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黛琳 武漢東湖學院
“教”與“學”的關系,是一個始終糾纏的互動關系。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權威一方,其評價性語言會對學生的學業方向,學業進程,學業情感產生確定的影響,有時候甚至會對學生的命運產生影響。研究大學繪畫教學中的評價性語言應用問題,對促進大學繪畫教師的繪畫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生繪畫學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評價性教學語言是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基本的必然的教學現象,是“針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態度、語言表達以及學習內容、方法或效果等與學生進行的即時對話”。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是一個嚴肅的目的性過程,教師的評價性語言當然不同于一般的對話。對教師評價性語言的意義覺醒,是教師成熟的重要標志。
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的精力、智力和情感付出,是一個目標性過程,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精準的目標性過程,每一個45 分鐘,都有必須完成的任務和必須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師的評價性教學語言一般都蘊含著目的,即便看似輕松的閑聊,也可能是教師良苦用心的策略選擇,教師甚至因此表現出隨時上綱上線的“職業病”。
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教師需要為不同的目標而努力。認識教師評價性教學語言的目標分級,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語言的理論自覺和自我反省。分級目標“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可分級達成。達成的成績越高,即表示越接近終極目的”。教師的評價性教學語言一般追求從低到高的四級目標,即教學描述、教學解釋、教學預測、教學控制。
描述性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基本狀態的客觀認定,是教師教學評價性語言的基礎階段。描述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當時的事實,比如“你的調色透明度不夠”“此處的線條需要再柔和一些”。描述性教學評價水平考驗的是教師的觀察意愿和觀察水平。如果教師的觀察意愿不足,就會疏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如果教師的觀察水平不足,則可能不能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好的繪畫教師,需要在畫室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并需要適時對此進行干預。描述性的教學評價語言,看起來簡單,但事實上要求精準,即發現事實并尊重事實。描述性教學評價語言如果用得不好,很容易毀掉教師的專業威信。
解釋性教學評價: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對學生問題的產生進行解釋,以便學生進行糾正。解釋階段的教學評價,是指出問題與可能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比如,是態度的原因,或者是顏料比例的原因,或者是筆法力度不夠的原因,或者有可能是身體坐姿的原因等等。解釋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解釋性評價語言,是一個診斷的過程,是體現教師專業深度的環節,解釋是否合乎事實,是對教師專業水平的直接考驗。
預測性教學評價:即對學生問題發展的可能性進行評判。預測的目的是警示可能發生的結果。教師的預測性教學評價語言,由于其身份的權威性,具有很強的暗示作用,即學生可能會循著教師預測和暗示的方向發展。教師的教書育人使命,要求教師的預測性評價需要遵循“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暗示作用,如果是消極的預測,則最需要注意分寸。
控制性教學評價:控制是發揮權利和影響力的作用,調動各種因素,使事情朝目標方向發展。教師擔負著學生學業進步的重要責任,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學習技能、學業成績都在教師的監控范圍之內。教師要積極履行職責,調控學生的行為。比如“你應該這樣做”“你必須這樣做”等。
評價性教學語言的四級目標,并不一定是分離的,可能在一次的師生互動中,需要同時涉及,但是作為教師,明晰不同的教學評價語言可能達到的目標,有助于提高教師評價性教學語言應用的自覺性與精準性。
教師的評價性語言,之所以能為教學目標服務,是因為教師的評價性語言,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能發生影響功能。一般來說,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具有診斷、調節、激勵、啟發等功能。
診斷功能: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態,以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診斷能完成描述與解釋的兩級目標。一般來說,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可以反映出學生目前的問題,包括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維障礙、知識基礎等,以發現阻礙學生學習的具體原因,引導學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調節功能:教師的評價性教學語言,能及時有效地反饋學生的學習表現,并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主導教學的進展方向。在具有理解困難,或者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上,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對引導學生開闊思路、深入思考、求同存異具有重要作用。
激勵功能:學習情感有時候具有超越學習智慧的價值,作為權威的教師評價性語言,在誘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信心方面,具有家長無法比擬的優勢。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一個教師的自豪感,可能來自于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但期間,更值得感動的是,你在多大的程度上曾經啟迪過學生的自信和激情。因為這種情感將伴隨學生終生。教師對學生的肯定的鼓勵的評價性教學語言,會激發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習的活力;有時候否定的評價性語言也可以反向刺激學生的自尊心,激勵學生保持信心,追求進步。
啟發功能:孔子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的教學強調通過啟發,讓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結論,避免膚淺和被動,避免思維的依賴。教師的教學效果如何評價,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是不同教育思想的體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教師的教不是目的,學生的學,才是教學的歸宿。那些善于表達自己的思維成果,卻占用甚至剝奪學生思考機會的教師,可能是一個好的學者,卻肯定不是一個好的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核心,是善于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和體驗,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經歷和光榮。
教師的評價性教學語言,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應。之所以有如此的影響力,是由教師的權威性地位決定的。教師的權威,既是教師的自豪,也是教師的羈絆,是教師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阿喀琉斯之踵”。教師評定性教學語言發生的效應,有些可以即時知道答案,有些則可能以某種奇妙的方式,與學生的一生發生化學反應,這正是評價性教學語言的重量所在。教師評價性語言的效應,最直接的評價標準,就是其對學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這種影響,其過程和機制并不那么容易說清楚,但影響的結果是清晰的:或者積極,或者消極,或者沒影響。
正效效應:當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情感等產生了啟發、鼓舞的作用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行為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其影響效應是積極的,即產生正效效應。
負效效應:當教師的評價性教學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情感等產生了傷害、打擊的作用時,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向消極的方向發展,其影響效應是消極的,即產生負效效應。
零效效應:當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情感等沒有產生影響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行為沒有因為教師發生變化,其影響效應為零,是零效效應。有時候,學生確實會屏蔽教師的評價性語言,無動于衷。
在探討教師的評價性語言的影響效應時,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即認為正向的肯定的語言會形成正效效應,而批評的否定的語言會形成負效效應。事實上,教師的評定性語言與影響效應之間是復雜的函數關系,并不是簡單的單向關系。
影響教師評價性語言效應的最重要的中介變量是學生。學生的個性、學生當時的處境、教師的個性、教師的語言風格、教師的態度、教師的人格魅力等因素之間復雜的化學變化,很難用公式表達。正是這些微妙的元素,使教學成為一個永遠具有活力或奇跡的事業。所以,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永遠是教師必須謹記于心,并認真踐行的教育原則。
大學繪畫教學,具有典型的藝術教育特點,其教學對象、教學方式、教學環境都與通常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把握大學繪畫教學的特殊性,是大學繪畫教師使用好評價性教學語言的重要條件。
大學繪畫教學與一般性的課堂教學有形式的差別,是一種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課程。理論的講解,必須落實到實實在在的技能表現上,并且要求立竿見影。繪畫技能的訓練必須在手上經過無數次的反復,沒有捷徑。
繪畫教學在畫室進行,畫室的布局,學生的選位,各不相同。不同的選位,因角度光線等導致作品的狀態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不可能以同樣的標準對作品進行評價。繪畫過程中,每個學生的狀態,存在的問題也可能很不一樣。細微的差別,就可能導致作品的差別。
因此。大學繪畫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這也意味著,大學繪畫教學的評價性教學語言,需要特別強調差異性。
繪畫專業的學習和訓練,既要有能坐得住的穩定習慣,同時,又要有敏感的色彩和現象感悟能力。穩定,使他們懶于行動,訥于言語;敏感,使他們思維活躍。因此,美術學院的學生有獨特的藝術氣質。
有人曾經就美術教師與音樂教師的人格進行研究,其結論很好地說明了其中的差別。“……比如人們常常把音樂老師和美術老師統稱為‘藝術’老師,且常常用‘藝術老師’進行人格歸類。但數據顯示,音樂老師和美術老師的人格有巨大的區別,多項人格特征截然相反,如在幻想性、樂群性上,音樂老師得分最高而美術老師得分最低,在獨立性上,美術老師得分最高而音樂老師得分最低。數據顯示的美術教師是性情淡然,不合群,不容易興奮,刻板,冷靜客觀,有恒,善始善終,不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實踐能力極強,獨立自律,較少緊張憂慮的人格形象,與人們通常概念中的‘藝術’老師的刻板印象確有很大的區別”。
繪畫教學,基本的色彩、線條、結構訓練是基礎,但作品最終強調的是創新與個性。優秀的繪畫作品既是繪畫技能的精準掌握,更是生活提煉能力與綜合審美能力的再現,“大學美術教育中關于審美的體驗,要從美術教育的各個階段和專業課進行深入的教育”。以靜態的方式,以定格瞬間的方式,反映繪畫作品背后深刻的豐富的生活歷史內涵,是畫家在技巧之外的更大的考驗。因此,大學繪畫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必須保護創新,鼓勵創新,理解個性,尊重個性。或者說,理解并保護學生的創新與個性,是教師的格局表現。
在大學繪畫教學中,教師或者專業水平不足,或者對學生作品觀察不充分,或者對學生思想情感的體察不夠深入,或者教學語言訓練基本功不足,甚至情緒不佳,都可能導致評價性語言出現偏差。
盡管大學繪畫教師本身經歷了漫長的繪畫學習生涯,但是并不能保證能在主觀意識上關照到繪畫教學的特殊性,最突出的問題表現是,評價性教學語言個性化不足。繪畫教學的特點是個別指導,是個性化評價,是包容創新。如果教師對大學繪畫教學的特殊性認識不足,或者,本身的專業素養不足,或者教學態度不夠細致,其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就可能流于一般性指導而疏于個別指導,流于表面指導而疏于專業指導,偏離創新與個性的內涵追求,甚至發生僅以自己的好惡為評價標準的現象。
豐富的語言,可以產生豐富的情感渲染,形成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寬松氛圍。繪畫教師的專業特點,可能使他們在自身學習的過程中,專業技能訓練有余,而語言積累被疏忽,或者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師范性”訓練不充分,致使對語言的豐富性認識不足或者訓練不足;或者,教師本身具有典型的“美術生”人格,以致疏于言語,以清冷孤傲的藝術范見長,最后,落腳在教學中,就顯得語言相對單調和貧乏。過分簡單的評價性語言,不能充分實現評價和溝通的作用,不利于幫助學生的學業改進。
有些學生繪畫可能在某一個點上始終無法取得進展,這個是屬于學生個人的難點。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應該緊扣學生的錯誤點,發現學生的細微的原因,同時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然而有些教師在評定學生的學習行為時,顯得十分隨意,常常游離于具體學生的問題之外,針對性不強,使學生聽起來云山霧罩,不得要領。
繪畫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論課教學,一個繪畫技能的訓練,需要持續進行,且練習的進程每個學生都不一樣,而且有些技能部分學生可能很難突破。繪畫教師需要指導每一個學生,并不能像大課堂那樣一次性解決共同的問題。所以,可能表現得十分不耐煩,對于學生的評價性語言可能不近人情,有時還會直呼學生太笨了,忽視學生的感受。美術學生有細膩敏感的情緒特點,教師的評價語可能使學生感受到深深的敗挫感,產生對教師的畏懼和抵觸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決定大學繪畫教師評價性教學語言效應的根本,是教師的綜合素養,包括專業深度、教學技能、教學態度與情感、語言積累的厚度等等。具體來說,則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訓練。
評價性教學語言的豐富,與教師個人的文學素養有一定的關系。多閱讀是提高文學修養的重要渠道。同時,以“師范性”素養來說,如何評價學生的行為,如何評價學生的作品,也有相應的穩定的話術。一方面,善于建立評級的基本邏輯,比如,評價色彩、評價線條、評價構圖、評價素材、評價主題等等,建立開闊的評價路徑,同時,要善于建立每一個評價路徑的基本評價語系,比如色彩維度的色調、亮度、飽和度等,形成縱向的深度與橫向的寬度。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與學生的個性鏈接,與學生的情感鏈接,從而使評價性語言靈活多變,充滿彈性。
提高評價性語言的準確性,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的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對于繪畫水平較高、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語言應重在引導學生去探索,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進一步思考,讓學生既能體會成功的喜悅,又能對學習充滿期待達成良性的學習狀態。對于繪畫水平較低、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的語言應重在簡潔明了,善于發現他們的細微進步并加以鼓勵和肯定,切忌言辭激烈,一味地否定學生,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
提高評價性語言的準確性,要根據不同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評價性語言。對于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當發現其存在問題時,可以適當使用嚴肅的語言,以此加深他們對問題的印象,引起他們對問題的重視,更好地改正問題;對于性格沉悶內向的學生,當發現其存在問題時,語言應以鼓勵為主,用溫和的語氣指出其問題,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繪畫本來就是追求美的過程,教師的評價性語言更應該富有情感色彩。情感往往比說教更能走入學生內心,達成教學的目的。
對于敏感的繪畫學生來說,尊重可能顯得更加重要,而繪畫教師恰好本身是不喜于言辭的人,很可能評價比較簡單,這是一個矛盾。唯有時時提醒自己教師的身份,形成尊重學生的自覺。
對于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已經不需要刻意安撫,可能真誠的情感更能打動他們。對作品的真實評價,對錯誤的善意提醒,對今后努力的要求,只要是真誠的,都能被學生理解接受。反而敷衍的虛偽的評價,會讓學生有不信任之感。
對于以個別指導為主的繪畫教學來說,教學過程相對寬松,師生之間的個人情感與個人交流空間更大,師生間的情感狀態對教學的影響和滲透也更多,因此,大學繪畫教師,可以依據這種教學屬性,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在“逍遙”的教學氛圍中增進情感性評價語言。
大學階段的教育,已經是讓學生準備起飛的教育,讓學生練就成熟的翅膀,是教師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的評價性教學語言應善于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形成思維的獨立性,同時,作為學生的帶路人,教師要善于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藝術世界,增長學生見識,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敢追求。
總之,大學繪畫教學具有自己的特點,大學繪畫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培育積極的教學情感,豐富教學語言,自覺增強對評價性語言的敬畏,發揮評價性教學語言對學生繪畫能力的促進作用,提高繪畫專業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