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平

在屢遭挫折后,美國空軍的高超音速“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GM-183A終于迎來難得的成功。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3日報道,美國對其“空射快速反應武器”的“完全可操作原型彈”進行了首次試射并取得成功。中國軍事專家認為,AGM-183A是美國空軍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的“爭氣彈”,以拉近和俄羅斯等國“高超武器”的差距。由于研制時間較晚,和俄羅斯的“匕首”導彈相比,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
《防務新聞》題為“空軍首次發射高超音速導彈原型彈”的報道稱,美國空軍第96測試聯隊12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AGM-183A于本月9日在南加州海岸進行了成功測試。導彈由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第412測試聯隊的轟炸機攜帶。這枚高超音速導彈原型彈從B-52H轟炸機發射,然后迅速加速到5倍音速以上。導彈隨后完成了計劃的飛行路徑并引爆,初步結果表明所有測試目標都已實現。
報道稱,高超音速武器可以以大于5馬赫的速度飛行并在飛行途中機動, 這使得它們比常規彈道導彈更難追蹤和擊落,并且能夠突破防御系統。俄羅斯等國在開發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美軍方面臨著包括國會在內的壓力,要求其在本國的高超音速武器能力方面取得更多進展。文章稱,AGM-183A在2021年連續3次測試失敗,當時主要驗證該彈的助推器,但要么未能宥開發射架,要么未能成功點火。今年3月,美國會對該計劃進行嚴厲批評,并從2022財年預算中削減了近1.61億美元的采購資金請求,理由是該計劃的測試失敗和延誤。
《防務新聞》報道稱,項目試驗在今年5月迎來曙光,當時美軍成功測試了AGM-183A的助推器。隨后在7月進行了另一次成功的助推器測試,為全面測試鋪平道路。而這次試射則是該彈的全備原型彈的首次試射。
美國“太空了網站13日的文章稱,空軍的新型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預計將成為美國軍方第一種達到作戰狀態的高超音速武器。AGM-183A的確切速度尚不清楚,但有消息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的這款武器基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先前研制的試驗飛行器設計,最高時速為20馬赫,也就是大約2.4萬公里。
“太空”網站稱,根據美國空軍曲說法,該導彈旨在“在有對抗環境中將固定的、高價值的、時間敏感的目標置于危險之中”,這意味著它將用于瞄準地面上的資產,例如固定導彈陣地、雷達站、防空設施、基礎設施甚至對手的總部大樓,基本上是戰場環境中需要迅速摧毀的所有無法移動的高價值目標。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1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AGM-183A可謂是美國空軍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爭氣彈”。因為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的探索研究很早,但在研制列裝進度方面卻大幅度落后于俄羅斯等國,這在先進武器裝備領域,還是不多見的。同時,美國幾個軍種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海陸空三軍都想讓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先聲奪人”,進而能夠得到重視,獲得更多資金扶持。可以說,美國空軍要靠AGM-183A“爭口氣”。這次成功讓美國空軍官員如釋重負。
張學峰認為,它和同樣空中發射的俄羅斯空軍“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相比,進度靠后,但在一些技術上相對先進。目前,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已經裝備部隊,并多次用于實戰。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匕首”是在“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基礎上研制的,頭體不分離,整個導彈是旋成體。雖然可以進行機動,飛行軌跡不同于傳統彈道導彈,但機動幅度較小,而且頭體不分離也會導致目標特征比較明顯,增大被攔截的可能。而AGM-183A導彈研制時間較晚,采用了頭體分離技術,而且彈頭采用了滑翔比更高的非對稱楔形滑翔體,機動能力更高。和美國海軍和陸軍的采用旋成體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相比,AGM-183A也具有這一優勢。不過AGM-183A的彈頭可能偏小,之楔形滑翔體的容積率也較低,不利于提局威力。▲
環球時報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