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怡 李 力 胡曉宇 杜 莉 岳雅琪 朱麗萍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中第4常見的癌癥,2020年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人數為60萬,死亡人數為34萬[1-2]。國內外學者[3-4]一致認為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lilloma virus, HPV)持續性感染是引起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最重要的因素,我國女性HPV總體感染率為14.6%~16.2%,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為12.9%~22.7%,宮頸癌發病人數約為11萬,每年死亡人數為6萬,宮頸癌已嚴重影響女性的生命和生活質量。HPV 疫苗是全球第一個用于預防癌癥(宮頸癌)的疫苗,作為一級預防手段,HPV 疫苗的成功研發為預防宮頸癌的發生開辟了有效途徑[5]。中國大陸自2017年陸續引進HPV疫苗,然而在目前實際HPV疫苗接種中,適齡女性并沒有得到HPV疫苗的有效覆蓋,接種率仍較低[6]。上海市HPV疫苗接種機構多數分布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務人員關于HPV疫苗的認知水平對疫苗的推廣接種有直接關系。為提高疫苗接種率,有必要進行醫護人員的疫苗接種認知研究。為了解上海市基層醫務人員對HPV疫苗的接種及認知情況,更好地增強民眾對HPV及其疫苗的了解及認識,課題組于2021年6月對上海市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務人員進行調查,結果如下。
1.1 研究對象 將上海市16個區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為城區、城郊和郊區3個片區,分別對各片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數字編號,按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城區、城郊和郊區3個片區中各抽取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抽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部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經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F001-10號),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查閱國內外HPV相關研究文獻,在國內外相關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基層醫務人員HPV疫苗相關認知情況》調查問卷,邀請專家審閱指導,并進行預實驗進行修訂完善(利用SPSS 25.0對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如下:α=0.797,KMO=0.809,Bartlett<0.001,說明本問卷有良好的信度和結構效度)。為保證問卷填寫的信息統一與準確性,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統一標準與方法,并制定嚴格、明細的資料收集方法。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如發現漏填、錯填項等立即與調查對象溝通確保填寫完整無誤,調查結束后對問卷進行編碼。調查內容包括人口統計學資料、HPV疫苗知曉率、接種率及接種意愿、對子女接種HPV疫苗的態度及影響因素等。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Epidata 3.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并建立數據庫,將數據導入SPSS 25.0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對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及HPV疫苗接種態度、需求等進行描述性分析。分別采用χ2檢驗及logistic回歸模型對影響調查對象HPV疫苗接種率的因素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39份,回收有效問卷為312份,應答率為92.0%。調查對象平均年齡(35.02±8.37)歲,男性醫務人員50人,女性262人,本次調查中,HPV知曉人數304人,知曉率97.4%;HPV疫苗知曉人數300人,知曉率96.1%;在HPV相關知識方面,94.2%的調查對象知曉HPV可導致女性尖銳濕疣、宮頸癌等生殖道疾病,76.6%調查對象認為HPV疫苗的最佳接種時機為初次性生活之前等。見表1。

表1 上海市基層醫務人員HPV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及接種情況
2.2 調查對象HPV疫苗接種情況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我國大陸HPV疫苗引進時間、接種政策以及年齡限制,在本次調查對象中選擇年齡≤48歲的女性醫務人員進行HPV疫苗接種情況影響因素分析。共242名調查對象符合要求,其中79人接種過HPV疫苗,疫苗接種率為32.6%。單因素χ2分析結果顯示,不同醫院地理位置、年齡段、職業、月收入以及婚姻狀況的調查對象HPV疫苗接種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以是否接種HPV疫苗為因變量(0=未接種,1=已接種),將上述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P<0.05)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篩選方法為向前:條件),結果顯示:年齡≤26歲(OR=0.186;95% CI:0.063~0.547)、職業為醫生或者護士(OR=0.186;95%CI:0.063~0.547)是接種HPV疫苗的保護因素。見表4。

表2 女性醫務人員HPV疫苗接種情況影響因素分析[例(%)]

表3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4 影響調查對象HPV疫苗接種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續表4
2.3 調查對象不愿意接種以及不愿意為子女接種HPV疫苗的原因 在尚未接種的年齡≤45歲女性醫務工作者中,34.7%(52/150)的調查對象不愿意接種HPV疫苗,不愿意接種HPV疫苗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53.8%,28/52),其次是認為自己沒有患HPV疾病的風險(21.2%)以及疫苗價格較貴(21.2%,11/52);11.2%(35/312)的調查對象不希望自己子女接種HPV疫苗,其原因主要是74.3%的調查對象擔心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其次是認為國內沒有大規模使用HPV疫苗,再次是不了解HPV疫苗。見圖1、2。

圖1 不愿意接種HPV疫苗的原因分布情況(n=52)

圖2 不希望子女接種HPV疫苗的原因分布情況(n=35)
HPV疫苗是當今世界第一個可以預防腫瘤的疫苗,也是人類首次采用疫苗消滅病毒感染相關癌癥的嘗試,對目標人群接種HPV疫苗將會為女性健康以及社會經濟帶來巨大收益。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疫苗接種主要場所,因此研究基層醫務人員關于HPV疫苗的知識及態度等對HPV疫苗的推廣與接種有著重大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市基層醫務人員HPV及其疫苗知曉率較高,但對其相關知識存在薄弱點,年齡與職業是影響基層適齡女性醫務人員接種HPV疫苗的因素,擔心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是疫苗接種推廣的最大阻礙。
在本次調查的312例基層醫務人員中,HPV知曉率為97.4%,HPV疫苗知曉率為96.1%,高于張馨月等[7]、潘丹等[8]、于兆佳等[9]的研究,表明上海市基層醫務人員HPV及其疫苗知曉率較高,這與上海近年宮頸癌防治宣傳力度、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密不可分。HPV傳播途徑包括性傳播、密切接觸、間接接觸和母嬰傳播等,其中以無防護性傳播為主,在初次性行為后女性HPV感染率迅速上升,因此HPV疫苗在初次性行為之前接種效果最好[10]。然而在本次調查中,雖然94.2%的醫務人員知曉HPV主要導致女性尖銳濕疣、宮頸癌等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但僅76.6%的調查對象知曉HPV疫苗接種最佳時段是在初次性生活之前,73.4%的調查對象知曉HPV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為無防護性接觸,該結果表明上海市基層醫務人員在HPV相關知識方面存在盲區,對最基本最關鍵的信息掌握不全面,這顯然不利于HPV疫苗的推廣工作。此外,在培訓需求方面,83%的醫務人員認為自身需要獲取更多的HPV相關知識,因此,應重視基層醫務人員的健康教育與培訓工作,選擇易于接受的途徑如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專業人員的知識講座等方式,擴大基層醫務人員HPV知識面。
目前,全球現行的HPV疫苗首劑接種覆蓋率為67%,全程接種覆蓋率為53%[11],本次調查中,僅32.6%(79/242)的適齡調查對象接種過HPV疫苗,多因素分析顯示,醫護人員HPV疫苗接種率高于醫技人員、≤26歲年齡組醫務人員HPV疫苗率高于26~35歲組醫務人員(P<0.05)。這可能與HPV疫苗接種有嚴格的年齡限制,以及醫護人員相對醫技人員因承擔著直接面向大眾科普教育的職責,因而對HPV知識有更高的知曉水平有關。
在接種意愿方面,88.8%的調查對象愿意為自己的子女接種HPV疫苗,該結果高于趙春艷等[12]、蒲晨等[13]、韓耀風等[14]的報道,在≤45歲尚未接種HPV疫苗的女性醫務人員中,65.3%的調查對象希望將來接種HPV疫苗。對不愿子女接種以及不愿意自身接種的人群進行調查,發現不愿接種HPV疫苗的最主要原因是擔心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與相關研究[15-16]結果相似。HPV疫苗是一種基因重組疫苗,通過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在病毒感染宿主細胞之前清除病毒,注射HPV疫苗不良事件主要是注射部位紅腫、腫脹以及發熱、疲勞等,但這均屬于接種疫苗的常見免疫反應且在耐受范圍內,均可在數日內自愈,研究證實目前國際上流通的3種HPV疫苗的安全性良好[17-18]。在有效性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均表明HPV疫苗可以顯著降低HPV16和18的患病率,對宮頸相關疾病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19-20]。HPV 2價和4價疫苗對宮頸癌的總保護率約為70%,對HPV16、HPV18相關宮頸病變的保護率可達98%~100%,HPV9價疫苗因為增加了更多的抗原種類,保護率可高達90%[21],因此HPV 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疫苗。
綜上所述,上海市基層醫務人員HPV疫苗知曉率較高,但仍存在一些認知誤區。知識與信念是行為的基礎,若想達到目標,必得先掌握正確知識、確立正確信念[22]。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針對基層醫務人員關于HPV及其疫苗認知薄弱點加強培訓,重點關注醫技人員以及年齡較長的女性醫務人員,全面提高基層醫務人員認知水平,科學規范的推動HPV疫苗接種工作,降低宮頸前病變以及宮頸癌的發生率,為在2030年使宮頸癌成為世界上的罕見病而努力。
由于新冠疫情反復,基層醫務人員身兼數職,本次調查研究在對基層醫務人員關于疫苗的推廣方式及建議等方面涉及內容較少,期望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適當增加樣本含量并結合定性研究等方式,使研究結果更加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