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是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
我國要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必須以現代化經濟體系作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求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經濟體制一體建設、一體推進。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任務。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地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明確了產業發展的重點戰略和基本方向,并強調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在實體經濟和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物流業具有重要的紐帶作用,其延伸鏈條長、關聯性強,對提升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效率貢獻極大,在服務生產、改善民生乃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十年以來,物流業伴隨著交通運輸建設的加快,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我國物流業也從物流大國踏上物流強國新征程。
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服務民生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發展迅速的冷鏈物流,為繁榮市場、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保障。近些年來,冷鏈物流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去年頒布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布局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今年印發的《關于做好2022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發布了24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名單,加上2020年已公布的首批17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達41個。2021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超過8萬億元,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4586億元,物流市場主體數量超過3.6萬個、星級物流企業突破100家、冷鏈物流總量達3.02億噸、冷藏車保有量34.14萬輛、冷庫容量1.96億立方米。
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用好市場這個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將會把市場優勢轉為全球競爭優勢。所以,構建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我國冷鏈物流業被賦予重任,成了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正由此而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冷鏈物流的黃金發展期已經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