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蘇瑩(江蘇:溧陽市橫澗小學)
課堂提問是科學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營造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的手段,也是喚醒學生意識、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重要途徑。目前在課堂教學的提問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提問的數量遠超過學生提問的數量,學生提問的主動性較差;教師提問的形式單一,大多數教師都采用直問的形式;教師多以記憶性提問為主,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在科學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技能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課堂提問應當明確目的,注重高水平提問和開放性提問,從而引領學生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1.問題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問題源于生活。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更加敏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堂的開始,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比如,在教授《變色花》一課時,我課前準備好用酸堿水浸泡過的紙做成的花朵和葉子。課堂一開始,我就化身魔術師,用紫甘藍水分別去噴花朵和葉子,花朵變紅了,而葉子變綠了。“花的奧秘在哪兒?”因為學生好奇,求知欲望很強,積極性很高。
2.問題要清晰,要有層次
教師所提的問題應該深思熟慮地進行選擇和排列,以達到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當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提問,合理分配不同水平提問的比例。哪些提問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哪些提問是用于引出新的知識,這些都要明確。只有明確提問的目的,才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課堂提問。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清晰、具體、有層次。一次只提一個問題。
教師提問要注意時機,如果問“錯”了時機,反而會干擾學生的探究。比如說,學生已經了解了巖石的概念,教師又拋出一個問題:“你會用什么方法認識不同的巖石呢?”可以想象,接下來會是一片混亂。教師應該認真聆聽學生的發言,順著他們的思路,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
1.在學生爭議處提出問題
在課堂上,有討論就會有爭議。尤其是科學探究后進入研討環節,各小組會因為結論不同而發生爭議。教師要正視這種爭論,讓學生充分爭論,不要輕易叫停,因為有時存在差異也是有意義的討論。而教師在此刻提出問題,往往是最恰當的時機。
2.在冷場處提出問題
課堂提問不是盲目且無所顧忌的,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是都能回答上來的。當出現這種冷場的情況時,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思路,而不是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降低學習效率。
交流研討活動是學生將探究活動中搜集到的各種證據,通過數據、文字、畫圖等方式加以處理,并在交流展示中進行評價和反思的過程。它是一節科學課中最寶貴的時間,而很多教師會忽略這個重要的過程。
教師必須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安排研討。一般我們會選在大部分學生甚至是所有學生都完成了實驗探究,或者他們已經有了很驚奇的發現。如果在他們對實驗材料興趣還很濃厚的時候進行研討,那么很多學生的注意力肯定不會在教師身上。在研討的時候,我們還要把實驗材料收回原處,以免分散學生組織語言的專注力。同時,還要讓學生注意到跟自己相互矛盾的發言。教師要認真聽學生的發言,選擇合適的時機,就相互矛盾的地方,讓大家討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所有學生的發言,要對每位學生的發言認真傾聽與評價。特級教師章鼎兒說過,在學生發言的時候,教師要側過耳朵,做出認真傾聽的樣子。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會要求學生聲音響亮一些,其他學生認真傾聽,而有時候可能教師自己卻在翻看教案、練習冊等,這些就是不注重傾聽的表現。在日常教學中,也可能出現:當學生回答的思路不是預設的答案時,教師去打斷;其他學生不遵守紀律,教師去打斷;即使學生答非所問,教師還要去表揚他有想法;等等。教師有效的傾聽,能給學生有效的激勵和幫助。
科學活動記錄是學生在親歷各種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以各自獨特的思維形式保存下來的文字或圖片等,已經成為小學科學課堂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僅能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還能培養良好的科學記錄習慣和研究興趣。雖然科學記錄已經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有很多問題。
縱觀小學科學的課堂,大部分課堂都要求學生做科學記錄,但是很多都是簡單匯報,大多流于形式。很多學生只是把科學記錄當張“紙”,有的隨意涂涂畫畫,有的甚至不按照要求填寫表格,有的填寫的實驗結論跟實驗數據不匹配,還有的面對記錄單不知道怎么填寫。學生不能正確地填寫記錄,導致在交流實驗結論的時候,寥寥幾語。教師對于學生的記錄單也沒有很實質性的評價,只是簡單地讓學生上臺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
在探究活動中,小組內分工明確。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是一旦涉及記錄,他們就開始推卸責任。很多組員把實驗記錄的任務推給實驗記錄員,自己不去思考總結,導致他們只是參與了實驗過程,而缺少對實驗數據、現象的整理與記錄。
1.做到人人記錄
記錄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每個人的事情。在科學課堂上,小組分工固然重要,但絕不是機械的。實驗記錄絕不是實驗記錄員一個人的事情,而需要大家的力量,經集體思考討論而得到。實驗記錄應該做到這幾點:記錄要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組長的帶領下,各組成員積極動腦,提出自己的發現和想法;每位學生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可以讓每位學生準備一本實驗記錄本;小組內成員的身份可以每周或每月換一次,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各個職位的感受。
2.及時評價記錄
為了激發學生的記錄動力,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記錄成果,或是表揚或是鼓勵,要讓他們感受到獲得成果的快樂。在評價時,我們要以鼓勵為主,要盡可能找到學生記錄單中的亮點,進行正面評價。比如,字跡端正、記錄詳細完整、記錄有創意等等。課后,我們還要把他們的實驗記錄單收起來,進行批改,讓他們引起重視。
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科學課堂中的科學探究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學生能夠真正進行科學探究,希望“真探究”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