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靜文
為了響應交通運輸部“十三五”的項目規劃要求,結合陜西省治超現狀,本文設計了陜西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對現有治超系統的分析,確定了“五個全”的建設目標和“四個一”的建設內容,重點從應用系統的功能設計入手,采用新建應用系統與原有系統相結合的原則,設計了省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建成之后可全面提升治超管理的規范化水平。
陜西省自2010年開始陸續在陜西省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部署“陜西省道路貨運源頭科技治超監管信息系統”、在省公路系統部署“陜西省公路路政治超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在高速公路收費中心部署“陜西省高速公路超限檢測聯網系統”。截至目前,全省治超站點均使用了科技治超信息系統,分別實現了在不同場景下對貨車超限超載行為的信息科技手段取證、監督和管理,對超限超載行為形成了科學有效的管控。但隨著治超新政策的頒布實施,當前信息系統在業務范圍和管理要求方面已不能滿足治超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三個治超系統缺乏頂層設計,實際應用中三個系統數據標準不統一、融合度不高、關聯度不強;二是治超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執法不規范現象時有發生[1],治超業務之間難以實現失信聯合懲戒、跨區域跨部門聯動業務要求;三是治超三網工程部分設備運行超過五年,硬件、視頻設備多數已不能滿足工作需要。全國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是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的部省共建、聯網運行的項目之一,也是融合利用多種治超數據資源、改變治超工作的行為模式和管理模式、推動路面、源頭和高速治超的有效手段。為規范治超管理,提高交通行政執法水平,促使公路治超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和程序化,迫切需要建設陜西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多部門協同管理,提高治超工作效率,讓治超管理駛上“快車道”。
本項目屬于全國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省級工程部分,按照“全過程記錄、全業務上線、全路網監控、全鏈條管理、全方位服務”的原則,通過治超管理業務過程的全面記錄和留痕,保障執法程序規范;通過執法業務的線上協同辦理,提升執法和監督效率;完善路網監控硬件設施并匯集監控信息,實現對違法超限運輸行為的全面監控和精確打擊;通過業務銜接和信息共享,推進治超管理上下游協同、全鏈條聯動管理;通過推動治超信息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治超管理和服務的規范化水平。
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自下而上由終端設備、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應用支撐、業務應用、展現層、用戶層等七層,以及標準與規范體系、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建設與運營管理體系三個保障體系共同構成。

圖1 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架構示意圖
(1)終端設備。終端設備主要是包括各類對超限超載檢測、違法事件現場等進行信息采集的終端設備。具體包括治超站稱重、車牌識別、監控設備等,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設備、非現場不停車稱重預檢設備,源頭裝載遠程監控點的稱重、車軸識別、車牌識別、監控設備等,非現場執法系統的動態稱重、車牌識別、抓拍設備,抓拍設備包括不進站視頻抓拍、交通或交管部門部署在路上的視頻卡口拍照等設備,衛星定位設備主要指安裝于(12t以上)貨車的衛星定位裝置。(2)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以及相應的網絡、安全防護等設施設備。基礎設施還包括提供數據傳輸和應用訪問能力的網絡,以及用于提供公眾訪問查詢能力的互聯網。(3)數據資源。數據資源實現對系統產生的各類信息和數據以及其他各電子文檔等資料的存儲。根據本項目業務運行和數據共享交換需求,主要包括基礎數據庫、業務數據庫、主題數據庫以及交換數據庫。同時數據資源層還包括對數據質量、數據分析和數據共享交換的管理。(4)應用支撐層。應用支撐層處于信息資源層與用戶的應用軟件之間,為應用軟件提供運行和開發環境,幫助用戶靈活、高效地開發和集成復雜的應用軟件。為各個業務應用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互享、互動提供支持,提供異構數據及異構軟硬件平臺之間的協同機制,實現業務系統之間信息共享和互連互通的通道。具體包括身份認證、應用中間件、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地理信息系統等。(5)業務應用。業務應用系統包括超限運輸運行監管系統、違法超限運輸執法協同管理系統、大件運輸許可管理系統、治超指揮調度管理系統、治超綜合分析評價系統,以及源頭、路面、收費超限檢測系統和站(點)系統,上述系統共同構成陜西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各類治超業務應用;各固定治超站、預檢站等部署接入軟件,接入稱重設備的檢測數據,并傳輸至省數據中心系統實現相關檢測信息的采集。本次新建應用系統包括超限運輸運行監管系統、違法超限運輸執法協同管理系統、治超指揮調度管理系統、治超綜合分析評價系統,其余系統均利舊或對接現有系統。(6)展現層。展現層指業務應用系統的最終展示形式,各類用戶將通過展現層訪問業務應用系統,并實現相關業務功能。本項目展現層主要包括治超系統應用軟件、網站界面、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短信等。(7)用戶層。指本項目應用系統服務的用戶,具體包括省市縣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管理人員、(公路、運管、收費)機構的管理人員、治超管理人員、行政執法人員、道路貨運業戶/貨車司機、社會公眾等。(8)標準與規范體系。包括工程建設中各個層面應遵守的國家、交通運輸部和地方相關技術標準,為系統今后的擴展和全國范圍內的系統對接奠定基礎。(9)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為本項目提供安全支撐,主要依據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與安全技術規范,實現對系統各個層面的安全保護。(10)建設與運營管理體系。建設和運維管理保障體系是保障項目建設進度、建設質量以及建設成果得以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可以確保系統從建設到運維全過程的順利實施,保障本項目建設的長期穩定運行與可持續發展。
(1)超限運輸運行監管系統。超限運輸運行監管系統,通過匯集全省各類治超站點的稱重檢測數據、治超案件數據,實現對全省治超機構人員信息、治超各類站點基礎信息、稱重及視頻監控等設施設備基礎信息與運行信息、車輛檢測信息等統一采集與管理,實現對超限超載情況的運行監測和治超業務開展情況的監督,并與部級系統對接,實現檢測信息上傳。(2)違法超限運輸執法協同管理系統。違法超限運輸執法協同管理系統依托省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為轄區內各級治超執法人員辦理治超案件、實現跨區域協同提供信息服務,并與部級系統對接,提供案件數據跨區域交換共享、運政系統人車戶和貨車衛星定位信息查詢等服務。(3)治超指揮調度系統。治超指揮調度系統通過匯集非現場執法設備、卡口設備、視頻圖像、衛星定位等各類監測信息,實現對疑似違法行為的分析、非現場證據信息的取證,同時支持調度、車輛跟蹤等功能,輔助現場流動執法車開展針對嚴重超限超載違法行為的精準打擊工作。并且建立部省市縣站雙向互動的系統,以部級平臺為總平臺,建立一套完整的督辦協同工作流平臺,與治超相關的通知通告、文件流轉、事務督辦、案件辦理協同、源頭追溯等事項在本系統實現。(4)治超綜合分析評價系統。治超綜合分析評價系統實現對治超綜合信息的查詢和關鍵指標的分析,利用各種指標全面掌握治超工作開展情況,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治超專題分析,輔助開展治超業務。(5)大件運輸許可系統。陜西省大件運輸許可系統已經上線運行[2],本次設計通過與現有大件運輸許可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加強治超和大件系統的聯網聯控,強化大件運輸過程監管。加快推進許可信息、超限檢測信息、收費公路檢測信息的聯網共享,充分利用沿線超限檢測、收費和執法站點,加強大件運輸車輛運行過程中的監督檢查。(6)利舊及對接現有系統。“陜西省道路貨運源頭科技治超監管信息系統”、“陜西省公路路政治超管理信息系統”以及“陜西省高速公路超限檢測聯網系統”分別實現了現有源頭站點、國省干道以及高速公路的治超管理,本次設計按照《全國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省級工程建設指南》和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采集和業務辦理要求,對原系統數據交換接口進行優化升級,與省治超聯網信息系統省級平臺對接,并完善共享交換各類治超數據指標,確保數據質量,實現檢測數據、執法數據、監控數據、案件數據、證據數據等實時上傳,以及一超四罰、黑名單數據交換,實現信息公開和業務有效監管。
陜西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是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的部省共建、聯網運行的項目,通過匯集全省治超相關信息,融合利用多種信息資源保障執法程序規范,提升執法和監督效率,對違法超限行為全面監控和精確打擊,推進治超管理上下游協同管理,全面提升治超管理和服務的規范化水平。
本項目的實施將降低貨車超限超載率,提高交通行車安全和道路通行效率,提高社會公眾出行者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障。同時,本系統的建成將推進聯合執法協同治超,鞏固治超執法效果,將全面推進超限超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引用出處
[1]陸寧,楊睿.車輛超限超載運輸的危害和治理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000(02X):105-107.
[2]七省市跨省大件運輸許可平臺將正式啟用[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7(1):66-66.
[3]任宏飛.陜西省交通行業信息專網的設計與實現[D].長安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