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乃居談藝札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胡西林( 杭州 )
看到張廷濟為王心耕銘、王逢辰舊藏端石詩文矩形硯,便心生歡喜,終于有機會嘆息一下叔未先生了。
我之嘆息有二,一為惜嘆:嘉慶三年(1798)戊午科浙江鄉試的解元,怎地在之后進京應禮部的會試中,屢試屢躓,終不及第,以至灰溜溜退出春闈(闈,考場,明清會試每三年一次,于當年春季舉行,故謂春闈)賽道,轉身結廬深隱。有人說這是瀟灑,其實幾多無奈何從說,愁緒滿懷心底埋。二為感嘆:無奈轉身之后,張廷濟沒有消沉,而是由叔未而海岳庵門下弟子及至眉壽老人(叔未、海岳庵門下弟子、眉壽老人均為張廷濟別號),人生卻由晦及明,一路向陽,生命的高光映照人生歷程,熠熠生輝。
由此我想到了明代吳中才子唐寅。
唐寅當年參加的也是戊午科鄉試,并且也是獲得第一,所不同者,唐寅為明代蘇州人,所舉為明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秋闈(明清鄉試于當年農歷八月舉行,故謂秋闈)。高中第一,自然得意,唐寅有“南京解元”印紀其事。誰料得唐寅也折戟禮部會試,但是與張廷濟不同,唐寅不是輸在答卷上,而是受連累卷入當年“試題泄露案”中,從此命入他途,藝術人生由此輝煌。

這是聯想,不是比擬二人。相隔三百年,先后為比鄰兩省之鄉試解元,居然都是止途會試而贏得藝術人生,是巧合,也是故事。
不可否認,張廷濟輸掉了會試考卷,但是,人生是一份大卷,他輸的是小卷,贏的是大卷。以繪畫作比,會試乃小幅,焦點透視耳,人生是長卷,當作散點綜覽。張廷濟一生享年八十又一,以其耄耋高年在清代文化名人中占席長壽者行列,一生以圖書金石自娛,凡金石書畫刻削髹飾之屬無不搜集,并建清儀閣,對所藏之物一一系以詩題。成就如何?有《眉壽堂集》《桂馨堂集》《清儀閣金石題跋》《清儀閣古印偶存》《清儀閣詩存》等印行傳世,可謂洋洋大觀、后世仰翹。
然而才情兼備的文人易得脾氣也有“不良”習氣。張廷濟擅文擅詩擅銘辭,慕其名求其銘硯者大有人在,他不推辭,因材施藝,然得銘心佳句則無以忘懷,遇材質相仿佛之如意佳石甚至不避重復,復刊其上。而受者明知眉壽老人復銘舊句,依然歡喜,為什么?因為此等銘文往往為眉壽老人竊喜,不累重復,是因為老人得意。
張廷濟為王心耕銘王逢辰舊藏端石矩形硯,長12.5厘米,寬6.8厘米,厚1.9厘米,石質溫潤細膩,耐玩耐用。硯背銘文滿底,書法樸拙,刀法利落,字口深而有象,金石意味與書法意趣和諧一致。王心耕名福田,金石收藏家、張廷濟的同鄉好友,持硯屬銘乃為其子所求。銘文及跋曰:“讀書作字樂無極,王家父子真秀絕。心耕弟深于字學,以教其子玉蔭,幼能領悟,可喜可喜,書此勉之。”
此銘之后,有同里后生亦求銘,張廷濟再作復題,皆大歡喜。或謂省事,不是,因為得意。眉壽老人嘉興人氏,嘉興向來文風昌盛,清嘉道年間金石風氣尤盛,與眉壽老人獎掖、鼓勵后生不無關系。“讀書作字樂無極,王家父子真秀絕。”其實何止王家父子,徐家張家陳家吳家等等亦如斯,此正可為眉壽老人佳銘復題作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