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辰 陳子帥 王逸
(上接第一版)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美國基于經濟霸權與技術霸權需要,拉攏他國對中國進行“圍堵”,在手段上無所不用其極,以增強美國現有遏華政策的有效性。沒有其他國家支持,美國對華技術限制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從外媒的報道來看,美國意在通過輿論施壓,脅迫日本、荷蘭等國加入打壓中國的行列。
“美國恰恰是國際規則的 破壞者”
《南華早報》13日注意到,在中國向W提起訴訟之際,中國敦促韓國反對美國對芯片貿易的管控,抵制美國的霸凌。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韓國外長樸振舉行視頻會晤。王毅就美國制定所謂《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以及拒絕。裁定美方違反世貿規則表明了立場,強調美方行徑明顯損害包括中韓在內各國正當權益,再次證明美國恰恰是國際規則的破壞者,-而不是建設者。各國應站出來,共同抵制這種逆全球化陳舊思維和單邊霸凌,共同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評論稱,作為領先的芯片生產國,韓國可能在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能否成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表示,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措施,阻礙芯片等產品的正常國際貿易,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近年來,美方一再濫用“國家安全”借口干擾國際貿易正常開展,受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各國應當站出來,不能再對華盛頓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聽之任之了。這事關全球貿易體系穩定,更是國際道義所在。”
《金融時報》13日稱,自美方管制措施宣布以來,北京增加了研發支出,以增強本土能力并減少對外國制造芯片的依賴。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變本加厲的制裁措施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加強自主研發、打破美國及其盟友力圖構筑的對華技術封鎖圈是重中之重。與此同時,我國還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以在制度層面反擊外國的“單邊制裁”。▲
環球時報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