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宇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山東 淄博 256414)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現代社會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傳統茶文化為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高校思政教育中傳統茶文化的應用,也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要讓大學生形成個人主觀意識上的道德評判能力、個人思想、堅定正確的思想政治主張,尤其是有些大學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極其嚴重,甚至不愿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思想。因此,對于茶文化的宣傳要加大力度,尤其是要讓傳統茶文化在高效思想政治方面充分發揮優勢,使得高效思政教育工作增加效率,影響大學生的個人思想和品德,以此抵御社會的不良風氣。從而促進推動高校的思政教育。
傳統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傳承較多,其中傳播最多的就是“茶道”精神,茶道精神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像“和誠處事、廉儉育德、寧靜致遠、美真善樂、敬愛為人”“清正廉明、和衷共濟、勤儉樸素”等都是茶文化中的優秀精神,都值得大學生們去認真學習,認真探究并將其進行傳播,感悟其他人。
尤其是在對中國傳統茶文化進行歸納總結后,會發現茶文化中包含的社會道德思想十分的豐富,許多做人的道理都是具有巨大意義值得學習,高校將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可以使大學生能更深層次的認知到自己,并將茶文化作為啟迪,推動大學生的完善與發展。
剛剛說過“茶道”精神,與它共美的還有“茶德”思想,“茶德”思想中有八德“美、清、康、敬、香、樂、和、甘”,這八德也分別對應著人類的傳統美德。茶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還可以令人感受愉悅情感的有效途徑,茶不但具有濃郁的香氣,還有甘露的特性,除此之外茶也能帶給人感悟與審美體驗。因此,如將傳統茶文化中的“茶德”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但能對大學生的個人思想進行矯正,還可以啟迪大學生感悟人生哲學,樹立優秀的道德思想,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三觀,并讓其對自身進行考量與反思,對價值觀和人生觀也能有清晰地認知。
我們都知道,茶對于身體具有保健的作用,而且茶文化一直被儒家思想所感染著,所以對于人們的心靈也起到了熏陶的作用。因此,如將傳統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當中,是可以培養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性和身心健康發展的。
現在的大學生不但很少喝茶,而且對于國外的咖啡還情有獨鐘,咖啡雖說能有提神的功效,但喝多了對身體并無好處,反而有害,而飲茶對人們身體有著眾多益處,茶文化是能影響學生加強養生意識,增加對身體的注重程度,并且已經與我國的現代醫學達成了共識。
茶文化是一種慢功夫文化,煮茶是需要煮茶人慢煮、精心,這樣的慢,對于每天處于忙碌學習的學生,也是能修身養性的有效過程,而且,對于大學生未來步入社會,也有著一定的意義。茶文化能有助于學生提升文化修養,同時塑造良好的形象,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經過悠久歷史的洗禮之后,已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底蘊。現如今,絕大多數的高校將傳統茶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這個舉措,有助于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樹立民族意識。
茶文化的形成是通過勞動人民種植、采摘茶葉,將采摘的茶葉經過殺青、揉捻、干燥等手段進行處理,再把處理好的茶葉泡、煮,這樣的過程逐漸形成茶文化,茶文化一直都影響著我國人民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有助于大學生通過實踐過程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了解背后的歷史故事,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茶文化中“清、敬、廉、潔”的重要理念,無論是在對大學生的思想塑造或是價值觀的改造都有極大的功效與作用。然而,從宏觀角度來看,傳統茶文化對思政教育的滲透力還略顯不足,對于茶文化的影響不能僅限于相關的專業,局限性過大會導致不能開展茶文化教育工作。因此,高校應明確對茶文化的重視,并積極配合開展茶文化教育工作,從而實現弘揚國家民族優秀傳統。除此之外,高校教育管理者還應及時轉變思想,對原有的思想理念進行更新。
想要將茶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播,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的作用,就要將茶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課堂教學作為支撐。首先高校教師一定要注重運用茶文化傳播教育的形式,將茶文化的思想與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內容中。具體的說,可以在思政教育課堂中開展有關茶藝的相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泡茶”“品茶”“辨茶”等等實踐活動中,讓其深刻感受與體會茶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對茶文化有所探究,從而認知到茶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文化精神。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特征予以明確,主要是在思政課堂上圍繞傳統茶文化進行教育。例如,教師在班級開展以“茶與人生”或“茶話交流”為主題的討論會。讓學生依據所學的茶文化思政進行討論,這樣的討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多的了解到傳統茶文化,拓展思維能力,從中感受茶德品行,以此獲得茶文化的啟迪,推動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完善。
通過了解可以得知,一直以來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教育效果一直不佳,主要的因素就是缺少了資金投入和資源投入,高校有想法也難以實施,局限性太大。因此,高校教育者就要擴寬現有的資源的注入途徑和資金投入途徑,加大對傳統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投入力度。
例如,高校可以鼓勵思政教育者圍繞傳統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以此為課題,進行向上申報,或者在校內和校外開展茶文化的教育研究活動,高校需要給予此活動足夠的資金支持。另外,高校在開展活動中可以招商引資,與一些企業進行合作,從而加大了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資金投入,大幅度增強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對學生的影響力。
眾所周知,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一直都是作為高校思政教育順利開展的有效載體,其中的育人功能和影響力不容忽視。以此來看,高校茶文化思政教育開展過程中,應以第一課堂做為教育開展的基礎,主要是構建和豐富第二堂課。
例如,學校可以針對傳統茶文化來開展學生茶藝培訓,和茶藝活動周,以社團作為載體,豐富學生參與茶文化的有效途徑,為大學生能夠深化對茶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提供更多的渠道,讓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和感悟到茶文化中潛藏的深厚意義。與此同時,教育部與共青團中央對大學生社團工作也有明確指導意見,要將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正確引領,并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開展有益活動,學校應對此表示大力支持。因此,高校對于茶文化社團要表示支持,允許開展相關活動,使得學生在泡茶、品茶的過程中起到陶冶情操與凈化心靈的有效作用,為高效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影響起到重要助力,提升學生像茶文化一樣的精神品質。
目前,我國專門設立茶文化相關專業高校并沒有很多,都是像農業院校和一些茶文化專業的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基本是沒有,只因大部分的高校并沒有專業的茶文化專業團隊,師資力量過于薄弱,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高校想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就要打造茶文化教育團隊,團隊要有專業的培訓,這樣在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高校可以在社會人群中招聘專業的認識作為在校培訓師,或是安排一些有意向的教師去有茶文化教育團隊的學校進行學習,以此提升本校茶文化教育團隊的專業水平。
將茶文化思想和精神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是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除了能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正確三觀還能完善學生的未來發展,充分展現高校“大思政”建設思想水平。傳統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對此,各個高校應將傳統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予以明確,并且增多對茶文化探索的有效途徑,加大對茶文化教育的資源和資金的投入,高校還要打造專業的茶文化教育團隊,以豐富教育內容和實踐活動來影響高校學生的政治思想與個人品德,從而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