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欣
(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 750001)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提出: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高水平專業群是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的關鍵所在,關系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建筑工程相關專業需要學生能夠方方面面學習相關知識,而資源貢獻在這一階段能夠幫助學生增加其知識面,高職院校也需要培養優秀的畢業生。其本身的師資水平也應當有所提升,將高校的基礎設施準備完善,讓學生能夠掌握建筑工作的核心技術,而資源共享能夠讓學生在專業群內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師資隊伍的增加也能夠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實驗實訓的相關內容也能夠進行完美的融合,進而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優化。
隨著建筑行業的加速轉型升級,十四五期間,智能建造、綠色建造、建筑工業化、數字化將會是建筑業發展趨勢,傳統的產業生產技術和組織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要求,生產過程去分工化、人才結構去分層化、技能操作高端化、綜合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建筑工程技術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就是要主動適應這一行業需求,引領高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高職院校獨特教學特點將能力培養方向由單項應用轉向綜合應用的“交叉”“復合”“多項”模式轉變;目標崗位由“單人單崗”,向“一專多能”供給轉變。
按照“專業群基礎課程共享,專業核心課程關聯,職業崗位工作聯結,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構建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核心的專業群。包括建筑工程技術、建設工程監理、建設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檢測技術、建筑材料工程技術5個專業。
建筑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產業,各行業關聯度高,就業容量大,勞動密集性強。近五年來建筑業增速逐步趨于緩和,但從中長期來看,仍然是全國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據2020年統計,寧夏全區具有資質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743家,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01.41億元,比上年增長6.4%,仍然居于寧夏區域行業增速前列。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培養,面向建設行業工程一線的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工程管理、工程檢測以及建筑材料生產的“一專多能”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近期定位(學生就業后3~5年)從事施工員、質量員、監理員、材料員、檢測員等技術、管理崗位工作,遠期發展定位(從事專業工作5年以上)通過考試培訓能夠獲得二級建造師、監理工程師、質量工程師等執業資格。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緊密對接建筑材料生產與質量控制、建筑工程生產過程的施工技術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測控制,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的監理,建設工程施工過程的成本管理等工程一線技術與管理工作。這些工程建造職業崗位鏈上的技術與管理工作,以房屋與民用建筑工程項目建造為載體,在職業能力特征上總體呈現出:需要的專業基礎相通,工作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聯,從而使專業群建設上可以實現共享課程、共享資源、共享實訓、共享企業,形成專業群之間相互銜接、相互融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協作的內在邏輯。
職業教育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完善教材和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習慣的養成,提升教育質量,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崗課賽證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適合建筑行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現形式,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互聯網+”、信息化、“1+X”證書制度,解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內涵不足,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及發展潛力不足的問題。
(1)持續加強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職業教育特征內涵建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引入了骨干示范專業的一些做法,由于教學基礎設施、基礎條件不完善,使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需要不斷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利用校園數字化信息平臺,整合各種優質資源,建設教學資源庫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將建筑信息化、預制裝配式、BIM技術、創新創業教育、學徒制等新理念、新內容、新技術有效植入專業內涵建設過程。
(2)不斷推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完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目前,校內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存在實訓設備、場地不足,對專業教師實訓能力的培訓有待加強,實訓內容及教學模式有待改革,實訓項目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針對此類問題,考慮設立試點班來逐步推進實踐教學改革,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探索更高效的實踐教學模式。伴隨實踐教學硬件設備的擴充及“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不斷推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
(3)書證融通,將“1+X”證書考核標準、職業崗位標準融入教學標準中,目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課程標準的制定主要依據本專業從業崗位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要求。“1+X”證書制度作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和制度設計,旨在通過試點,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讓學生在接受理論教育的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的實踐學習,鼓勵學生多參與學校的相關工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為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教學技能,拓展學生的創業就業道路。學院是“1+X”建筑工程識圖、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施工工藝實施與管理、建筑工程造價、建筑裝飾職業資格證書試點院校,必須深入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將證書培訓內容及要求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訓。
(4)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職業技能大賽助推“三教”改革。與專業群相關的各項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其考核內容與專業核心知識、技能具有極高的相關度,作為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更高一級的延伸,技能大賽對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職業技能比賽可以提升教師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認識到自己在同類院校相關專業中的能力水平與差距,通過查找問題、總結比賽經驗,使“三教”改革的目標更加明確。
(5)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由于本地的建筑工程企業以中小型為主,校企合作主要還停留在表層的合作,緊密型的合作企業欠缺。校外企業實踐教學基地合作深度不夠,實訓基地工程項目穩定性不夠,專業實踐教學規范性需要加強,這也制約著專業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繼續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體系。
(1)聯合學校、行業、企業深入實施“專業鏈與產業鏈相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崗位任務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理論學習與實訓實習相融合”;探索將職業崗位證書、“1+X”證書、職業技能大賽融入課程體系。
(2)面向未來、立足發展,進行傳統建造技術和項目管理方式的“理念升級”,將“綠色建筑、四新技術、智慧建造”的內容融合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課程體系和骨干課程內容構建過程中。
(3)響應國家“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計劃,對退伍軍人、失地農民、貧困居民建立“工學結合+網絡教育+專業面授”的彈性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中高職銜接的一體化培養體系,與全區相關中職院校建立3+2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合作辦學。
(1)根據專業群特點,積極推行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法。依托教學資源庫優選的行業典型案例,對接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及職業技能競賽考試大綱,真題真做,強化學生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素養養成。
(2)創新與“1+X”職業崗位證書考核標準相對接的課程考核評價模式,使相關專業課程考核的側重點由課本知識偏向崗位知識與技能實操,由單一課程考核向多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能力考核轉變,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
(3)依托寧夏現代建筑公共實訓中心建筑實體模型、工程訓練場拆裝模型、建筑施工材料模擬仿真實訓設備,推行情景模擬教與學。使學生在校內能夠直觀的學習不同建筑材料、建筑構造,模擬工程現場施工環境,感受企業管理文化,使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相融通,培養工匠精神。
(4)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支持專業教師利用多元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使用智能手機等設備,采用視頻、網頁等多媒體學習,形成特色教學風格;注重學習內容個性化和學習主體的高度參與,真正實現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學。
緊緊跟隨建筑產業高端和產業升級發展趨向,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四新技術為引領,對標國家規范、行業企業優質工藝標準,充分利用校企共同體、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等平臺,開發完成本專業群校本教材建設,及時將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的新標準、新規范、新工藝轉化為課程標準,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相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建設5個專業最新專業技術標準、規范更新名錄,每年安排專人編輯技術規范標準、“四新”技術更新手冊,將建筑業10項新技術引入專業群核心骨干課程。在《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等10門課程中開發并使用新型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及時補充行業新技術、新標準。
整理行業證書培訓教材、習題庫、案例庫形成教學資源,使行業培訓教材的內容進專業、進課程、進課堂。打通畢業證書與職業崗位證書、“1+X”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壁壘,實現“書證”融通。構建《BIM技術“1+X”證書培訓課程》《建筑工程識圖“1+X”證書培訓課程》《建筑施工員職業崗位培訓課程》《建筑質量員職業崗位培訓課程》等3門雙證書培訓課程活頁式教學資料。
(1)加強職業教育學習,更新職業教育理念,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安排教師全員分批、分期到國內外知名大學、職業培訓基地、優秀企業進行職業教育理論和專業技能培訓、“1+X”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開闊教育教學國際化視野,了解和掌握BIM技術、裝配式建筑等前沿建筑技術,提升專業群雙師隊伍整體能力。
(2)加強專業建設、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教師教學教研能力。組織教師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高職院校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的優勢,組織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專業性建筑工作,以建設工程相關項目為案例,通過讓學生對相關方案的修訂與編寫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在進行課程布置的過程中需要準備專業的建筑課本,通過老師的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相關建筑專業論文,以此實現以教科研工作帶動教學改革工作和創新性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
(3)組織教師參加區內外專業教學競賽,指導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競賽,教學相長,激發創新意識,提高教師團隊競技意識和專業競技水平,增進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打造“5門核心課5支競賽團隊”,實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升職業技能競賽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