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斌
我是一名90 后,出生在一個小山村,我的老家四面環山,小河從村口流過,那里四季分明,每個時節都有獨特的味道。在那里,我度過了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也夾雜著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的痛楚。
2001年,家庭遭遇變故,爸爸因病去世。年僅11歲的我,不幸被卷入命運的漩渦。我不得不過早地去面對物質的貧乏,以及內心深處難以言說的自憐自哀。
2004 年,我升入鎮中學就讀初一,學校離家十多公里,每天上晚自習來回不便,只能在學校寄宿。
上學日的每個周五,我都要到鎮上買一些榨菜或腌菜帶回家給奶奶炒。炒好之后,奶奶會用罐頭瓶裝著,滿滿一罐。自己帶米和飯盒,在學校食堂蒸飯吃。周一到周五,每天就這一個菜,再美味的菜也經不起這樣的循環往復。
有時天氣稍微熱點,菜就會發霉,但也只能將就著吃。我還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在學校食堂打了一份新鮮的素炒蘿卜,那一刻仿佛吃到了人間美味,那感覺至今記憶猶新。
我爺爺是個典型的中國式農民,勤勞能干。每逢周末或寒暑假,我就要幫爺爺奶奶干農活。于是,我在農田里曬過盛夏兩點半最炙熱的陽光,也見過凌晨的點點星光,可以說體會過農民生活的所有日常。我現在也很佩服那個時候的自己和在生活面前展現出的韌性。
就這樣,在鎮上學校讀了一個學期,因為成績不錯,2005 年春季學期,我轉到了縣重點初中學習。正是得益于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有機會遷居城區,過上了更高質量的生活,也讓許多像我一樣的農村孩子有機會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2007年,我順利地考上了縣重點高中。在縣城讀書的這段時間,我輾轉寄宿在各個親戚家,踏上了顛沛流離的求學之路。一路跌跌撞撞,始終不忘把書念好,這也是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事。
2010年,我考了個二本學校,對自己有些失望,人生陷入了迷茫。那年暑假,我來到了才子之鄉的臨川二中復讀,再戰高考。
經過老師們的提點,加上自身的努力,在這里我圓了自己的高考夢。
2011年,當時的我對“985”“211”也沒什么概念。看到招生簡介里赫然寫著五個大字“免費師范生”,尤其是“免費”二字,對我而言異常醒目。當時的我心想,剛好可以給家里減輕負擔,于是就填報了西南大學的免費師范生。
后來才知道,免費師范生除了學費全免,每個月還有生活補貼,但前提是畢業后要回到原籍地任教滿10年(后來改為6年)。
學生時代的我性格內向,站上講臺,腿就不自覺地哆嗦,心跳到嗓子眼,說話磕磕巴巴。一想到自己畢業后居然要成為一名老師,我就覺得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在一段時間里,我一想到自己要成為一名老師就覺得后怕。
2011 年,由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幸運地獲得了江西省貧困家庭學生高考入學政府資助金5000元。我用這筆資助金買了人生的第一臺電腦,也是這臺電腦幫助我在大學期間學習和掌握了制作PPT 和一系列教育教學技能。
2014 年,我成了一名實習老師。在實習學校,我精心準備著每一堂課,發揮自身所長。幽默風趣的教學方式受到學生們的喜愛,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過去的我不曾體會過的。從那以后,我發現自己徹底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
2015年大學畢業,我如愿以償地簽約了母校臨川二中,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現在仍清楚地記得,那一刻的我如釋重負、幸福滿滿。
2016 年,憑借著在大學積累的PPT 制作技能和電腦技術,我創辦了微信個人公眾號。截至2022年9月,公眾號的粉絲超過10萬,我也感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同行們的認可和肯定。
在臨川二中工作的這段時間,我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曾經意氣用事的那個初生牛犢,變得沉穩成熟;曾經站在講臺哆哆嗦嗦的男孩,現在每天都能自信從容地侃侃而談;曾經自卑怯弱的那個男孩,現在能勇敢地直視自己內心隱秘的角落。
我很欣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了熱愛的工作,并愿為之奮斗一生。我經常說,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我是“上錯了花轎,但嫁對了郎”。
現在的我成了家,有了自己心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寶寶。曾經有學生說:“老師,你實現了人生的逆襲。”經他一說,我也深有同感。現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知足,因為我過上夢寐以求的生活,成了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美麗與憂愁,對任何人來說,只要沒邁過去就是坎。對青春年少的我來說,物質的貧乏、脆弱的自尊,都曾是我以為不可逾越的障礙。
過去種種,皆成今我,那些不堪的歲月都成了人生路上的墊腳石,那些對于人性復雜的體會反倒讓我對人性有著更多的理解和寬容。我知道,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可能也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希望你明白,這都是人生要經歷的痛苦。要相信內心的力量,笑過、哭過、彷徨后,一定要勇往直前。
感謝那些出現在我生命里的人們,謝謝你們讓我體會到人世間的美好,讓我更有勇氣和力量,迎接來自命運的挑戰。
我所收獲的種種,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給予我的饋贈。國家的貧困生補助,幫助我順利完成高中學業,讓我在大學里能擁有自己的電腦進行學習;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推出的免費師范生政策,讓我有機會走上教師崗位,破繭成蝶,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熱愛;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我有機會展現屬于自己的精彩。
每段故事,都有時代的印記;每段人生,都與大時代骨肉相連。正是因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個體的奮斗才有了堅實的依托,個人的夢想才有了屬于自己的舞臺。時間順流而下時,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逆流而上,以昂揚姿態盡享時代饋贈,無愧于自己這一生,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