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
目前,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通過各類線上和線下窗口,跨省通辦服務事項,打造服務場景應用,實現長三角區域41個城市全覆蓋。三省一市以最大誠意整合區域服務,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開展協同立法,推動實現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政務服務、惠民惠農、智慧城市等領域居民服務的一卡通服務,使群眾享受到更優質的基本公共服務。
協同立法為服務資源匯聚打通通道。區域內各省市的公共資源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然而實際操作中,區域內資源的匯聚、匹配還比較難。因此,推進區域協同立法過程中要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加強功能服務治理體系建設,整合公共服務領域的資源,創新協同治理,尤其要解決服務資源有限、區域不通等問題。與此同時,還需解決區域協同運營模式不統一問題,為長三角一體化節約銜接成本,實現低成本的良性合作發展。
協同立法讓區域省市間數據共享有法可依。區域間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應是全國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三省一市在公共服務方面,多是基于現有政府服務保障體系進行規劃建設,統籌運行機制有待整合。有的省市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或聚焦于公共交通補貼、或聚焦于醫保報銷、或聚焦于安全生產,區域間、政府間、部門間、領域間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壁壘。在探索公共服務互融互通新場景新模式,促進區域間數據共享流動上,需有硬性制度保障,依靠地方性法規協同打好公共服務制度基礎。此外,在建設政務服務體系時,必須守好安全監管這一關,利用地方性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強化數據安全的保護,為侵害公共數據安全的一些風險設立罰則,并對區域內同一類型的違法行為,建立相同的法規制約,保障長三角區域整體數據公共服務安全。
協同立法使區域省市公共服務標準規范統一。長三角區域對公共服務的適用范圍、框架目標、場景應用、業務流程、運營模式等,需進一步明晰,區域間各省市在履行公共服務職責、公共服務運行機制、公共服務運行程序上不盡相同。為此,需按照區域協同發展的要求,推動公共服務規范標準統一,制定一致遵循的應用標準,最大限度使區域內資源流動起來,在不同地區之間實現互聯互通、協同工作、高效服務。
總體而言,居民服務區域一體化反映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水平,協同立法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