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剛
(濟南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濟南 250013)
2022年,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發生改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國多數城市的正常運轉都受到了極大影響,市民出行方式和頻率也發生轉變,受其直接影響,公共交通客運量急劇下降且呈現動態不規律變化,此情況下,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如何在保障市民出行的基本需求和公共資源的成本節約間做好平衡,是非常考驗當前的公交線路運營組織。
以濟南市為例:濟南市2022年4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半數小區封控管制,企業無法正常運轉,餐飲業幾乎停滯,公共交通客流急劇下降。社會基本運轉還需要基礎保障,如何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保障必要出行需求,如何在保障最低服務水平的基礎上盡量節約成本,城市公共交通企業面臨的這個課題值得深入分析研究。
從出行規律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對上班通勤、上學放學、日常購物和游玩客流影響較大。上班通勤和學生上學放學出行需求固定,會采取私家車、步行、電動車等與他人接觸較少的交通方式出行,減少公交出行頻率;日常購物和游玩客流可以減少出行次數,進一步降低了公交客流。對于公交偏好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中,女性、<18歲和45~60歲的人群可能更傾向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1]。
從時間長度看,疫情對公交客流變化的影響分為長期性影響和短期性影響,整體來看,疫情的長期性影響已無法改變,主要措施可以從行車計劃著手調整班次比例;但短期內個別月份因確診和陽性病例增加,導致出現封控等措施,造成對公交客流的階段性急劇影響,則非常考驗公交運營的動態應對能力。如何在疫情下結合政策影響做好公交運營組織,分析客流需求,定點、定向滿足公交出行需求,就成為新形勢下的一種新常態。
確立“保障服務水平,運力匹配運量”的班次投放標準。重大疫情下公共交通乘客在關注安全性和便捷性的同時,更注重公共交通的整體服務質量[2]。疫情傳播導致乘客出行意愿大幅下降,出行人員有公交出行需求,但出行規律不確定,在客流數據無法掌控,在客流每日變化規律遞減且比例不明確的情況下,班次的增加或減少呈現動態變化,在保證基礎比例的前提下,啟用備用人和備用車機制,每天及時調整班次投入,合理有效地提供基本公共交通出行保障,實現機動靈活的調度方式應對疫情客流動態變化,實時調度的運營組織方式切合當前的需求和實際。
確立“符合疫情防控,減少人員接觸”的車廂滿載標準。以公交車核載人數和座位數為基準核算車廂滿載率,將50%滿載率作為高斷面基準參考值,結合線路客流特點和高段面客流趨勢,統籌調配車輛長度6.5米至18米等車型,控制登乘人員數量,采取實名制乘車和隔位就坐的方式,達到疫情防控工作標準。一方面合理控制班次投入,另一方面減少非必要大容量車輛資源的浪費,在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做好平衡。
確立“精準觀測客流,科學合理調度”的客流分析標準。利用監控設施設備,根據各條線路主要客源地客流情況,結合途經主要社區、商場超市等重要客流特點,了解疫情封控措施,觀測客流實時變化,增加客流查看頻率,做好客流數據實時分析,用信息化手段輔助調控,實現合理動態增減班次,科學合理地做好疫情運營組織。
確立“高效應對突發,強化應急處置”的應急管理標準。針對公交車廂內可能出現的突發聚集性疫情風險,做好應急指揮和管理監督力量準備,始終保持指揮調度體系在線高效運轉、管理監督有力有序。組織開展突發疫情應急演練,有針對性地完善應急預案,提高平急轉換能力,避免因突發疫情導致的指揮體系癱瘓、管理監督渙散、運輸組織混亂等問題,在做好防控措施前提下,滿足必要的公交出行保障。
疫情影響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新聞發布會和新聞媒體公開發布的信息反饋也會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和延伸性,導致按照傳統公交運營組織的概念制定的運營計劃與實際出行客流出現不一致的現象,需要進行二次調整。
受公益性和生產性二重特征影響,在權衡政策性虧損和經營性虧損時,公交運營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會存在刻意減少班次投入的情況,導致客流應對不及時、不充分,出現個別公交線路高滿載現象,不利于疫情防控。
信息先行,遵守疫情政策是合理運營組織的先決條件,了解最新疫情動態是做出決策的前提和依據,公交企業可以根據官方發布會和上級管理部門最新精神,結合其他城市公交企業的做法,合理預測客流變化,制定合理有效的運營計劃,提高客流應對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嚴格遵守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制定明確的運營標準和規范,設置底線條件,公交運營企業在確保市民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在具體執行時可規定一定范圍的自主決策權。運營業務部門強化統一的調度令作用,基層運營線路以執行為主,設置調整幅度比例,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執行偏差。
利用客流大數據和視頻監控技術,推進智慧管理,強化數據跟蹤,同時將運營組織、客流觀測、疫情影響信息等融為一體,分析運營效率,提升公交運營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對比分析數據,設置核心指標,定期通報,及時整改落實,不斷完善運營管理要求,實現客流與運營組織的合理配置,達到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
對公交行業給予財政補貼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公交行業具有公益屬性,集中體現在向公眾開放并實行低票價,公交票價列入政府定價目錄,政府普遍制定低于實際運營成本的基礎票價,票價與運營成本的差額必然需要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才能保持公交服務供給的連續性,這是根本原因。二是宏觀政策有明確的規定,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運輸部等出臺和即將出臺的政策、法規和部門規章,均明確地方政府應當對公交企業執行低票價造成虧損進行補貼補償,合理確定公交財政補貼額度。三是公共交通具有集約高效、節能環保等明顯優勢,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必然要求。而疫情期間,客流持續下降,對公交企業的補貼需要進一步提升。
2020年濟南市下發的《濟南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成本規制辦法》的基本原則為合法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合理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為保證在疫情期間公交運營企業主動承擔必要社會出行的公共交通任務,保證企業基本經濟效益,財政和稅收等部門的政策性支持必不可少,從而讓企業輕裝上陣,從社會需求和疫情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正確的營運措施,提升公交運營效率。
5.2.1 定制公交運營新形式
疫情影響下,公共交通出行的優缺點一目了然,減少非必要人員接觸的公共交通方式——需求響應式定制公交的作用凸顯出來,對固定出行的群體點對點服務,每天時間固定、人員相對固定,實現定人、定車、定線、定點的出行。大力拓展定制公交是疫情期間對常規公交線路無法滿足大部分人出行需求的一種極大補充,既能避免人人駕駛私家車造成的道路資源緊張,又能避免常規公共交通人員接觸的不確定性。
5.2.2 以客流變化為依托的雙邊調度模式
疫情動態變化下,客流出行需求下降,必要出行的目的性極為明顯,主要為工作性客流和購物性客流,其他游玩探親等客流出行需求極低。結合居住地至工作場所的出行特點,按照潮汐客流出行需求,實現單邊發車、雙邊調度、副站停車的方式,減少非必要的里程浪費,節約運營成本。
5.2.3 優化調整線網布局
公交線路的優化調整關系民生,歷次調整總能影響一部分人的出行,公共交通滿足大部分人需求的理論受輿論反饋、投訴工單等影響,公交企業縮短里程、優化調整公交線路在正常情況下極其困難。在疫情客流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從優化線網布局、降低線網重復系數、合理控制非必要的重復運營成本角度重新布局公交線網,增加道路覆蓋,能夠減少很多阻力,從而從容組織實施公交線網優化調整,促進城市公共交通結構布局。
突破傳統思維,打破公交定路、定站點的運行模式,將市民由線路出行向靠網出行轉變,做強公交線網而非公交線路??山柚萍蓟?、信息化等手段,精準摸底市民出行特征,動態掌握居民出行需求,創新服務模式,結合疫情恢復做好優化調整,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公交出行服務。
5.2.4 合理控制成本,減虧亦是效益
疫情下收入和客流都斷崖式下跌,即使有政策上的支持,但對于公交運營企業來講仍很艱難。如何在保證基本公共交通出行和防疫政策下,完成公交服務保障,實現成本最小化,也是在考量企業運營的基本功。減少非必要人員出勤率和使用單耗相對低的公交車輛是最直接的兩個方向,控制工資成本支出和燃料消耗成本支出效果最明顯。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交運營組織對公交企業的收支平衡是極大的考驗,客流變化的運營組織對運營調度的業務水平提升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合理調配運力資源,結合市民需求進一步拓展多種運營方式和運營產品是應對疫情的有效舉措。然而對于企業公益性和社會性的合理把控還更多地取決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和政府政策的影響。疫情后的客流恢復,提升公交吸引力和分擔率也是后疫情時代需要進一步探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