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鄭建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抓好五大振興,即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其中,產業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關鍵環節,是重點更是難點,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調優、調高、調強、調精農業產業,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實現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相銜接、農文旅相融合,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產業振興總的要求是一產要優、二產要強、三產要活,實現路徑是推進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長遠目標是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增收致富。
一產要大力發展高效種養業,提供綠色、健康、生態的農產品,實現從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二產要狠抓農產品加工業,對農產品進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三產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重點,推動農村服務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產業發展要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利益鏈、完善供應鏈,實現“四鏈同構”。
一產的發展要緊盯高效種養業和特色種養業。每個地方的交通區位、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氣候環境、生產習慣、風土人情等都不一樣,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的外觀品相、營養價值、社會價值等也不相同,而是各具特色。因此,必須在打造地域特色農產品上下功夫,不能跟風模仿,不能千篇一律,要生產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生態、健康、綠色的農產品。
二產的發展要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原則,大力發展包括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在內的農產品加工業,通過加工轉化把農產品的價值進一步深入挖掘,提高農產品的利用率,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轉化為更多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優質產品。通過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實現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優化供應鏈的目的。通過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能夠安置更多的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在完善利益鏈上下功夫,要讓農民群眾享受更多的增值收益,讓農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發展成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農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三產的發展要讓服務動起來、活起來、火起來,千方百計拓寬一產的生產、生活、生態、景觀等功能,大力推進農旅、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把農業生產過程與打造田園、家園、游園、樂園、果園、花園、菜園等相結合,把農業的生產功能拓寬延伸到生態、觀光、科普、研學、教育、體驗、養生等多個方面,最大跨度、最大空間發揮一產的價值,不斷把農業農村中的土里土氣土特產、原滋原味原生態、老鍋老灶老味道、好山好水好風光,變成更多的農業產品、生態產品、健康產品、旅游產品等,不斷拉長鏈條、延伸價值。
鄉村特色產業是富民產業,要大力挖掘、傳承和創新傳統技藝,圍繞農耕文化產品、地方特色產品、鄉土產品、手工藝品,農字號產品、土字號產品做文章,在產品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營養價值、禮品價值等方面下功夫,做優、做精鄉村特色產業,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夠把原材料充分利用,不斷拉長產業鏈,不斷提升附加值,優化提升供應鏈,把品牌做大做強,把增值收益更多地分享給農民。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才能讓農業強起來,才能實現農民的充分就業,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地要把當地的土地、水面、森林、灘涂等各種資源挖掘好、開發好,盤活各種可利用的資源,把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帶動群眾就業,增加群眾收入。
鄉村產業種類繁多,各種鄉土人才輩出。由于沒有合適的平臺和時機,許多人沒有用武之地。土地和人才要素是實現產業振興的良好基礎。發展鄉村產業要統籌好交通區位、資源稟賦、文化傳承、鄉土人才等優勢,突出各自特色,擅長種植的搞種植,擅長養殖的搞養殖,有其他專業特長的發展其他特色產業。
鄉村產業成千上萬,做好鄉村產業關鍵是要有商業的思維和經營的理念,要有市場的眼光,要有敢想敢干的勇氣,要有及時調整的決斷,要有不畏艱險的志氣,要有不怕困難的魄力。發展鄉村產業要做到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放飛想象的翅膀。
發展產業實現產業振興的目的是帶動農民群眾充分就業,不斷縮小收入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產業必須增加集體積累,壯大集體實力,只有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實力增強了,才有興辦各種公益事業的底氣,才能給群眾進行二次分配,才能凝聚人心,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富裕。
發展鄉村產業,不能違反政策法律,不能突破政策法律紅線,要有法治思維,要按程序辦事。發展鄉村產業項目,不能違反土地、稅收等各種政策,不能以發展鄉村產業為借口肆意違反政策法律,該執行的程序一定要執行,不能拿政策法律當兒戲。發展鄉村產業本身就起點較低、規模較小,承受能力不強,若不按照政策、法律辦事,一旦違法行為造成損失則更是雪上加霜,既會打擊發展鄉村產業的熱情,又會影響發展鄉村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發展鄉村產業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決不能以犧牲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鄉村產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發展鄉村產業必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必須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必須與建設美麗鄉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做到農村美與農業強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相得益彰。
發展鄉村產業不能急于求成,必須穩妥推進,穩扎穩打,不要貪大求全,要積少成多、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要一步一個腳印,夯實基礎,循序漸進,滾動發展,厚積薄發。
發展鄉村產業,要破解資金瓶頸,既要多方面籌措資金,又要努力降低資金成本。通過積蓄拿一點,銀行貸一點,集資集一點,別處借一點等多元化籌集資金。要打造優美環境,充分發揮土地、勞動力、自然風貌、風土人情、農耕文化、傳統技藝等自然優勢和人文優勢。要學會筑巢引鳳,招商引資,破解發展初期資金短缺問題。
發展鄉村產業,必須有人才支撐,要招兵買馬,招賢納士,既要有普通勞動力,又要有經營管理人才。項目團隊必須會宣傳、會包裝、會策劃、會營銷、會經營、會管理,只要有了人才支撐,產業發展就有了根基。
發展鄉村產業,要在品牌培育上下功夫。既要培育發展“三品一標”,還要申請注冊商標,要改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思維,借助各種渠道把好產品、好服務宣傳出去,推介出去,不斷擴大影響,提高市場占有率。
發展鄉村產業,尤其是休閑觀光和鄉村旅游業,必須有人流有人氣,要天天搞活動,月月有節慶,才能夠吸引人,才能夠留下人。只要人流量足夠大,自然就會打開市場,帶來商機。名人效應能夠吸引人流,要通過利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正能量的賢達人士來吸引人流。但要杜絕用庸俗的方式吸引人流,更要杜絕用非法行為吸引人流。
發展鄉村產業,必須解決產品的低品質問題,要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要追求優質優價,要追求貨真價實,不追求物美價廉,更不追求低質低價,要靠質量求生存,靠信譽求發展,打造一流產品,鑄造一流品質,靠好的口碑,靠過硬的質量來生存,并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