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圍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在“雙創”背景下意味著我國需借助互聯網經濟優勢實現經濟轉型,高校也隨之加快了創新創業教育。但經濟發展也意味著競爭愈加激烈,高校學生欠缺社會經驗,創新創業發展難免面臨失敗,為了促使高校學生擁有正確價值觀與職業素養,高校便可以融合茶文化展開教育。茶文化在多年發展中已經吸收了許多精粹,能夠對高校學生意識形態、思維舉止起到積極影響,將茶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
自從我國2014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后,我國就加快了互聯網經濟發展,通過互聯網優勢實現經濟轉型升級。而在互聯網背景下也逐漸衍生了一系列商業模式,這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發展方向。在實施創新創業時,應結合市場實際需求與發展趨勢培養符合時代特征的創新創業人才。與此同時,高校也加強了茶文化重視程度,茶文化在人們的生活軌跡發展中逐漸積累、完善,有著豐富的人文素養,在育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高校學生是高等教育對象,也是社會發展建設主力軍,其能力與素質關乎著一個時代、國家的生存與進步。現如今,高校已充分將茶文化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既豐富教育內涵,也為培養全面發展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國家發展所需,我國政府十分關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對于大學生創業持支持態度。為了使茶文化充分融入教育過程,在政府的引導下構建了茶產業,為創新創業發展提供有力平臺。茶產業是建立在茶文化基礎上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內涵,和其他產業相比較可發現,茶產業作為創新創業教育載體可在實踐過程中快速培養學生茶文化素養。而且站在高校學生角度來看,由于缺乏生活與工作經驗,特別是應屆畢業生在行業競爭中不占優勢。大多數行業對于創業者的經驗都有要求,高校學生如果盲目創業容易失敗。茶產業對于創業者的經驗并沒有硬性要求,相比之下更重視創業者的創新思維與創業思路等,因此,在茶產業中可以有效培養高質量創新創業人才。
當前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時雖然已經融入了茶文化,但最終的教育效果卻不盡人意,茶文化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茶文化本就擁有較強的育人性,在將其應用進創新創業教育中時可以引導學生正確選擇創業路線,逐漸培養創業素質。但由于一系列因素制約導致茶文化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首先,是由于學生對茶文化認知的不全面導致的。茶文化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其中包含了茶畫、茶書、茶詩等多樣化內容,有著較強的專業性。由于高校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知比較片面,在將其融入至教育過程中時沒有加強茶文化重視。茶文化應貫穿于創業全過程,部分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才開始關注茶文化。其次高校在融入茶文化展開創新創業教育時所使用的教學教育方法不具備適應性,教育方法往往比較單一,沒有充分結合茶文化內涵、內容選擇或創新教育方法。在此情況下,茶文化沒有得到強調,作用自然得不到體現。
在實際展開創新創業教育時,與茶文化相關的教育內容不多。教師沒有掌握正確的融合方法,這就導致茶文化內容和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間的聯系較少,學生無法了解茶文化和創新創業的關系及影響。并且,大多數教師更關注創新創業知識傳授,忽略茶文化滲透,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教育理念導致的。因為教師的教育理念沒有及時更新,認為茶文化在促進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沒有直接關系,也起不到明顯作用,進而忽略茶文化內容滲透。有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老師并非專業出身,只是兼職或其他專業教師臨時任課。這些教師的專業并不對口,單純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得不到保障,更別提融入茶文化內容。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就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中沒有體現茶文化。如果可以有機結合茶文化,不僅可以豐富教育內容,還可以使學生全面認識茶文化內涵,以此來培養復合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茶文化還存在教育難度大的問題,這主要與學生有關。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衍生出了許多新興行業,許多高校學生都想自己創業,不愿意給他人打工。但在創業時所定的目標與實際不符,目標往往過高,而自身的實際能力不足以支撐目標實現,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創業成功率較低,也使得許多學生半途而廢。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茶文化來糾正學生錯誤創業觀念意識,培養學生追求真我的職業態度。但同時也正是由于學生的錯誤觀念制約了茶文化發展,有些學生過于沉迷于計劃。尤其是在看到他人創業成功后,在沒有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就盲目計劃,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中所融入的茶文化思想選擇忽視。
茶文化可以對高校學生思想起到優化、熏陶作用,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和鍛煉高校學生創新與創業技能。而當前社會除了需要職業技能過硬的人才,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素質要求,將茶文化和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則可以達到人才需求,促使高校培養德藝雙馨人才。從上述分析發現,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方法不適合茶文化知識傳授,導致茶文化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針對該情況,有必要對教育方法實施優化,全面滲透茶文化內容。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必須發揮自身作用,在教學中將茶文化有機滲透至創新創業教育中,加強茶文化內容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間的關聯。并在適宜的時機通過體驗式教學進一步加快茶文化內涵吸收與掌握,使學生可以采用正確態度對待創新創業。比如,為學生開展校園銷售活動,讓學生對茶產品進行銷售,模擬創業場景。在該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校園中對茶產品加以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購買,在校期間感受創業的真實過程與感受,獲得更真實的創業體驗。從中還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吸收茶文化,在對茶產品宣傳時也進一步加深茶文化在校園中的傳播深度,起到雙重效果。
高校應在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度的基礎上意識到茶文化融入的積極作用,并建立相應的教育體系,豐富教學內容,使茶文化與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間的聯系得到鞏固。比如,高校針對茶文化建立創業社團,在社團中營造茶文化氛圍,在該環境下有利于學生將茶道思想應用進創業過程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校可以邀請一些社會上知名度較高的茶企業領導到校互動,在互動中傳授學生創業經驗,并使學生意識到茶產業現狀,為將來創業提供創新思維。為了使學生更加全面的接觸茶文化,高校可以將茶文化內容作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的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與踐行茶文化思想。站在客觀角度來看,如果將茶文化死板、強硬的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會顯得比較突兀,在短時間內很難讓學生接受,甚至可能會影響教育工作正常進行。基于此,就可以從課程上入手,把茶文化內容作為選修課,使其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密切結合,這樣一來,便可以在創新創業教育時和諧的融入茶文化內容,促使學生更快認可和接受。
首先,教師必須摒棄傳統教育理念。在傳統教育中,只是對創新創業內容進行傳授,而在茶文化環境下以往的教學理念已經不適用,需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轉變、創新,提高茶文化地位。教師應站在當前行業發展現狀、趨勢及創業者要求等多方面同時考慮問題,并對茶文化內涵進行挖掘,把有助于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的內容應用到教育過程中,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茶文化思想感悟。其次,高校必須提高教師專業對口性。高校可定期組織教師前往茶企業或參加茶藝活動感受茶文化熏陶,學習與之相關的教學觀、形式,將更多適合的內容轉移到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只有教師在正確且全面認識茶文化后,才能將茶文化的真正內涵傳授給學生,引起主體重視,為茶文化育人作用的發揮提供條件。
綜上所述,茶文化可以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對學生創業思想、行為產生積極影響。當前社會,茶文化重視度的提高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強無疑為茶文化滲透提供了條件,也大大推動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但從現狀來看,茶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教育內容也較為單調,教育難度較大,這會嚴重制約高校創業人才輸出效率。因此,高校可以通過優化教育方法、豐富教育體系、優化教育保障機制等路徑,在改善現狀的基礎上提高茶文化在教育中的價值影響力,培養出高質量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