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卉敏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聽力是指一種接受聲音與分辨聲音的能力,在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需要鋼琴演奏者擁有音樂的節奏感、記憶力、注意力、曲調感、多聲部的音樂感,以及音樂的共鳴,這些都與鋼琴演奏者的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所謂“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而在鋼琴訓練與演唱的過程中,通過手指的觸摸,鋼琴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手只能感受到機械,不能直接感受到音樂的旋律。但是耳朵可以,在鋼琴訓練與演唱過程中,鋼琴演奏者可以通過聽力去感受音樂的節拍,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對鋼琴的彈奏進行合理的調整,因此,在鋼琴訓練與演唱過程中,聽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聽力的培養與訓練,從而增加對音樂的聽辨能力與獨立進行鋼琴訓練的能力。
眾所周知,在鋼琴訓練與演唱的過程中,主要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第一大因素就是耳朵對于鋼琴音高低或者長短的敏感性,第二大因素就是在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手指的靈活性,以及對演奏技巧的掌握。在鋼琴訓練與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之所以能流暢的彈奏曲目,自覺糾正錯音,就是通過耳朵聽到的聲音,然后大腦對其聽到的聲音進行迅速準確的判斷,指導手指發生改變。一些鋼琴初學者在進行鋼琴訓練與演奏時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看一眼樂譜,彈幾個音,或者還有不看樂譜的。這種彈琴方法會導致彈琴的過程中出現錯音,彈錯了音也無法快速地對其進行糾正。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鋼琴演奏者在鋼琴訓練與演唱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聽力的重要作用,手與耳朵配合得不夠協調,導致出現錯音。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需要先進行一定時間的音樂聽覺訓練,這是所有鋼琴學習者必備的一項基礎能力。在鋼琴演奏與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清楚的覺知,只有有了覺知才可以更好地回味、分析理解音樂情感。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如果不重視聽覺訓練,只是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不進行單獨訓練,這種學習音樂的方式就仿佛是在紙上談兵,即便鋼琴演奏者懂得理論知識與技巧,沒有聽覺對其進行輔助,那也是緣木求魚,無法真正提高鋼琴演奏者的水平與能力,也不利于培養人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如果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加強對鋼琴演奏者的聽力訓練,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鋼琴演奏者的音樂覺知、音樂記憶力,也會得到陶醉與放松,會跟著音樂的節拍去調整音樂的節奏、力度與速度,深刻感受音樂的美妙,陶醉在音樂當中,體會音樂帶來的深刻情感。除此之外,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都需要運用聽力對鋼琴演奏的聲音進行感受與評判,然后根據聽覺回饋給大腦的信息,及時改正問題,這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可以有效地幫助演奏者提高演奏技術,發展音樂能力。同時,耳朵的傾聽也是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重要環節,可以通過用耳朵傾聽的方式去了解鋼琴訓練者與演奏者有沒有認真的練習與演奏。
馬克思說:“假如沒有一雙音樂的耳朵,那演奏任何音樂都將失去意義,如果聽不到音樂,感受不到音樂情緒,把握不住音樂形象,那就相當于是樂盲”。因此,鋼琴教育者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把重點放在訓練學生的內心聽覺。首先,鋼琴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視唱的過程中聽到視唱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糾正不良視唱習慣,鼓勵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尋找視唱問題,讓學生真正懂得聽對于鋼琴演奏與訓練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養成善于利用聽覺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形成內心聽覺。而這種內心聽覺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是潛移默化的,它可以讓鋼琴學習者在聽到聲音后與腦海中以往的音樂進行比較與加工,從而形成新的音樂形象;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記憶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聽力,進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對學生音樂之路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加重要,想象作為一種高級的思維活動,它可以幫助學生把腦海中已有的音樂概念與鋼琴的彈奏技巧有機整合,幫助鋼琴學習者更好的學習音樂,培養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鋼琴學習者進行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由于不同的鋼琴曲目有不同的旋律,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需要自己建立旋律聽覺,通過聽覺去區分不同旋律的區別,使得鋼琴彈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對表演的鋼琴曲目做到心中有數,根據聽覺帶來的不同聽覺體驗,實時調整彈奏力度。在所有的音樂作品中,旋律都是演奏核心,演奏者通常情況下會圍繞著曲目的旋律進行演奏,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精準劃分旋律句讀,彈奏時要用心去傾聽每一個音,在音與音之間交換的時候,不能出現兩個音重復的狀況,也不可以讓音與音之間旋律的音線斷開。要想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保證旋律的流暢性與完整性,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要對鋼琴作品的旋律特點進行把握,保證作品旋律的完整性。除此之外,在鋼琴學習者進行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聽力的慣性感覺,保證聽力流暢的旋律線條。尤其在演奏一些比較難的鋼琴曲目時,鋼琴演奏者要在聽到完整旋律線條的基礎上,保證旋律的流暢性。如果鋼琴學習者的手比較小,手指比較短,在彈八度旋律及和聲性旋律時,會由于生理上的限制,給演奏帶來巨大困難,還會因為生理上的不足,導致演奏過程中無法保持旋律的流暢性,因此這就需要鋼琴演奏者克服困難,控制好旋律線條的走向,保證旋律的完整性與流暢性。同時,鋼琴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還需要把握好旋律的走向,完成每一句旋律的線條時,需要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表現得自然、合理、準確,從而保證鋼琴的演奏質量。除此之外,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鋼琴演奏者還要從演奏的曲目內容出發,仔細研究鋼琴旋律中的情感,這就要求鋼琴演奏者利用聽覺去檢驗彈奏出來的聲音是否符合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訓練鋼琴聽力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聽歌的方式進行音樂聽力訓練,這是一種輕松、愉悅的聽力訓練方式。鋼琴教師可以在鋼琴教學之后,給學生播放一段簡單經典的鋼琴曲目,讓鋼琴學習者進行傾聽,讓鋼琴學習者在傾聽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音符的旋律,感受音樂節拍,感受作者感情起伏的變化。這樣聽歌式的聽力訓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聽力敏感度,讓學生在聽力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在今后的訓練與演奏過程中,快速把握音樂節拍,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通過聽覺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快速改正,為下一次的鋼琴演奏積累經驗,促使下一次的鋼琴訓練或者演奏變得更加完美。同時,教師在給學生播放完歌曲后,可以讓鋼琴學習者根據自己對鋼琴演奏者的了解,評論他的鋼琴演奏風格,從而讓學生在評論鋼琴演奏者的過程中提高自身鑒賞能力。
鋼琴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每次聽音訓練結束以后,給學員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與討論,讓他們暢所欲言,談談音樂聽力訓練感受。這樣鋼琴學習者可以在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借鑒、啟發,對自身的聽力水平進行完善,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感受與體驗能力,使聽力訓練對于鋼琴訓練與演奏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除此之外,還可以自發性的開展聽力訓練會,把鋼琴學習者組織起來,然后請一位學員在臺上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進行演奏,下面的人可以閉上眼睛慢慢聆聽,然后根據自己聽覺的感知猜出曲子的名字,如果發現演奏者彈錯音,應該及時指出來,并幫助其改正,也給其他鋼琴學習者提供了彈奏經驗。這種形式的聽力訓練,可以有效激發鋼琴學習者進行聽力訓練的熱情,提高鋼琴學習者參與音樂聽力訓練的參與度,還可以讓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聽力訓練對于鋼琴演奏與學習的重要性,在輕松愉快的聽力訓練中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自己的聽覺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手指與耳朵的協調性,幫助鋼琴學習者提高彈奏水平。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理論的學習都離不開實踐的檢驗,最終都要回到實踐當中去,鋼琴學習也不例外。因此,在鋼琴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實踐的作用,讓鋼琴學習者在實踐中去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實踐中扎實掌握鋼琴演奏的技巧與方法,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改正。除此之外,鋼琴學習者還可以在實踐操作中訓練自己的聽力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自己的鋼琴演奏水平。比如,鋼琴學習者可以在學習完鋼琴演奏技巧與方法時,嘗試性地去演奏學習曲目,在演奏的過程中尋找音樂的感覺,在演奏過程中通過一個一個音符的彈奏訓練自己的音樂聽力,再通過耳朵給大腦帶來的反饋,找到自己在彈奏過程中的不足。
在欣賞鋼琴作品的過程中,除了要欣賞鋼琴的主旋律以外,還要有豐富的和聲、復調、織體。但是在欣賞聲音的過程中,無論是哪種音調,都需要鋼琴欣賞者有很清晰的聲部聽覺。在鋼琴的復調音樂中,它的聲部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各聲部之間在音響當中存在著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關系。因此,在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各聲部的旋律要求,在音響平衡的基礎上保證各個聲調的自然與流暢。如果在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其中一個聲部的聲音比較大,就會影響到其他聲部的聲音,甚至會導致其他聲部失去聲音。因此,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要想保證在演奏的過程中各個聲部的聲音流暢、細膩、美妙,首先就要保證鋼琴演奏者擁有良好的聽覺,要求演奏者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可以時刻聽清每個聲部,控制好每一個聲部的彈奏,充分發揮聽覺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鋼琴訓練與演奏過程中,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幾個聲部在同一個音區之間進行交替旋律,這就需要鋼琴演奏者在彈奏的過程中控制好各個聲部之間音色、力度上的變化,讓不同的聲部有不同的區別。
音樂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感情表達的一種特殊方式,要想深刻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演奏者就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音樂是一種可被人們聽見的有情感的聲音,它與圖畫最大的區別就是,圖畫可以通過直觀的視覺了解形象,而音樂卻需要通過聽覺與大腦的想象力在腦海里創造一個形象,音樂更加注重聲音的感覺。音樂是通過聲音的運動對人們的大腦產生刺激,讓大腦有意識的形成一個感覺形象。通常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首先會給學生提供欣賞音樂的機會,讓學生在音樂的海洋里遨游。音樂教師如果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聽力,就應該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其實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客觀事物都包含著十分豐富的音響,這些聲音對于學生來說不僅非常熟悉,還非常親切,這樣可以有效拉近學生與聲音的距離,讓學生可以通過聽力快速地理解這些熟知的聲音,同時,學生根據這些自己所了解的聲音還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這些熟悉的聲音創造新的形象,從而拉近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或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知的場景與畫面,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可以順勢引導,給學生播放對應畫面的音樂,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欣賞、領悟,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欣賞音樂之前,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與圖片去想象場景,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快速在大腦中形成畫面,促進學生對音樂旋律、音樂情感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在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要發揮聽在學習音樂當中的作用,還要充分利用唱去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聽覺能力,讓學生先傾聽,后歌唱,教師可以在學生歌唱的過程中發現唱的問題,然后進行及時糾正,這樣就可以幫助鋼琴學習者在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過程中養成聽的好習慣。要想真正發揮聽覺能力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就要在唱的過程中培養鋼琴學習者的聽覺能力,這種聽覺能力可以在外部聲音的刺激下快速給大腦傳遞信息,讓大腦對錯誤的音調進行及時糾正,這種聽覺能力通常都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這也是形成內心聽覺能力的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聽覺訓練,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默唱練習,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學生默唱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長此以往,學生在默唱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旋律的變動、節拍的輕重、音樂的美妙。除此之外,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采用背唱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聽覺能力,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曲目,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選擇背唱的時候有足夠的素材來選擇。培養學生聽覺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填充式的教學方法,填充就是指教師先唱,或者先演奏鋼琴曲目,然后把曲目的開頭或者中間部分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聽覺把剩余的部分填充上來。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記憶力與學生的聽學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曲目,提高學生的聽覺敏感度,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鋼琴音樂曲目意蘊。
在唱歌教學中,我們常以聽唱法來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意境,掌握演唱技巧。每新授一首歌曲,總離不開教師的范唱和錄音范唱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歌曲,這種感受是多種生理和心理功能協調活動的能力,再現為對歌曲的直接把握、領悟。當糾正學生發聲位置和口形的正確運用時候,筆者選用低位置的唱去和,先后范唱幾句給學生聽,讓學生辨別出聲音的好聽,另外邀請“自然明亮的、輕柔的、緊壓的”三種不同音色的學生上臺演唱給大家聽,每個人都指出其優缺點,讓學生內心有一個演唱標準,然后再讓全體學生學習一個通俗易學的練習曲,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辨別聲音好聽與否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當下鋼琴訓練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只是注重對音樂作品內容與音樂技巧的講解,忽略了聽覺對于鋼琴訓練與演奏的重要意義。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鋼琴教育工作者與學習者,要充分發揮聽力對學習鋼琴的積極作用,加強對音樂聽力的訓練,比如,可以在聽鋼琴音樂的過程中訓練聽力,還可以在唱歌的過程中訓練聽力,在與他人交流與討論時訓練聽力,還可以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訓練音樂聽力。只有對音樂有一個良好的聽覺感知,才可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可以深刻體會音樂的美妙,進而感受到音樂彈奏者的情感。這樣訓練音樂聽力,有利于提高鋼琴彈奏者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提高演奏者的鋼琴彈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