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慧
(靖邊縣會計事務服務中心,陜西 榆林 718500)
2010年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是近年來國有資產經歷的最大變革,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管理方式,成為全新的資產管理工具。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為資產盤點和大清查帶來了極大便利,為資產的日常監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平臺,也為后續各項國有資產管理措施的實施奠定了基礎。目前,資產年報表、月報表、資產折舊和條碼管理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最初將資產分為十大類進行登記管理,為每個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行政事業單位建立自己的資產賬套,所有資產錄入系統后,形成與之對應的資產卡片和條碼,將條碼打印出來貼在相應的資產上進行管理。此時,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具體操作權限僅對資產管理部門開放,單位不可自行操作。2016年,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了全面升級,升級后將資產大類重新劃分為七大類進行管理,系統操作權限對行政事業單位全部開放,財政部門只履行審核、監管職責。系統升級后增加了許多管理模塊,如資產變動、糾錯、作廢、拆分等,同時細化了資產卡片信息,要具體確定記賬日期、使用主體、存放地點。此次資產管理細化工作為2019年實施的資產月報報送、資產折舊、條碼化管理工作,以及日后更加精準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夯實了基礎。
一是資產監管部門設置科學細致的資產新增、處置流程和使用管理辦法,申請單位、主管單位和監管部門都要嚴格按流程履行各自職責。二是各單位設置資產管理崗位,指定資產專管員。為了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力度,應對傳統管理方式中極易出現的推諉扯皮現象,監管部門要求單位設置專門的資產管理崗位,指定資產專管員,這樣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資產管理業務人員專業技能。
傳統的資產管理方法是建立紙質臺賬,根據資產的實際增減變動情況調整臺賬,一些資產量龐大的單位很容易出錯,且不易發現問題,核對、盤點、查賬都存在困難,容易導致賬實不符,如公安系統、教育系統、醫療系統所屬單位。使用資產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動態管理,為資產的增減變動提供了極大便利,每年新增、調撥、處置的資產一目了然,固定資產折舊也容易操作,但這要求單位資產專管員根據資產實際變動情況及時申請,對系統卡片進行相應變動,否則會造成賬實不符,賬賬不符。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資產采購后不及時記賬。大多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都不是月月記賬,有些選擇代理記賬的單位甚至會在年終一次性記賬,但按照規定每月都要計提折舊并上報資產月報表。所以,資產已經在使用中但未及時進行財務記賬并錄入資產信息系統形成卡片的情況,必然會導致賬實不符。二是有些單位存在“重購置、輕處置”的情況。已經報廢的資產不及時履行處置下賬程序,或者管理不嚴格造成實際資產比賬面資產多或者少的情況,都會導致賬實不符的現象發生。三是財務賬套和資產信息系統賬套建立時間不同,資產分類不同。各行政事業單位在成立時就建立了財務賬套,但資產信息系統2010年才開始使用,時間相對較晚。且財務賬套不像資產系統賬套,對資產大類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兩套賬很難進行比對,容易造成賬賬不符的情況。
財政部門一般會根據上級安排進行大規模的資產清查核實工作,頻率不高。而行政事業單位自身很少主動開展資產清查盤點工作,這會出現需要資產清查但未進行清查核實的情形。最近一次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在2016年進行,需要對清查中發現的資產盤盈、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等問題進行核實確認,并要求各單位對存在的問題依法依規處理。但實際上,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舊賬或盤盈盤虧資產在清查工作結束后依然存在,形成“重過程輕結果”的局面。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資產清查工作專業性較強,對一般行政事業單位而言難度較大,徹底清查需要聘請專業審計部門,不僅在經費預算方面有所限制,且容易出現對清查結果處理不完全等清查工作不規范的情況。二是財政部門安排大規模的資產清查核實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清查工作只會根據上級安排進行,無法深入開展。
資產監管部門一般是財政部門,但部分類別的資產由多個部門共同管理,如車輛、房屋等。管理過程中多是行政事業單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新增和處置申請,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根據規定履職,雙方溝通較少,這樣可能造成國有資產資源浪費的情況。因為除了醫院和學校使用的專用設備較多,其他行政事業單位使用的都是通用資產,一旦出現資產閑置情況,各單位需要的話就可以調撥使用。但單位自身沒有這個信息通道和權限的,監管部門內部或部門之間溝通不到位的話就無法對資產進行充分利用。另外,在資產管理的過程中,針對各單位管理情況或管理措施的優劣以及對應的獎勵懲處,監管部門也應互相溝通配合,以求不斷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對國有資產管理重視不足、管理觀念僵化,是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存在老問題。首先,單位內部對資產管理工作不重視會導致單位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單位迫于壓力制定了制度,但執行不徹底、日常管理和使用不規范。其次,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監管責任主體眾多,未形成合力。資產監管工作目前主要由財政部門下轄的資產機構負責,機構本身沒有獨立處罰權,發現問題經常需要聯合其他部門整改制約,如財政預算部門、政府審計部門、紀檢部門等。所以,各監管部門對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會影響資產管理狀況,重視程度不夠有可能導致單位放松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最后,部分單位對資產管理細則了解不足。有些單位明白資產管理的必要性,但具體管理薄弱,對管理細節知之甚少。以目前的采購制度為例,采購預算編制本身比較粗放,執行起來困難重重,資產出入庫管理無法真正落地。一些金額小、數量少的資產購買起來比較隨意,更不會進行出入庫的管理。出現管理觀念僵化的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資產管理工作是每個單位的共性工作和常態化工作,與專業業務工作相比缺乏緊迫性,不容易受到重視。二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和私人資產相比,不容易得到愛惜,更容易被破壞和浪費。三是資產管理嚴謹與否一般不會對單位或個人經濟利益造成損失,所以較難引起重視,如單位人頭經費或運轉經費的預算與執行、單位集體或員工個人的獎懲等。
一是要做到賬實相符,摸清家底,單位對資產實際存量清晰明了后以此為基礎,結合資產卡片逐一核對,至少每年進行一次盤點核實,出現盤盈或盤虧上報相關部門申請解決,最終達到信息系統賬套中資產卡片與實際資產一一對應。二是要核對財務賬套,做到賬賬相符。財務賬套資產科目中資產類別的設置,要以資產系統中資產分類為依據,統一大類進行管理,建立好兩套賬中的全部資產信息可便于核對。如果核對存在差異,找出問題原因進行解決,最終達到賬賬相符。三是在現有資產已經做到規范記賬、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后期資產的新增、變動、處置工作都要嚴格按程序執行。新購資產必須當月記賬、同時錄入資產系統形成卡片并進行條碼管理、下月開始計提折舊。處置資產時及時申請,堅決杜絕“重購置、輕處置”的思想,按程序執行,審批程序完成當月進行財務和資產系統雙下賬,處置下月起停止折舊。已經折舊為零的資產,如果可以繼續使用不得報廢處置,閑置資產及時上報監管部門進行調撥利用。出現單位改革、機構合并等情況,按改革文件當月辦理資產變動手續。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配置,應與其職能需求相匹配,且要綜合考慮現有資產及預算資金量進行配置,以免因資產閑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者超預算采購帶來新的問題。一是各單位要依規加強對資產的清查。根據相關管理辦法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可以不固定期限)制定國有資產清查方案并開展清查工作,無需報備或審批。所以各單位在資產管理制度建立時,應提高資產清查盤點重視程度,在制度執行過程中也要提高標準,嚴格執行,發現問題后不但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更要對癥下藥尋求解決的途徑,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切不可“重過程輕結果”。二是財政部門要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參考相關管理辦法中規定的幾種情形安排清查核實工作,同時需要聘請專業審計部門配合單位依規對清查結果進行處置。
多部門多機構聯動管理,可以提高資產利用率,降低購買率減少浪費,進而節約大筆的財政資金。一是從區域資產管理實際情況和管理權限出發,實行多部門聯動監管。以M縣為例,各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資產管理工作歸屬于財政部門,但車輛的購置審核、調配、租用等相關工作由公務車輛管理辦公室負責,如果某個單位無車輛可用申請新購公務車,就需要財政部門和公車辦同時把關,調查核實情況,根據現有資源考慮是否可以調配解決。辦公用房也是如此,辦公用房相關工作由機關事務中心負責。機關事務中心在可以調配解決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租賃和新建情況。二是監管單位內部各機構之間應積極溝通、互通有無,全力提高各自分管單位的資產利用率。尤其是這兩年事業單位大變革,出現許多單位撤銷、合并或成立的情況,此時資產監管部門內部各機構的溝通配合就更加重要。
一是強化預算管理和預算執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預算編制工作必須從現有資產存量和實際需求出發,防止國有資產的重置浪費,在預算的審核上要有資產監管部門參與并嚴格把關,杜絕采購預算隨意擴大,實現國有資產配置的規范化。預算審核通過后單位要嚴格執行,按預算采購,禁止超預算采購,無故不按預算采購的單位要受到相應的處罰。二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日常監管和監督,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單位領導層要重視資產內部管理,設置資產專管員,按規定履行資產預算、新增、變動、處置等程序,具體操作國有資產信息系統,完善單位資產賬套。三是要把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從上到下普及到每一位員工,資產卡片中的“存放地點”和“使用人”必須具體,資產均要使用條碼管理,條碼要明晰資產歸屬部門、購買日期、使用人姓名,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四是財政、審計等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資產管理監督職能,強化民主監督,對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進行有力的外部監督。五是強化資產績效管理,建立問責機制。建立資產管理績效制度,將績效結果列入行政事業單位年底考核指標,直接影響單位集體評優和個人年終績效獎金。聯合審計、紀檢部門對資產管理績效水平不達標的單位依法依規處置,同時將資產管理績效水平作為單位來年財政經費預算的參考指標。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達到優化國有資產配置結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資產利用最大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