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教學相長是優化學生學習、深化教師教學的互動提升模式,是持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不斷優化教學效果的終極追求。面對“全面育人”新場景,通過以師生共情為支點,深度反思學生培養要求,深入思考學生成長需求,及時轉化教師育人觀念,持續優化師生關系,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持續賦能。
在傳統基礎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學情境相對單一,教學手段過于滯后,加上教學評價維度單一,難以構建師生同步成長的良性育人生態。與此同時,由于師生互動不足,未能精準探尋“教學相長”的切入點、落腳點,難以超越傳統育人模式的內容局限、互動界限。在多元育人目標指引下,要引導教師形成“一面教,一面學”的教學合一育人觀,通過激發師生共情,優化師生互動,助力教學育人進入良性循環。
教學相長是以“教”與“學”相互促進為基礎,以師生共同提高為目標的全新育人理念,通過將育人需求與教學要求密切結合,引導教師正視發展、成長規律,切實助力學生持續、全面成長。以“師生共情”為基礎,推動教學相長,將實現以下價值:首先,尊重學生成長個性,鼓勵學生釋放個人成長潛能。以師生共情賦能學生進步,有助于教師保護學生天性,通過從學生健康、全面成長的育人規律出發,鼓勵學生努力探索學習、成長邊界,幫助學生在認識自己、充分成長的狀態下,實現小我與大我的有機統一。其次,助力教師持續成長,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育人水平。通過完善教師培訓機制,持續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與育人水平,更好履行教師的教學育人職責。最后,助力教學創新,持續完善育人體系。教學相長,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密切融合,在持續更新教學、育人理念的同時,密切關注學生的成長、進步狀態,有效彌補了傳統育人體系短板,為實現全面育人目標提供持續動力。
以“師生共情”為基礎,推進教學相長,倡導教師真正理解學生,全面認識學生,通過喚醒學生內心的成長需求,促使學生以自發、自覺、自主的成長心態直面學習挑戰,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以師生共情賦能學生成長,需要做到:第一,要注重增強教師的教學、育人能力,為學生全面成長持續賦能。要堅持以更好培育、服務學生成長為導向,密切關注教師的綜合素質成長狀況,為教師學習、成長注入持續動能。第二,要以“師生共情”為基礎,培養教師形成必要的換位思考能力,通過關愛學生成長,充分滿足、有效引領學生對未來成長的期待與需要,使學生不再簡單關注成績分數、名次,而是充分關注個人的內在成長,助力學生養成完整、健全人格。第三,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成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行,通過發揮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幫助學生形成健全思維、積極行動。
教學相長,師生共情,滿足、引領學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全面育人背景下,創新教育模式的核心主題,也是用心考慮學生成長訴求,深化師生互動的全新境界。面對新的育人場景,為持續賦能學生學習、成長,需要以師生全員參與為基礎,通過構建覆蓋全科、覆蓋全過程的教學育人體系,在直面真實、自然的育人情景中,構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育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