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柯陽鄒勇(導師)
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行業高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不斷地通過并購的方式發展壯大公司,互聯網企業把并購作為搶占市場、實現企業自我發展的首選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并購都會成功。大量企業并購失敗很大一部分歸結于財務風險。本文以阿里巴巴并購為例對并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來源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并購包括收購和兼并,一般是通過購買股票、資金投入或是股票置換的方式進行擴張獲得控制權。并購的實質就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主體之間進行權力的轉移,已達到企業擴大發展、資源重組、提升企業整體實力目的。本文所討論的企業并購根據行業因素可以劃分為橫向并購、縱向并購、混合并購。橫向并購,一般指公司之間從事相似行業或核心業務相同。縱向并購:也可稱為垂直并購,目的是為開拓企業的經營規模。混合并購:一般也稱為跨界并購,往往是企業為了使產業更加多元化所以采取并購措施。
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變化速度遠超其他行業,這就也對互聯網行業提出了更高的創新要求。當下的互聯網企業選擇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行業領域,獲取更多資源進而有利于不斷地進行創新。所以在并購時我們發現互聯網企業往往會涉獵多種行業,跨界現象頻頻出現。用戶數量是互聯網行業競爭的核心要素。為獲取更多的用戶量,提高用戶黏性,它們寧愿采取的“燒錢”模式,把大量資金投入到爭搶客戶上。外部融資往往成為企業的首選,為了企業控制權的穩定和整體發展,并購無疑是優選。
阿里巴巴的并購行動最早從2005年開始,但真正的大規模收購是從2013年。阿里巴巴的并購方向主要為以下幾個方向,一、以電子商務行業為主,例如雅虎,口碑網。二、以O2O和移動互聯網為主,例如美團網、丁丁網、蝦米。三、多元化并購,并購范圍不再圍繞互聯網行業。例如影視行業——文化中國,金融行業——天弘基金,物流行業——新加坡郵政,零售行業——百貨零售。不管阿里并購的方向如何其核心目的就是“構筑互聯網產業生態圈”,滲透用戶生活點點滴滴。
我國并購風險的相關研究相比國外還不夠成熟,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并購案例增多,國內學者也增大了對并購的研究,許多學者通過研究大量的企業并購案例也提出不同的觀點,秦米源(2012)通過對550多家公司并購案例的調查歸納認為并購案例中的財務風險分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像政府因素、宏觀環境等屬于不可控因素。像并購的整合、支付環節歸為可控因素[7]。2001年丁洪峰、華德亞明確指出并購風險來自各個環節,支付環節需進行全面的審查[2]。2013年楊玲和葉妮把企業的并購過程分為估值、支付、融資整合四個環節,第四環節也是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5]。本文主要把并購的財務風險歸結為融資風險、估值風險、整合風險、支付風險。
(一)融資風險
融資方式一般分為外部融資和內部融資。占用企業自身的資金一般屬于內部資金。從企業外部獲取資金,例如:發行股票、銀行借款等則屬于外部融資。融資風險大多來源于不合理的融資結構。融資結構主要分為兩大塊:債務資本、股權資本。債務資本又可以根據時間長度劃分為短期債務、長期債務。融資比例中若是大量使用內部資金,那么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就會變差,但外部融資占比較高則會產生大量的負債。阿里巴巴屬于互聯網行業,輕資產的特性往往使該行業融資困難度較高。阿里巴巴在并購餓了么資金高達95億美元是一筆較大的資金流動,采用了債權融資。此舉使阿里巴巴的資產負債率有了明顯的增長,且隨著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張,資金壓力也隨之而來,樂視、貝爾斯銀行這些前車之鑒明確地指出了保障資金鏈重要性。若想降低財務風險,在融資方面企業應重點關注融資方式和融資比例。
(二)支付風險
當代的互聯網并購出現越來越多的全資收購情況,為的是從控制角度和資源角度可以很好地保障控制權。但是,如此大額的資金流轉也給企業帶來了壓力,進而企業開始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籌資,同時也應運而生了各種支付方式,例如:現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桿支付、混合支付等。阿里巴巴曾在兩年內投資并購花費高達80億美元,在上市后海外的投資數額更是客觀,并購的支付方式所帶來的支付風險值得關注。

?
(三)整合風險。并購的浪潮這幾年在互聯網行業表現尤為明顯,并購后因為無法進行整合慘遭重創的也比比皆是。阿里并購的企業種類繁雜,阿里并購新浪微博、UC瀏覽器等是為了獲得更多流量入口,但是這些產業得發展需要大量技術人才支撐,阿里若想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在后期給予人力資源等強力支撐。像Lazada、Shop Runner等跨國并購,并購結束只是任務的開始,東道國的文化決定電商平臺的運營發展基調,并購后新融入的文化也會使客戶產生陌生和不適應。并購后如何把握不同文化取向制定營銷策略,既能維持原有客戶又能吸引新客戶成為難題。并購后的企業內部也將面臨極大的人事變動,面對企業的不穩定性難免造成人才流失,招聘新員工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培訓方可入崗。
(四)估值風險。2016年阿里巴巴收購合一集團,就存在高估風險。阿里巴巴對合一集團的估值采用了傳統的估值模型,但是合一集團屬于互聯網“輕資產”企業,其無形資產的占比較大,其自產業性質存在的高風險、高競爭、不穩定性應不適宜用傳統的估值方式。具有同樣特征事件的還有在2014年阿里巴巴收購的文化中國傳播集團。兩家集團的共同點就是行業發展迅猛,市場估計較高,企業價值影響因素廣,不同于一般企業資產評估。文化中國傳播集團在停牌前一日的市值約為53億港元,而阿里巴巴卻以62.44億港元認購。
企業的價值評估往往存在多種因素的影響,其風險因素多樣,例如:來自財務報表的風險,如果只是單憑財務報表去做決策其數據支撐過于單一,信息不對稱,缺乏全面調查,會忽略整體情況。財務報表不實帶來的風險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利潤表。被收購方為了營造高盈利能力的假象,通過虛報收入,對于還未完全轉移貨品所有權的風險和報酬提前確認收入。偷換會計科目,把費用支出改為資本性支出。二、資產負債表。被收購方為了使公司整體提高可信度,通過減低資產負債率——減低負債,抬高資產。對于該提折舊的資產緩慢計提甚至根本不計提,隱瞞資產減值情況。采用不恰當的核算方式,或者任意改變會計政策。(一)慎重選擇估值方式。首先在估值方式上要慎重選擇,不同的企業存在不同的資產特殊性,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要采用適當的估值模型。財務報表信息只是反映了其中一方面,對于一些特殊產業,例如;餓了么,阿里巴巴之所以收購餓了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它的新資產形態,餓了么的高效接單配送其背后大數據和供應鏈的優化支持也是阿里巴巴所推廣的新型零售體系需要借鑒吸收的。但是它的資產性質特殊,商譽和輕資產是它價值的重要體現,但這些在財務報表里是無法完全體現的。面對這樣的特殊性產業,在企業估值時可以成立專門的研討小組,聘請專家商討,獨立第三方的意見更客觀,結合行業的特殊性和當前目標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經濟環境,可以橫縱向的對比相似產業結構的企業了解目標企業的前景,最后結合企業的收購目的、戰略發展方向等綜合評估。(二)靈活采用支付方式。選擇合理的融資支付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大量現金投資帶來的資金鏈斷裂風險。企業應設立專門的崗位對資金進行管理,不可盲目進行投資,要科學安排資金使用,做好預算、管控。支付時間也應理性安排。一次性支付會造成資金壓力,影響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分期付款可以暫時緩解一次性支付帶來的現金流短缺的壓力。(三)樹立正確的融資觀念,優化融資結構。樹立正確的融資觀念,優化企業融資結構并拓寬融資渠道,融資往往是一個承前啟后的節點,一個良好的融資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公司并購效率和成功率,避免財務風險、降低并購成本。把握各個融資方式的優缺點,根據公司自身情況進行結合。合理的融資結構是降低融資風險的重要因素。并購是否有效合理取決企業最終的收益是否能覆蓋成本,所以融資結構的設立要秉持資本成本最小化。(四)整合措施需全面展開。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與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的良好整合是并購成功的關鍵。并購后企業的組織構建要切實考慮雙方的原來的管理體系。首先,對目標企業的人力資源情況進行科學詳細的測評,盡早開展人力資源相關工作。整理出相關人員的崗位、薪資及工作年限,目的就是預先計劃,對人員的流動有預先的準備,也預先對人員能力有一定的把握,對企業需要的人才提前進行崗位安排,做到職位與人員相匹配。2.對企業文化整合風險的控制。文化整合的方式有很多,一般分為吸納式、滲透式、分離式、消亡式具體采用哪種取決于企業文化對雙方的影響力和雙方企業對企業文化的重視程度[6]。阿里巴巴收購雅虎時選擇統一默認阿里文化,并對認同阿里文化的人才留用,這就屬于典型的消亡式,被并購企業的文化被迫消失。像在收購高德時,面對高德軟件類似國企的文化氛圍,阿里員工怕是很難融入。在進行文化整合前,不用盲目地評出對錯優汰。秉持尊重虛心的態度去了解目標公司的企業文化分析雙方的文化差異,保留雙方企業文化的精華,盡量使理解雙方文化抱著實現文化整合的態度,避免文化沖突。
引用出處
[1]高紅梅.企業并購風險分析與防范[D].沈陽工業大學,2006(12):10-18.
[2]新零售視角下阿里巴巴并購餓了么案例研究[D].張海.西南交通大學.2020
[3]賀楊.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商,2015(11):135.
[4]袁書敏.阿里巴巴并購恒生電子的財務風險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5):255-260
[5]楊玲,葉妮.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研究—以吉利并購沃爾沃為例[J].風險管理,2013,(08).
[6]何禮鵬.淺析企業并購中的文化整合[J].經營管理者,2010(7):116.
[7]秦米源.淺談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其管理[J].財會通訊,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