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病癥,在現階段社會研究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尤其是在中老年群體中,該病的發病率更高。很多患者在發病之后,由于病情發病急,如果不能給予患者科學的診斷和治療指導,將會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對患者自身病情控制是非常不利的[2]。通過影像學篩查分析,能夠了解患者疾病發病情況,如在CT和MRI 診斷技術應用過程中,就能夠有效的為患者病情評估提供幫助,所以在現有臨床診斷工作開展中,人們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診斷技術應用也越來越重視[3]。但是在CT 與MRI 臨床診斷過程中發現,二者之間的診斷價值是有明顯不同的,MRI 診斷的價值要明顯高于CT 診斷[4]。故而本研究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CT和MRI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 例,女32 例;年齡34~83 歲,平均年齡(56.96±8.68)歲。納入標準:所有參與研究患者均為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患者發病時間<6 h;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對研究認可。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精神障礙及其他疾病患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分別進行CT 診斷和MRI 診斷,具體如下。
1.2.1 CT 診斷 以西門子SOMATOM 雙源螺旋CT作為患者診斷設備,在診斷過程中,設置相關參數如下:電壓120 kV,電流50 mA,掃描層厚5 mm,間隔5 mm。在患者檢查過程中,讓患者平臥在檢查床上,然后依次為患者進行橫向和縱向掃描,獲取影像學資料,然后將其存儲存在電腦軟件中,并且在完成所有掃描之后,輸出影像學檢驗數據,以此為患者病情評估提供幫助。
1.2.2 MRI 診斷 以3.0 T GE 超導掃描儀為主,設置參數為回波時間(TE) 1.9 ms,重復時間(TR) 3.0 ms,T1 6.8 ms,矩陣為256×256,層厚為6 mm,間隔為1 mm,在造影劑輔助下,為患者進行橫斷面和冠狀面掃描分析。并且為患者進行動態增強掃描,以此確定其病癥。在檢查結束后為患者進行診斷報告撰寫,由2 名以上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共同出具,做好檢驗報告的撰寫和匯總工作,以此為檢驗工作評估提供指導。
1.3 觀察指標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CT診斷和MRI 診斷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診斷技術的診斷結果對比 經病理檢查結果顯示,60 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15 例為陽性,45 例為陰性。MRI 診斷準確率為96.67%(58/60),CT 診斷準確率為81.67%(49/60)。MRI 診斷準確率高于CT 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種診斷技術的靈敏度、特異度對比 MRI 診斷的靈敏度為93.33%(14/15),高于CT 診斷的33.33%(5/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 診斷與CT 診斷的特異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心腦血管疾病,該病在現有臨床研究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很多患者在發病之后會表現出比較顯著的臨床癥狀[5]。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采取科學的診斷處置措施,以此為患者病情控制提供指導。通過相關研究分析發現,影像學篩查能夠為患者病情評估提供幫助,對患者自身病癥有重要指導意義[6]。就目前臨床診斷醫學發展情況來看,在影像學診斷技術應用過程中,主要以CT診斷和MRI 診斷為主,上述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應用到臨床,并且在臨床診斷過程中,已經證實了其技術應用的優勢和價值。以上述技術作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診斷方法,滿足了患者診斷需求,對患者自身病癥控制具有一定優勢,同時在患者診斷工作開展中,也有效的為患者病情篩查提供了幫助,經上述技術處置后,提高了患者臨床診斷效果,對患者自身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7,8]。
就我國目前臨床研究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好發于中老年群體,患者在發病之后會表現出比較顯著的臨床癥狀,因而這種情況下,應該在患者管理方案選擇上作出科學的指導。通過影像學篩查能夠幫助患者了解其病情惡化情況,對了解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有一定幫助,隨后為患者實施對癥指導,提高患者疾病診斷處置能力[9-11]。但是經臨床研究分析發現,CT 診斷和MRI 診斷在為患者診斷過程中,得出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患者臨床病癥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這種情況下得出的診斷結果就會與臨床診斷有一定偏差,故而需要科學的為患者選擇診斷技術。總體來看,MRI 診斷的效果要相對更好,在患者診斷的準確性控制上更具優勢,所以可得到患者認可[12,13]。
李娟等[10]通過臨床研究指出,在現階段社會發展中,患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人數在逐年增多,很多患者在發病之后會表現出比較顯著的臨床癥狀,因而這種情況下,應該制定科學的診斷方案。以CT和MRI診斷作為患者診斷技術,能夠滿足患者診斷需求,提升了患者診斷處置能力,并且在給予患者診斷中,為患者病情控制奠定了基礎,所以可得到患者認可[14-16]。但是相比之下,MRI 診斷的效果要高于CT 診斷,診斷后的價值要相對較高,所以能夠得到患者的認可,因而在臨床診斷過程中,應該將該項技術推廣。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研究成果相符,表明MRI 診斷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所以可將其推廣到臨床[17-19]。
本研究結果顯示,60 例患者臨床診斷過程中,由于采取的診斷技術不同,所以使得患者診斷效果有了明顯差異。經病理檢查結果顯示,60 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15 例為陽性,45 例為陰性。MRI 診斷準確率為96.67%(58/60),CT 診斷準確率為81.67%(49/60)。MRI 診斷準確率高于CT 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 診斷的靈敏度為93.33%(14/15),高于CT 診斷的33.33%(5/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RI 診斷與CT 診斷的特異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MRI 診斷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要明顯高于CT 診斷,患者診斷后的臨床效果對比有差異,相關互數據結果比較存有統計學意義,所以表明在給予患者診斷中,實施該項診斷的價值和優勢是非常顯著的,能夠為患者病情控制提供幫助,提升了患者臨床診斷處置能力,為患者自身診斷工作實施的全面性控制奠定了基礎,所以能夠在臨床診斷工作開展中,將MRI 診斷技術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診斷結合,進而保障在患者診斷處置中,能夠更為有效的為患者提供依據,提高患者臨床診斷處置能力,為其自身病情的控制和管理奠定基礎[20,21]。
綜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診斷過程中,為患者實施MRI 診斷的效果要明顯好于CT 診斷,所以能夠在臨床推廣,以此為患者診斷效果控制奠定基礎,提升患者臨床診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