區,圍繞服務“兩區”定位,重點發展冰雪裝備、大數據及云計算、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等產業,打造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平臺。
要做強鏈條。立足產業基礎、區位資源稟賦,實施一批促進上下游配套的補鏈、延鏈、強鏈項目,構建“整機+配套”產業鏈模式,推動開發區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形成龍頭引領、關聯配套、專業分工、協作發展、社會化服務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要做強龍頭。依托產業基礎和綜合配套,深化“央企、民企進河北”專項招商活動,明確市、縣“一把手”對標志性重大招商項目一包到底的機制,大力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標志性項目,實施一批高端并購、資源整合項目,提高頭部企業生態主導力,提升開發區產業韌性和核心競爭力。要做強品牌。支持企業深耕細作,打造一批記得住、叫得響、走得出的名牌、大牌,增強開發區品牌“標識度”和產品附加值。
應加快推動開發區產業融合發展,打通要素供給通道,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一要著力推進 “兩業融合”。以產業升級需求為導向,圍繞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會展商務、咨詢服務等重點領域,推動開發區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快全產業鏈整合創新,實現生產性服務專業化、高端化發展。二要著力完善金融服務。加快引進境內外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風險投資等各類法人總部、區域總部、功能總部及后臺服務機構入駐開發區,鼓勵有條件的開發區設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持有實力、有特色的融資擔保機構做大做強,培育功能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務機構。三要著力強化“數字賦能”。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強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運用,培育個性定制、柔性制造的新模式,實現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全產業鏈條數字化升級,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