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剛 山西省安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通常來說,建筑裝配式結構主要是指非澆筑性的建筑構件,并結合建筑工程的建設需求和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定的標準,選擇合適的生產商,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要求及標準生產出的構件。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裝配式構件主要應用在房屋建設中。裝配式結構具備一定的應用優(yōu)勢,且施工技術要點相對較多,需要加強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分析和研究,充分發(fā)揮出裝配式結構的優(yōu)勢。
第一,裝配式施工精準性特征。從建筑構配件的生產模式看,對建筑產品進行拆分處理,即結合施工結構,將不同屬性的配件進行拆分,在后期工程建設期間,可按照標準化的預制構件進行批量生產,保證在后期契合期間構件參數符合現場施工訴求,此類工業(yè)化生產模式可降低生產成本。
第二,裝配式施工節(jié)約性特征。工程建筑構件生產設計時,按照前期圖紙文件進行一系列規(guī)范處理,將此類設計文件傳輸到工廠中,進行預制構件的自動化生產,構件形式在生產線之中,無需擔心生產誤差的問題,因為自動化、智能化、可控化的生產機制可將各類生產部件的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別,間接增加構配件的制造質量,在現場裝配期間不會產生結構割裂問題。
第三,裝配式施工便捷性特征。與傳統(tǒng)現澆施工相比,裝配式部件在現場施工時只需要按照圖紙文件進行空間裝配便可,通過吊裝與拼接的形式將不同建筑部件進行契合,施工速率較快,且構件尺寸在出廠環(huán)節(jié)便完成精度調控,增加工程建設的穩(wěn)定性。此外,裝配施工對于外界環(huán)境產生的干擾因素較低,符合綠色化施工的理念,且后期無需對現場進行養(yǎng)護處理,增加了工程建設效率。
(1)結構體系應用現狀。常見做法:柱預制件為實心混凝土構件,柱內鋼筋用暗埋套筒注漿連接;梁預制件為實心預制疊合梁,與柱預制件在樓層位置連接;墻為實心預制墻或雙皮空心墻,水平方向在角部連接,豎向用暗埋套筒注漿連接。
(2)非結構構件應用現狀。常見做法:分割圍護墻采用ALC墻板、樓板采用疊合樓板,其他使用較多的預制構件還有預制樓梯、預制整體飄窗、集成廚房及集成衛(wèi)浴等。
第一,結構構件預制件連接復雜,建造成本偏高柱、墻等預制件的連接不管是豎向的暗埋套筒注漿連接,還是水平向的角部使用連接插筋連接,施工工序均較為復雜;而且由于工序復雜及需要較多的連接件(如套筒或連接插筋等),導致建造成本偏高。
第二,非結構構件預制件安裝工序復雜、構件耗能高疊合樓板鋼筋安裝及混凝土澆筑現場工作量仍然較大,工序較多;預制整體飄窗與結構主體間的連接較為復雜;ALC 墻板為水泥制品,而水泥為高耗能高碳排放材料。
預制墻板灌漿操作一般都是在住宅建筑施工現場完成的。在施工現場攪拌灌漿料時,要根據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恰當的灌漿材料。攪拌過程中,需要在攪拌設備中先加入恰當比例的水,經過一段時間的攪拌,再根據灌漿料的情況添加水,將灌漿料完全攪拌均勻后,靜置一段時間,以此做排氣處理,最后再進行灌漿操作。灌漿材料的溫度適宜控制在5℃~40℃之間,在具體灌漿操作的過程中,要防止太陽光直接照射,初步凝結的時間控制在15min。
在灌漿操作前,要注意控制與灌漿料直接接觸構件的溫度,防止因為構件溫度過高而影響灌漿的速度。尤其是在冬季進行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的過程中,要在室外溫度不低于5℃的情況下施工。并且預制墻板灌漿技術是在預制墻板兩側合模前,在校正墻板后進行的。在灌漿的過程中會運用到套筒,使用套筒進行灌漿時,發(fā)現有灌漿料從灌漿孔流出便說明灌漿技術操作完成,這時需要利用軟木材將灌漿孔塞住。在完成預制板灌漿技術操作后,在一定時間內不可有外力作用于墻板,以此避免因為墻板晃動而影響灌漿技術操作的質量。
在PC 板進入施工現場后,應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把這些構件堆放在相應的架子上。在具體安裝的過程中,需要利用起吊裝置進行吊裝。在吊裝操作時,要注意將PC 板和墻板之間形成的縫隙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確保兩者之間的縫隙距離符合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工程的要求標準。在完成PC板安裝后,要及時校正PC板,校正時需綜合分析施工現場開展?jié)仓僮鞯幕緱l件,并且還要將各層澆筑的厚度控制在要求標準內。
預制陽臺板的安裝要控制整體流程,實現有序作業(yè),在陽臺吊裝期間需使用吊環(huán)。施工人員瞄準預制板上方吊環(huán)能夠實現精準安裝,同時合理把控施工速度,避免陽臺板搖晃影響吊裝的穩(wěn)定性。此外,吊裝前要明確吊裝位置,通過適當調整使其水平居中。
具體要點如下。
(1)搭設預制陽臺支撐結構。采用碗扣架結構形式,參照陽臺板標高調整陽臺支撐結構的頂托位置連接拉結點以及外墻板結構,確保具有穩(wěn)定性。
(2)構件吊裝。在預制疊合陽臺構件安裝過程中要想保證平衡性,一般吊環(huán)的數量至少達到4個。
(3)調整構件水平位置和標高。通常吊裝期間陽臺板不能一次性吊裝完畢,要求在距離作業(yè)面500mm 區(qū)域停頓,然后結合現場情況加以調整再進行安裝。在陽臺板構件處于安裝位置上方后逐漸下落陽臺板,然后使用U型托調整構件的標高和水平位置,進而保證安裝期間的穩(wěn)定性。施工單位要高度關注疊合陽臺板構件質量問題,在吊裝之前需檢查其外觀,并做好保護措施。
預制疊合板的安裝技術是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中既基本又重要的一項技術。在具體安裝前,要全面了解安裝的標準規(guī)范,并嚴格按照標準開展預制疊合板的安裝,將預制疊合板和作業(yè)層之間的空隙調整到要求標準值內,隨后調整安裝的方向,盡可能地降低誤差。在預制吊板安裝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疊合板,避免在安裝過程中損壞材料,以保證安裝的質量。
現如今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在預制疊合板安裝的過程中,可以將數字技術和預制疊合板有機融合在一起,以此達到更高的安裝緊密度。并且在具體安裝的過程中,通過臨時底板支架穩(wěn)固預制疊合板,安裝完成后再將其拆除。在雙層預制疊合板安裝的過程中,根據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需求,合理設置具有雙層結構的支架,安裝好上一層疊合板后才可以澆筑混凝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完成混凝土澆筑施工后,必須做好養(yǎng)護,以此保證澆筑混凝土的質量,進而保證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的質量。
在樓梯板安裝期間要確保整體過程順利進行,由于該階段安裝能夠檢驗施工技術水平,并且在距離作業(yè)面500mm 的位置適當停頓和調整,結合確定好的控制線,保證樓梯位置合理性。對預制飄窗安裝來說,要利用螺栓以及吊耳技術,與距離作業(yè)面300mm時調整位置,確保與設計位置相符合。此外,要做好U型飄窗牽引,這一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安裝質量和施工安全。
其要點如下:(1)前期準備工作。要想提升飄窗調節(jié)效果要提前安裝承重支托座,然后調節(jié)機械式承重托的位置結合飄窗間距,比如上下飄窗間距達到36cm,要將支托座設置在31cm~38cm 之間。(2)飄窗安裝。采用水平U型相結合的方法,利用螺栓牽引飄窗構件,然后借助塔式起重機水平移動飄窗,把螺絲插入到連接孔內部。
(1)彈線控制。測量人員利用工程圖紙校正構件標高和控制線的位置,之后在構件側面以及結構墻體間隔區(qū)域設置3cm~4cm 的縫隙,后續(xù)施工中要在縫隙內涂抹細石混凝土,然后進行樓梯欄桿的安裝。
(2)構件安裝。通過試吊作業(yè)合理調整吊裝方案,比如增加吊點數量或者調整吊點位置,之后從樓梯板的一側開始灌漿,在漿液向外溢出之后可以停止灌漿,并清理溢出的漿料。
(3)樓梯板安裝保護。為了避免吊裝期間出現預制樓梯板構件破損情況,一般堆放層數不得超過四層,并且下方設置墊木。構件兩側也需要安裝多層板,可以起到緩沖作用。
為了能夠加強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控制,必須要制定質量管理體系,并且不斷加以完善健全,同時根據裝配建筑特點,給予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優(yōu)化,以保證能夠具有較高可行性與科學性。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要嚴格根據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各項施工,及時明確產品標準、技術規(guī)范與工藝流程,以最大限度發(fā)揮質量管理體系作用,保證裝配式建筑各個施工項目可以順利完成。
另外,針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還要開展精益化管理,制定標準化施工流程與評價體系,各個流程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當每一道施工工序完成后,需要開展質量評價工作,確保第一時間發(fā)現質量問題。因此,管理人員要具備較強質量管理意識,不斷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以保障裝配式混凝土施工質量。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專業(yè)水平高低能夠給質量產生直接影響,所以為了保障高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則須提高施工人員專業(yè)化水平,對此需要積極開展施工人員專業(yè)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并不斷完善培訓內容,合理引進裝配式建筑施工先進技術,確保有效提高施工人員技術,同時還需引入專業(yè)人才,可以從正規(guī)勞務公司中招聘,以建設施工隊伍,為施工提供重要保障。除此之外,還需要嚴格落實各個責任機制,保證每一項責任與任務均落實到個人,防止相互推卸責任等問題出現,推動裝配式建筑施工作業(yè)有序進行,提高建筑工程質量。
建筑工程企業(yè)要結合市場的需求,提升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且在施工的同時也要響應健康長期發(fā)展的號召,滿足建筑內住戶和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具體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之前,施工人員要對施工現場做好清理工作,并核查現場的水、電、設備、消防設施和通風情況,保證澆筑施工過程的安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一般采用分層澆筑,因此,澆筑的厚度需按照相關施工標準和設計圖紙進行,在墻體澆筑3cm~5cm 厚的減石子水泥砂漿后開展混凝土澆筑。
在施工時,施工人員要注意混凝土首次凝固時間和分層澆筑的時間間隔,在每層完全風干后才能進行下一層澆筑,保證混凝土的堅硬度和密度都符合標準。且混凝土每一層澆筑之后要對其展開交錯并列式的振搗處理,使平整度能夠達到要求。在相隔5h~7h之后對表面的浮渣予以刮平和壓平清理。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全風干后,施工人員再對表面的裂縫進行涂補,以保證建筑的質量。
精益化管理主要是指在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要建立標準化的施工流程,并在此基礎上評價各個環(huán)節(jié)。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這套流程開展質量評價,以約束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行為。施工中須嚴格按照標準化流程施工,后期由體系管理專員進行評價,從而實現精益管理。
在管控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質量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施工材料的管理,嚴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質量。在采購施工材料時,需深入了解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此明確各施工環(huán)節(jié)對施工材料質量標準的要求。另外,要明確所需采購施工材料的各項參數和數量。同時采購部門還要加強對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的調查與了解,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供應商。在完成采購工作后,嚴格、反復多次地復查施工材料的質量,只有確定施工材料的質量符合各項要求標準后,方可準許其進入到施工現場投入使用,以此為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整體質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與其他一些建筑施工技術相對比,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的運用具有很多的優(yōu)勢,不但符合環(huán)境保護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提高施工企業(yè)的效益,合理控制建筑成本,保護周邊的環(huán)境,并且進一步凸顯建筑的使用性能。為了充分發(fā)揮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術的重要運用價值,除了要加強對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研究與分析以外,還要通過建筑施工質量管控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建筑質量,以此確保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保質保量的順利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