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培 梁玉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幼兒園
博物館作為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以及社會公共機構,價值愈發被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走進博物館,游覽、體驗、豐富認知。對于3-6歲幼兒來說,他們眼中的博物館是什么樣子的?博物館于他們而言又意味著什么?他們在博物館中的學習、體驗、建構又是怎樣的?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幼兒園獨有的社區資源,是幼兒經常能走進并作為課程實踐基地、深受幼兒歡迎的博物館。我們跟隨幼兒的腳步和目光,一起看看他們眼中的博物館到底是什么樣的。
小班幼兒關注展品的局部和細節。有家長說:孩子還小,博物館離他們有點遙遠,去了也就是看看熱鬧。即便如此,我們經常在館內看到小寶貝在父輩、祖輩的帶領下走走看看。不要小瞧這些小寶貝,他們很專注地尋找、拍攝、交流。其中被拍攝、討論頻率最多的是飛機起落架的輪子、機身上的五角星、螺旋槳。不難發現,3-4歲幼兒的關注點更多源于生活經驗下對博物館的初步印象及感受。對于他們來說,注意的廣度還不夠,更多關注的是局部和細節。
小班幼兒在博物館中提出的問題也非常有趣,比如:“為什么飛機和火箭上都有五星紅旗的標志?”“飛機的輪子為什么有大有小?”“為什么有的飛機有2個螺旋槳,有的有3個呢?”“返回艙的降落傘為什么是紅白條紋的?”“為什么這個‘小火箭’上掛著大紅花呢?”……幼兒提出的問題源自在博物館親身體驗下的觀察與感受,幼兒個性化的表達和思考也呈現出小班幼兒眼中的博物館的獨特樣態。環境中的展品是幼兒觀察的基礎和需要,支持小班幼兒構建在博物館的經驗、探究的問題及思考的內容,能夠讓我們發現小班幼兒視角下的博物館。
中班幼兒關注展品的特性和功能。中班幼兒在博物館內會一邊拍照記錄,一邊表達他們對展品的認識。比如:“這是殲-10,超厲害的戰斗機。”“這架小黑叫馮如3號,我爸爸說它是創造世界紀錄的無人機!”“我最喜歡看火箭發射了,還知道火箭發射的過程,首先點火起飛,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到太空以后船箭分離,整流罩分離,最后飛船進入太空?!?/p>
中班幼兒對于感興趣的展品會提出更具有探究意味的問題:“殲-10可以飛多高、多快?它能帶多少導彈?”“宇航員在太空是怎么工作的?太空服有多重?”“無人機有什么優點和用途?”不難發現,中班幼兒參觀博物館的關注點受已有知識經驗的影響。隨著注意的廣度增加及思維的發展,他們開始關注展品整體的外形特征、功能等,嘗試與生活、已有經驗關聯,發現異同點。
而且他們的關注點與興趣愛好有關,并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女孩喜歡更艷麗的色彩、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展品,比如蜜蜂系列,關注它是干什么的;男孩更關注展品本身的功能,比如飛多高、多快,在太空怎么生活等。
大班幼兒關注博物館的學習體驗。大班幼兒除了關心博物館展品外,開始表達在博物館的體驗和感受。比如“博物館里有我喜歡的殲-10、北京一號,不過每次只能遠遠看看,好可惜?!薄耙悄茏屛覀兠幻蛘咦先ゾ透昧?。”
隨著大班幼兒經驗的累積、自身能力的發展,他們開始跳出自我需求,愿意為更多幼兒服務:嘗試當“小小講解員”;將了解的故事制成繪本,繪制成博物館地圖;甚至有構建博物館兒童區的想法并大膽設計、實施,初步的公民意識開始萌芽。
通過多樣化、多角度觀察幼兒,教師看到并聽到幼兒更為真實的想法,敏銳地發現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關注點、興趣點與其已有經驗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更重視幼兒視角和幼兒的博物館體驗,關注幼兒活動中的反饋,真正開展促進幼兒博物意識及全面發展的博物館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