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進,朱明貞
(1.江蘇凱俊機械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800;2.宿遷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汽車底盤中有很多軸類零件,其主要作用是傳遞扭矩和承受載荷[1-3],一般的加工工藝方法有切削加工、階梯處一次鐓粗再進行切削、逐級鐓粗的工藝方法。本文研究的軸是某汽車用花鍵扭桿,如圖1所示,材料為45#鋼,屬于細長軸,備料時若采用直徑為52 mm的棒料直接在車床上進行車削,加工余量大,材料利用率低,還不易解決軸的跳動問題。若一次鐓成直徑為52 mm、長度為173.8 mm的大階梯再進行車削,則需要較大的鐓粗設備,且還有10 mm的加工余量需要在車床上完成車削加工。若采用逐級鐓粗,毛坯需要加熱兩次,增加了一道工序,浪費能源。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現提出一種新的加工工藝,即備料時采用直徑為42 mm的毛坯,采用中頻感應加熱將毛坯加熱至1 200 ℃,先后經過兩副鐓粗模具,成形出圖1所示階梯處形狀,然后再在車床上進行精加工,去除鐓粗時表面產生的氧化皮。為確保上述工藝可行,采用Deform-3D有限元軟件進行數值模擬[4-7],模擬驗證該工藝的可行性,并為實際生產提供成形工藝參數。

圖1 花鍵扭桿
本研究中花鍵扭桿結構簡單對稱,材料45#鋼的塑性較好,精度要求一般,選用直徑為42 mm的圓棒料作為坯料。通過Creo軟件繪制出扭桿三維圖形,根據體積不變原則計算出所需要的毛坯長度為697 mm。
運用Creo軟件建立兩副鐓粗模型[8-9],為了減少后面計算量,毛坯設計時僅截取需要成形的部分,第一副模具鐓粗成圖2所示半成品,模具圖如圖3所示。第二副鐓粗成圖4所示成品,鐓粗模具圖如圖5所示,圖3、圖5中的1為模具型腔,2為推桿。因為兩副模具是安裝在同一平鍛機上同時完成鐓粗,所以兩副模具的推桿行程設計是關鍵。第一副模具鍛造時的推桿行程為17 mm,第二副模具鍛造時的推桿行程為24 mm。

圖3 第一副鐓粗模具

圖4 第二副鐓粗成品

圖5 第二副鐓粗模具
將上述設計好的有限元數值模型以stl格式導入Deform-3D軟件并完成前處理,第一次鐓粗時毛坯劃分的網格為80 000個,圖2中毛坯左端15 mm處設計固定,防止其發生轉動及竄動,毛坯的所有面設計為接觸面,推桿2設計為主模具,其推動毛坯向左運動,速度為8 mm/s[10]。模具的初始溫度設計為300 ℃,毛坯設計溫度為1 200 ℃,毛坯和模具之間的摩擦系數為0.3。第一次鐓粗前毛坯和空氣、毛坯和模具下型腔之間存在熱交換,實際毛坯模擬的溫度為11 850 ℃~1 190 ℃。圖6是第一次鐓粗載荷隨時間變化情況,隨著時間變化及毛坯與型腔接觸面積的增大載荷逐漸平穩上升,在鍛造后期載荷迅速增加直至毛坯充滿型腔,最大載荷為400 kN,該載荷與計算結果基本一致。

圖2 第一副鐓粗半成品

圖6 第一次鐓粗分析時間、載荷圖
圖7 (a)為最終等效應力圖,從圖7中可以看出在整個鐓粗過程中錐部的應力應變都比較小,而在鐓粗的后期及向圓角過渡的位置應力開始變大,這主要是因為毛坯與模具的接觸面積發生改變,整個鐓粗過程中金屬流動情況較好。圖7(b)為等效應變圖,等效應變主要反映金屬的變形程度,整個變形區變形平緩,變形主要集中在向圓角過渡的位置,其值大概為0.66 mm/mm。

圖7 第一次鐓粗等效應力、應變圖
將第一次模擬結束后的DB文件及KEY文件導入,并設計第一次鐓粗的最后一步最為第二次鐓粗的第一步,此時毛坯的溫度范圍在963 ℃~1 183 ℃,模具的初始溫度為300 ℃,兩者之間的摩擦系數為0.3。圖8為第二次鐓粗載荷隨時間變化情況,其變化規律同第一次鐓粗,最大載荷約為430 kN,該載荷與計算結果基本一致。

圖8 第二次鐓粗分析時間、載荷圖
圖9 為第二次鐓粗等效應力、應變圖,從圖9(a)中可以看出應力主要集中開始在圓角位置和鐓粗后期的圓角位置,最大值在200 MPa左右;從圖9(b)中可以看出整個應變變化平緩,在最后的階段由于材料有部分折疊,使應變有所變化,該值在1 mm/mm左右,基本不影響成形效果。兩次鐓粗結束后將其放置到室溫中冷卻2 d~3 d,再進行車削去除鍛造后產生的氧化皮及折疊等,以達到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要求。

圖9 第二次鐓粗等效應力、應變圖
根據數值仿真數據及模擬結果,設計兩副鐓粗模具并將其安裝在同一平鍛機上。其臺階部分的成形工序為下料—感應加熱—連續兩次鐓粗,毛坯材料為45#鋼,感應加熱溫度為1 180 ℃~1 200 ℃,模具的初始溫度不低于300 ℃,在整個成形的過程中溫度控制是重點,必須減少非必要的能量損失;為了保證質量,提高效率,連續鐓粗的過程可以采用機械手臂進行自動化操作,該方法有效提高了階梯軸類零件的加工效率,可降低成本,解決了車削加工余量大、浪費能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