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娜
(作者單位:鄭州廣播電視臺)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傳媒業發展更加迅速,電視這一傳播媒介的社會功能得到拓展,且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對電視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全媒體環境下,電視播音主持樣態也發生變革,電視播音主持播報模式和內容創作等都在不斷創新發展,媒介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更強,這些既是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樣態轉變的表現,又是其為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環境創新的表現[1]。在此背景下,本文以電視播音主持創作現狀為切入點,探討全媒體時代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發展中的問題,以為其更好地發展提供參考。
目前,媒體生態發生顛覆式變革,傳統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而利用全媒體技術來指導電視播音主持創作,為電視媒體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2]。同時,電視播音主持人應重視對體態語言、有聲語言的創新與應用,改變傳統的演播廳式傳播模式,創新現場即時報道、連線報道和新聞評論等傳播模式,實現電視播音主持的多元化發展。另外,應將電視播音主持與新媒體環境、新媒體技術融合為一體,深入分析和探索電視播音主持的創作內容、創作環境,深度挖掘和研究創作依據,以全面提升電視播音主持人的綜合水平。全媒體時代,新媒體技術在給傳統電視播音主持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電視播音主持人策劃節目選題時,不僅要聚焦社會熱點和觀眾信息需求,還要考慮自身的條件所限和學識準備,明確哪些話題能做,哪些話題不能做,自身定位要清晰。傳媒業知識更新較快,電視播音主持人熟練應用智能技術、新媒體技術、信息數據技術等,能夠有效地提升傳播效率,進而實現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多元化、品質化和豐富性[3]。此外,電視播音主持人要強化自身技能,深度挖掘新聞素材,深入各種環境,利用新媒體技術強化電視播音主持內容的互動性、時效性和多樣性,滿足公眾需求,從而提升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公信力和傳播力。
人人皆為媒體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強時效性是新媒體傳播的重要特征。新媒體擁有傳統傳播媒介所無法比擬的傳播速度,這種高速傳播不但能直觀地提高信息資源的整體應用效率與應用水平,也能提高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和信息量。新媒體技術在電視播音主持創作中的應用,提高了電視直播內容的時效性,其虛擬場景、聲音、圖像的傳遞等強化了受眾的現場感。在傳統媒體技術環境中,電視播音主持創作通常是現場編排和連線,審核后再由電視播音主持人進行播報,此種傳播方式能夠有效規避技術層面的失誤,但其播出時效和播出周期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與新媒體傳播技術相比,具有滯后性。
媒介傳播業態發生巨大變革,電視播音主持的創作樣態也發生了變化,在重大新聞事件報道中,電視播音主持可以電話連線或邀請領域內的權威人士作為嘉賓,現場剖析和解釋新聞事件的背景、發展趨勢及背后蘊藏的深意等,并可通過直播設備進行第一時間的現場采訪和直播,采訪目擊人群和當事人等[4]。同時也能利用網絡在線交互功能,與受眾進行實時在線溝通交流,共同探討此新聞事件。由此可見,在全媒體時代,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不但能夠第一時間全面真實地反映新聞現場,更能有效及時地向受眾傳遞新聞信息,增強新聞信息傳播的動態性和實時性,其與受眾進行的實時交互互動,也能更全面地把握新聞信息,了解公眾觀點,利于對新聞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利于引導輿論,并且縮短了電視傳播與受眾的距離,增強了信息應用的即時性和共享性。
在全媒體環境中,電視播音主持的傳播場域更加廣泛和多元,通過數字技術將各群體、各層次信息進行匯聚,打破了傳統的空間集聚,將思想、觀念、態度、聲音等相融合,其內容的呈現更加豐富多元,信息傳播的動態性也更加強烈。電視播音主持人通過對動態信息傳播的有效引導,能夠增強電視播音主持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更能以正確的觀點和思想引導受眾和輿論走向。
全媒體環境中,新媒體傳播技術被應用在電視播音主持創作中,并且構建了全媒體交互演播廳,這是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極大創新,此交互演播廳在電視媒體中得到應用推廣,為其信息傳播、文化營銷和經濟運營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平臺支撐。與此同時,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角色也發生了轉變,由傳統的播音員、報幕者角色轉變為信息傳播者和引導者,為受眾提供了全新的視覺盛宴和互動模式。電視播音主持人運用新媒體技術整合資源,能夠增強新聞信息的共享性與交互性,這樣的整合方式主要是通過視頻、文字、數據等新聞要素的實時編排來為受眾提供快餐式的信息服務,使受眾能夠實時接收到即時信息,從而滿足其信息需求。
電視播音主持創作過程中,電視播音主持人要不斷提升新媒體技術應用水平,注重提升專業素質,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電視播音主持工作,增強其行業競爭力。同時,電視播音主持人要轉變思維,樹立創新意識,運用專業知識和新媒體技術創新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樣態,豐富和拓展傳播模式,如演播室的人機交互功能、虛擬場景設置,新聞信息播報語言、語調的調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視頻連線等傳播通道的融合應用等,這不但能夠增強新聞信息播報的趣味性,還能強化受眾對新聞信息的直觀感受。全媒體環境也給電視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種媒介傳播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打破了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媒介間的界限,使其界限日益模糊[5]。在此背景下,電視播音主持人應基于專業要求,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注重受眾、嘉賓、主持人間的交互互動,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推動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的崛起,加劇了媒介傳播間的競爭,如何吸引受眾和獲取受眾更多的關注等成為媒體競爭的焦點。各個媒體除在傳播渠道和內容方面進行創新外,還應注重信息內容的趣味性和個性化[6]。對于電視播音主持來說,新聞信息播報的語言藝術與技巧對激發受眾興趣具有良好效果。為此,電視播音主持創作中要明確受眾喜歡什么樣的語言表達,注重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和技巧性,以此吸引和滿足受眾。同時,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也要時刻關注流行的語言表達模式,而后在新聞信息播報中巧妙地運用這些流行語言,并形成自己的語言播報風格。在日常工作中,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要豐富工作內容,運用新媒體技術了解受眾的喜好和需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另外,電視播音主持人要認識到語言的復雜性和豐富多彩性,同一觀點,表達方法不同,其表達效果也截然不同。鑒于此,播音主持人在語言表達中,可采取或蘊藏智趣、俏皮,或妙語引趣,或超越常規,或亦莊亦諧,或欲貶虛褒,或順推成趣等方式,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吸引受眾關注。在鏡頭與話筒前,播音主持人的有聲語言創作還應做到思想情感與語言技巧的統一,達到聲音形式與體裁風格的統一,生動、準確而鮮明地表達出語言文化的精神實質,展現時代風貌,發揮其感召力與吸引力。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還應注意作品的審美性與意境,可通過播音主持語言的內涵與聲音形式的變化去營造良好意境,讓作品呈現出來的意境能夠將受眾帶入無限的想象空間,使其在獲取新聞信息的同時也能陶冶情操,有所 收獲。
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的日常用語、語氣、創作語言等都應“下沉”,與人民的生活相貼近,根據新聞信息的內容,采用或激揚的語氣,或詼諧幽默、調侃的語氣,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改變傳統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的角色形象。新聞報道離不開人的生產生活,因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應注重新聞報道內容與視角的選擇。特別是在采訪過程中,要呈現人物形象和新聞事件,就要對人物性格、事件內涵等進行把握,而后根據新聞內容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方式,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應以更加通俗和恰當的語氣、語調去報道新聞事件[7]。此外,在新聞報道中,電視播音主持人應秉承真實客觀的話語立場,以增強其話語的權威性與可靠性。具體來說,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必須尊重客觀事實,立場鮮明,嚴禁主觀臆斷和存在偏見,應積極探尋事實真相,挖掘事實真相,將其轉化為可以閱讀傳播的新聞作品,向觀眾呈現客觀事實。同時,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在新聞報道中,應注重公共價值取向,堅守基本立場,尊重客觀事實,向觀眾傳播貼近其生活的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以此增強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全媒體時代,為更好地適應新的傳播生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必須轉變觀念,以觀眾為核心,與觀眾展開平等對話和互動交流。在采編制作新聞時,應創新思維,確保新聞內容能夠緊跟時代,適應全媒體傳播生態,打造具有吸引力、幽默風趣、接地氣的新聞作品[8]。同時要勇于創新,勇于打破常規,以風趣幽默的播音主持風格去傳播新聞信息,從而吸引觀眾目光,引導其正確把握新聞本質內容。另外,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應樹立全新新聞傳播理念,轉變傳統新聞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推動新聞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傳播,通過實時連線、現場直播、在線互動等方式強化新聞節目的時效性,持續優化新聞播音主持工作流程,提升節目質量。在專業素養方面,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應與時俱進,夯實專業基礎,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撰寫稿件、場景編排以及組織能力,并且要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憑借較高的專業素養更好適應全媒體傳播生態。在現場直播過程中,播音主持人要具備把控節目進度的能力和控場能力,在與嘉賓交流的過程中要能夠對其發言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更加敏捷的思維、超強的邏輯、深厚的語言功底等展開播音主持工作,實現靈活變通,針對各種突發狀況做到自如應對,以全視角和較高綜合能力推動節目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電視新聞節目向多現場播報的方式轉變,充分彰顯電視新聞的即時性和準確性。
電視播音主持創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時效性、有序性及協同性等四個原則。首先,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要堅持黨性原則,確保內容是積極向上的,是多樣而豐富的[9]。另外,在電視播音主持創作過程中,播音主持人不但要突顯自身的獨特表達風格,而且要把握好政策分寸,既要有獨特的形象、個性特征,又要滿足黨的宣傳員的形象要求。其次,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要堅持時效性原則,這主要體現在電視播音主持創作的即時性上。在創作過程中,播音主持人可借助新媒體技術及時獲取熱點新聞,并快速對其進行推送,增強新聞內容的時效性,以此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再次,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要堅持有序性原則。有序性原則是指創作邏輯不能割斷或顛倒,播音主持人應由深入理解至形之于聲,而后再及于受眾。如果電視播音主持人對稿件理解不深入、不細致,創作邏輯不夠清晰,其創作很難成功。最后,電視播音主持人還要注重各創作要素的協同性,要確保語言與副語言、畫面與聲音等元素的統一,并確保理解與感受的和諧統一、表達與理解的統一,以及稿件內容與受眾“接受度”及反饋之間的協調性。
全媒體時代,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發生了較大變化,呈現出較強的交互性、時效性和多元性。而電視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改變,也對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的“主持人意識”和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要把宣傳與傳播有效地結合起來,豐富語言表達技巧,具備“專家意識”人格魅力,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語言表達藝術和技巧,以增強新聞信息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