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徐翔

北京東六元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彬,是一位物流行業的老兵,自2001年他從貴州老家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到畢業后從事物流事業,至今已經度過了20年的光陰。他不僅活躍于物流行業的一線,而且身兼北京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北京物資學院教授、北京物資學院MBA導師等多個職務,擔負著物流人才的培育工作。
在微信朋友圈里,他是一個非常活躍的人物,經常曬一曬老家貴州的美景,而在“北交大青年物流沙龍”交流群里,他又是每天最活躍的群主,經常發布一些物流行業的最新動態,大到政府的各種涉及物流的方針政策,小到企業的活動公告,他只要覺得有價值就會分享給大家,而且還樂于為物流行業同仁開展業務牽線搭橋,對于他來說,只要是有益于物流行業的事情,他就會不遺余力地去踐行。
黨的二十大報告出來以后,廖彬熱血沸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在北京的他第一時間關注了這件大事,他認為二十大報告中關于物流供應鏈的相關論述精辟深刻,指引著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物流行業發展方向,值得物流人認真思考。
《中國儲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薄D鷮τ谔嵘a業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有什么獨特的思考?
廖彬:從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現代供應鏈”,到今年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就要求我們國家必須建立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現代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這是基于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中國GDP不斷增加和占美國比重不斷提升,導致美國及其同盟對中國多領域進行多層次打壓,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第二,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近3年影響和2022年爆發的俄烏沖突,構建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越來越重要。
所以,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為保障我國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中國儲運》:你認為物流行業在未來五年,甚至十年能夠圍繞這個主題做哪些事情?
廖彬: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發展階段;全力構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我認為物流行業在未來五到十年,可以做很多事情:第一,綠色環保物流將迎來很大發展。在“雙碳”國家戰略影響下,尤其是新能源車輛使用、光伏發電、可循環可降解包裝材料應用等多面越來越多付諸實踐。第二,將會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國際物流企業。在“國際國內雙循環”國家戰略帶動下,政府會出臺很多扶持政策,鼓勵國內物流企業不斷做強做大,企業也將更加關注高質量、高效率、高韌性,承擔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責任。第三,智慧物流和現代供應鏈將迎來很多發展機會。尤其是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主要技術手段,以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協調管理為目標,涉及產業鏈供應鏈的全過程。未來,無人機、無人倉、無人車、無人客服都將得到很大運用。第四,應急物流將得到很大發展。尤其是自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對物流體系是很大的考驗。
未來,物流行業發展不僅要考慮服務和效率,更要考慮安全和可控,如何從安全角度去謀劃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是值得我們物流人關注的問題。
《中國儲運》:您認為雙碳目標對于物流行業的發展是起到推動作用,還是抑制作用?現在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開始應用在物流行業,你對此又怎么看?
廖彬:國家的“雙碳”國家戰略,提出“2030年達到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將推動物流行業不斷迭代升級,加快物流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物流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肩負著節能降碳的重要使命,“十四五”時期,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恰逢其時,必須加快推進物流行業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被納入其中。推動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是實現綠色物流“碳達峰、碳中和”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國家汽車產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保障。
對于汽車新能源化,已成為全球共識;我國物流企業也在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國務院辦公廳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又提出新的時間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不低于80%;2025年新能源汽車達到新車銷量的20%;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前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
但目前新能源車使用也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充電難、充電時間長、載重貨物能力弱、續航里程短、購置成本高等;無人駕駛也只能在一些特定場景特定時間去應用,有一定局限。
《中國儲運》:除了新能源車的發展存在的不足,你認為當前我國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存在哪些問題?
廖彬: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我國人口紅利逐步減弱,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東南亞等地區人口紅利正逐步顯現。我們面臨部分外資供應鏈往東南亞等區域轉移的問題。

第二,各個國家都日益重視供應鏈的作用,尤其全球供應鏈的安全可控,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深度參與者,受到很大沖擊,中國供應鏈外部面臨“前有美國圍堵,后有越南、印度等國家追趕,同時有法、德、日、韓等國搖擺”的各種挑戰。
第三,在國內面臨疫情防控、物流嚴峻的壓力下,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也需要不斷提升和優化。
《中國儲運》: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你認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物流行業能夠做些什么?
廖彬:“打鐵必需自身硬”,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內國際雙循環國家戰略中,首先是要加強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即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避免過于依賴中國以外市場,不斷提升我國內循環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同時,我國保持對外開放,只有我們準備好了,規范發展了,綜合實力提高了,我們才能更好融入和服務國際大循環。所以,這兩者并不沖突,也不矛盾,而是相互融合,互相促進。在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物流行業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物流行業大力推進降本增效工作。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降低市場成本,打破市場壁壘,完善國內基礎設施,能夠提高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運作效率,也將逐步降低物流成本,供應鏈產業鏈的提升也將提升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助于中國產品走向國際。

第二,推進向智慧物流和現代供應鏈轉型升級。我國將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降低全社會流通成本,標準化、數字化,建立高質量的標準,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物流行業需要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和現代供應鏈,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以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路徑,協調管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以信息化、標準化、信用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支撐,通過思路指引、任務指導、組織領導、項目保障建設中國現代供應鏈體系,達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我國經濟全球競爭力的目的。
第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物流企業。目前國內缺乏世界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特別是在集成供應鏈服務能力方面,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臺建設,推動第三方物流產業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在國內創造更好的政策與營商環境后,中國各細分物流領域的頭部企業會迎來騰飛,憑借更強的資源整合與數字化能力來提供更專業和全面的供應鏈服務,建立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于物流行業發展的指引是明確地,是有力的,我相信未來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一定會呈現出更加蓬勃發展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