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俊
(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0)
當下,我國高校的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資金體量也不斷擴大,所面臨的財務業務更加復雜。根據高校辦學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加強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探索財務信息化體系研究,可以幫助高校財務人員提高財務管理的運作效率。然而,有些高校在財務信息化過程中還出現了各種問題,“智慧校園”財務信息化系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2019年起,我國各高校開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新的會計制度要求高校同時用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分錄”記賬。為了滿足制度的變化,高校必須搭建“智慧校園”,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借助財務信息化系統,高校可以實現對收入支出的精確分析,加強對貨幣資金、固定資產的管理,完善高校辦學過程中各種成本控制。
隨著智慧化、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正改變著人們的支付習慣。高校收費不再局限于現金與刷卡支付,實現了多樣化的支付方式。與此同時,學費收繳、業務報銷的渠道不再僅是財務部門線下的窗口,校內線下增加了自助繳費機、銀企互聯報銷系統,線上增加了支付APP、二維碼、小程序,這些都讓收費、報銷變得更加便捷高效。為了更好地服務師生,高校不斷加快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將各種支付方式和財務信息化系統對接。師生通過財務信息數據,可實時了解收費項目、學費收繳進度、項目支出、報銷進度等情況,通過信息化系統提升服務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師生打造良好的體驗。
隨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高校對自身內部控制的要求隨之提高,其在辦學過程中所面臨財務風險也適時增加。這就需要高校制定適合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運行,才能促使學校不斷向前發展。內部控制需要對高校內部各流程進行統籌分析,這就少不了信息化系統的支持。隨著高校開展的辦學業務不斷多樣化,財務業務量也在不斷增長。通過“智慧校園”財務信息系統建設,可以將財務報銷、財務核算、財務分析等流程,都融入到一體化的系統中,在實現學校內部資源的高效配置和數據共享的同時,對財務數據進行準確分析。此外,財務信息化也能保證高校的日常運營等辦學活動,隨時可以受到控制,為高校構建“智慧校園”提供數據支撐,在事前預算、事中執行和事后分析中都能起到良好的內部控制作用。
目前高校財務很多只熟悉傳統的財務工作,包括報銷、國庫支付、報表等基礎的會計工作,無法有效行使預算會計的職能。由于對大數據獲取和分析能力的缺乏,財務人員無法快速提供所需的財務信息,從而導致其無法為學校的發展決策提供必要的財務數據支撐。同時,有些高校存在財務人員年齡偏大,部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職業惰性,缺乏對信息化的認知,接受能力較弱。有的高校依靠第三方信息系統軟件公司構建了學校的的財務信息系統,但第三方軟件公司的工程師不熟悉最新的高校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工作不夠了解,導致其構建的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跟學校的財務工作無法相匹配,造成財務信息化建設無法有效運行。此外,一些軟件只能依靠遠程進行后期維護,往往出現問題時遠程無法及時解決,造成軟件崩潰無法使用,這都會給高校的日常財務工作帶來困難。
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信息化建設,也在不斷接入多樣化的信息系統,幫助學校實現高效運作,如教務管理系統、OA辦公系統、科研平臺系統、財務網簽系統、采購申報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等。但由于缺乏良好的頂層設計,且大多來自不同的第三方廠家,軟件運用程序復雜,使得這些系統之間無法有效互通,容易出現信息孤島現象。比如OA辦公系統審批流程無法與財務報銷系統數據庫相連,導致流程重復審批,影響項目報銷支出進度;又如資產系統與財務系統的數據沒有建立接口,使得固定資產對賬需要人工核實數據,容易出現資產臺賬與財務的資產賬數據差異。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信息系統由于前期的調研不足,信息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最終導致信息化系統建設整合利用效率不高。
一方面,當前部門高校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建設,風險控制意識薄弱。領導更多關注學校的招生、教學、科研、合作辦學等,對財務信息化重視不夠,導致會計信息不對稱。由于缺乏有力的內控制度支持、人員分工職責不明確,高校財務人員壓力大、責任重,影響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財務報銷仍是傳統的手工、紙質報銷,報賬流程是經手人完成差旅、采購等業務后,根據業務內容填寫原始報銷單并粘貼發票、合同等材料,再送審財務。經歷前臺審核、領導簽字、會計做賬、出納付款等多個步驟,一筆報賬費用的審批通常要經歷三個人簽字,如果涉及多項目、多部門,那簽字審批流程無疑將更加復雜,也會增加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報賬效率較低。近年來很多高校的教學改革、科研以及財政各種專項資金的不斷增長,簽字審批完到報賬時才發現預算不足,預算事前控制的作用難以實現。
一是多系統對接不成熟,易導致數據丟失。財務部門對高校的資金管理進行全方面的監管控制,這就要求財務信息化建設要全方面覆蓋學校的各個方面,包括師生的個人資料以及資金項目的收入支出情況等重要信息。高校通過多個第三方軟件公司進行信息化系統構建,所以容易在各系統對接時出現數據錯誤、丟失等情況。二是財務信息管理系統設計不合理。有些高校在構建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時前瞻性不足,對系統的安全性考慮不全,這就有可能會給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通過遠程操控、木馬植入等入侵系統,嚴重時就會導致系統癱瘓,數據被竊取。三是后期維護力度不足。高校通過第三方軟件公司構建系統,自身缺少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定期維護和升級補丁,也會給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安全性帶來隱患。
一是提高財務人員利用信息系統實現業財融合的能力。隨著信息化技術發展和“智慧校園”建設,高校財務人員應通過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更多地融入到學校的業務當中,更多參與到學校管理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好預算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職能,讓業務部門也參與到財務管理中來,了解本部門的資金運行和預算執行情況,達到“業財融合”。二是高校財務人員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基礎水平、計算機處理能力,也要多去調研學校其他部門,學習業務知識,全方面的了解學校的發展,更好地為學校領導管理決策出謀劃策。三是高校內部應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機制。聘請高水平專家為財務人員開展計算機信息化技術、會計理論學習等培訓活動,培養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與分析的能力,真正提高財務人員的全方面業務水平。
高校想要建成一個信息化技術覆蓋更全面,應用范圍更廣泛又高效、穩定、安全的“智慧校園”,就應當認識到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項周期長、涉及面廣而復雜的信息工程。要完成這個重要又繁雜的工作,就必須要結合校園自身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確立頂層核心理念和頂層目標、明確“智慧校園”的建設程度。以“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為理念,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一體信息化平臺,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財務預算管理為導向、財務核算為內核,切實做到“上接源頭預算、下連支流核算”,在校內以及財務處打通資金在預決算與支付核算之間的大循環,實現基礎管理平臺、會計核算系統、全面預算管理系統、薪酬個稅系統、收費管理系統、網上報銷系統、電子簽批系統、憑證影像化系統的相互貫通。敢于率先實踐、采用具有引領性的信息化系統,結合實際進行個性化創新,集成開發具有領先的、一體化信息平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財務管理水平,同時可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
高校建立完善的內部治理體系,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已經成為當下高等教育界特別關注的問題。而內部控制及其信息化建設是高校在內部治理體系中最關鍵的環節,這兩項能否積極順利地推進,將影響到高校在風險的識別、評估和回應等方面的工作,也將深刻影響高校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信息化建設也能有效控制人為因素對內部控制管理的干擾,避免不必要風險的產生,也能更好地促進員工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質保量完成工作。高校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內部各經濟業務流程,建立“ERP”系統,有效地將內部各經濟業務流程進行集合和串聯,通過建立流暢的內控管理系統,使經濟業務運行順暢、執行有力。在各內控制度運行良好的情況下,全面啟動內控信息化設計,特別提出“三公”經費、會議費、差旅費等重點經費在信息化系統中應單獨列示,增加風險點提示和內控檢查。
財務信息化建設涉及高校內部的財務數據以及學生信息等保密內容,這些數據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系統間的傳輸,因此高校應加強系統的安全防護措施,提升穩定性、安全性。一是根據財務人員以及各系統崗位使用人的工作職責及內容,設置對應的登錄和訪問權限,避免越權訪問的現象出現。二是高校還應提高防火墻的防護等級,建立各系統的協同防護體系。三是高校的信息部門應當明確工作職責,安排專人進行系統維護,能夠第一時間處理出現的網絡安全問題,嚴格防范,成為學校網絡門戶的安全衛士。四是高校還需要提高財務及信息部門人員的信息網絡安全意識,嚴格把關網絡安全性,并提醒師生務必通過正規渠道下載內部數據,以免造成數據外泄。
總之,“智慧校園”時代,高校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需要培養全面型財務信息化人才。打造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內控信息化并建立系統平臺等手段,逐步實現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風險防控,將各項經濟業務活動管控的節點嵌入到內部控制管理平臺中,形成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及時關注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泄露風險。只有這樣,才能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真正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實現財務信息系統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