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宇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歐亞國際學院)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主播主要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與真人主播在外形、言語上幾乎無異,且和真人主播一樣具有播報能力的AI 合成主播。AI 主播涉及的技術主要有智能語音技術、自然語音處理技術、情感計算技術等。其中,智能語音技術是AI 主播進行信息識別與語音播報的核心技術,基于此技術,AI 主播才得以進行“聽”和“說”[1]。其他兩項技術對應的則是更高級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機對話。在以上3 種主要技術和他多項技術的共同作用下,AI 主播能夠像真人主播一樣完成新聞播報、節目主持甚至與觀眾互動、答疑解惑等工作。用戶只需要輸入相應的文本,AI 主播即可播報出對應的內容,并且其語言表達狀態和面部表情與真人主播基本吻合。
AI主播打破了傳統新聞播報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聞節目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播報效率。目前,AI 主播在國內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新聞播報類節目和綜藝娛樂類節目中,這兩種節目的不同性質決定了AI 主播在這兩種節目中擔任著不同的角色。此外,隨著電商行業的興起,網絡直播帶貨中虛擬主播的應用也日漸興起,為直播行業帶來了新的局面。
1.2.1 新聞播報類節目
重要場所的新聞播報不需要主持人與觀眾有過多互動,只需要做到信息傳遞清晰準確、播報嚴肅莊重、適當帶有情感、不過于死板等,所以新聞播報類節目對AI主播的智能程度要求適中。以央視在2019 年推出的AI主播“小白”為例,著名主持人白巖松為“小白”錄制了10 萬余字的語音材料,使得小白在新聞播報時可以近乎完美地復刻白巖松的聲音和語氣。不僅如此,“小白”還能就“兩會”等熱門社會話題侃侃而談,因此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然而,在大多數重要場合的新聞播報中,主持人作為節目的重要成員,不僅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強大的心理素質、扎實的語言功底,還要有深厚的人文關懷,這些都是目前的AI 主播難以達到的層面。
1.2.2 綜藝娛樂類節目
綜藝娛樂類節目的關鍵詞是有趣和新鮮,對節目主持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共情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國內各大綜藝節目還沒有采用以AI 主播核心主持人的方式。在此類節目里,AI 主播往往只充當嘉賓或者主持人助手,目的是為節目注入新鮮的科技血液。例如,2019 年浙江衛視推出的《智造將來》節目中,AI 主播“蔣萊萊”搭檔真人主持人主持節目,其憑借可愛的外形與強大的信息儲存運算能力贏得了大眾的喜愛,使節目取得了不俗的傳播效果。
1.2.3 網絡直播帶貨
跨次元的虛擬主播與真人主播進行互動在受到觀眾青睞的同時,也推動了電商行業的發展。虛擬主播不僅能夠幫助商家延長直播時長,還可以降低使用真人主播所帶來的成本,為用戶提供更靈活的觀看時間和更新穎的購物體驗。另外,AI 主播流量的轉化和新穎的直播方式還可以給商家帶來更可觀的收益。
AI 主播作為智媒時代的產物,承襲了該時代信息即時傳遞的特點。AI 主播不會因為身體勞累而需要休息,故而能真正做到24 小時全時段播報。與此同時,隨著AI 主播的信息獲取能力日益強大,AI 主播甚至可以做到全天候實時報道,尤其適用于對災難性事件和突發性事件的報道[2]。以新華社公眾號與客戶端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其平臺使用AI 主播高頻率地更新疫情相關快訊,每天的報道數量高達10 余條,其強時效性的報道有效地防止了謠言的滋生。這說明AI 主播憑借其強大的算法正逐步實現與傳媒領域的深度融合,并日益在傳媒領域中承擔起更重要的職能。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數據資本時代》一書中曾提出,我們將會迎來一個海量信息市場。隨著5G 技術的普及與移動通信基站的覆蓋,信息傳輸的體量日益龐大,這也對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挑戰。在這一方面,AI 主播卻有著天然的優勢。在技術賦能下,AI 主播如同一個擁有著超強中央處理器的人形電腦,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輸入和輸出海量信息。而后臺工作人員只需要將文稿內容錄入系統,AI 主播就可以生成視頻進行播報。
AI 主播是5G 與AI 技術相融合的產物,打破了真人主播的生理限制,不會受到體能、疾病等因素的影響,還克服了真人主播可能會出現的忘詞、吞字、錯字等情況。同時,在使用AI 主播時不需要考慮其情緒、處理人際關系等[3]。這與其采、編、播一體的特點相輔相成,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和要求,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行業成本,提高了行業信息產出效率。
網絡的廣泛運用和各類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的營銷,將大眾帶入了一個“泛娛樂”時代。大眾樂于在網絡上追逐新鮮、刺激、有趣的信息,傳統播音主持從業人員嚴肅、官方的風格可能有遇冷的風險。在此關頭,AI 主播的出現為媒體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其自帶的科技屬性可以給大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央視的優秀主持人層出不窮,其中有些主持人甚至引起了全民推崇的熱潮。這不僅僅是因為其央視主持人的身份,更是因為其強大的人格魅力。以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和王冰冰為例,前者以其幽默風趣的談吐、穩健的主持能力以及在大俗大雅間隨意切換的風格被大眾戲稱為“芳心縱火犯”,而后者則因為甜美的主持風格和高水平的業務能力被大眾稱為“初戀”。可以說,這些主持人已經形成了一種個人品牌,這種能力是目前的AI 主播所無法達到的。理解情感并做出與人類無二的情感反應屬于目前發展緩慢的“強人工智能”,這也導致AI 主播在引起觀眾共鳴、打造個人品牌方面與真人主播相比仍然差距明顯[4]。
主持人還具備一定的親和力,除了和節目相符的氣質外,主持人在與觀眾和嘉賓平等交流時要能夠使其感受到歸屬感。親和力在拉近主持人與觀眾距離的同時,還有利于調動觀眾參與節目互動的積極性,增強節目的互動效果。因此,一名優秀的主持人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語言藝術能力和主持特色,應變能力、共情能力以及體態語言也是缺一不可的。在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播音主持人要不斷加強知識學習,更加嚴格地要求自我,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AI 主播的所有新聞播報都來自已經植入的數據資料,但是在實際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許多突發情況,如果事先沒有給AI 主播植入這類突發情況的資料,AI 主播將完全沒有能力處理和應對,這也是播音主持人與AI 主播相比最大的優勢,優秀的主持人可以根據過往經歷和當下面臨的處境迅速做出臨場應變,AI 主播則缺乏聯想和推導能力。
副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表達,諸如手勢、眼神、衣著打扮、肢體動作等都可以傳達出與有聲語言相同分量的信息。副語言與電視節目播報內容相輔相成,恰當地使用副語言能夠提升觀眾對主持人的整體觀感。濫用或不用副語言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部分AI 主播的手勢或復雜瑣碎、或單調機械化,而且其中無意義的小動作較多,會在無形中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影響觀眾對信息的理解和接收。還有些AI 主播姿態僵硬、表情呆板,甚至會做出不合時宜的姿勢與表情,不僅難以吸引觀眾,還可能引起觀眾的反感。所以,播音主持人的副語言不僅對有聲語言具有補充作用,還為交流過程構建了更廣泛的意義空間,讓觀眾于無聲處見精神。
AI 主播擁有強大的計算和思維運行能力,卻不具備人類的情感,而這恰恰是優秀的主持人在主持任何節目時都不可或缺的因素。以機器人專家漢斯·莫拉維克提出的“人類能力地形圖”為標準,海拔高度代表一項任務對人工智能的難易程度。其中,藝術在圖中顯示為最高山峰,AI 主播難以達到[5]。相較于AI 主播,真人主播在播報節目的過程中可以較好地運用有聲語言技巧將內部情感與外部表達相結合,把有聲語言傳遞給觀眾,而且能夠通過對內容和風格的把握奠定節目的基調。例如,2019 年康輝播報的《國際銳評》節目得到了業界的一致好評,不僅是因為這段播報滿足了有聲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還因為其中飽含情感,富有美學價值。在這段播報中康輝表現出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真摯情感,以及其高瞻遠矚、駕輕就熟的播報能力。正是人類情感促使他完成了黨和人民的喉舌的使命,同時也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在飽含人文關懷的同時達到了聲音藝術的美學境界。
此外,真人主播還能夠充分感受到觀眾或嘉賓的情緒,避免對其情緒和觀點產生錯誤的解碼,并通過飽含人文關懷的主持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的溫度,塑造出更好的主持人形象。這既給觀眾和嘉賓提供了恰當的情緒反饋,又為節目增加了溫情與人文關懷。
真人主播所具備的“四度”是AI 主播無法企及、也無可替代的。這“四度”即深度、力度、溫度和風度。第一,深度是指主持人能夠在節目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通過深入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信息給觀眾帶來深刻的思考與啟發。主持人對新聞內容的深度分析和思考以及對于節目的把控能力是當前AI 主播難以達到的。第二,真人主播能夠打造更具特色的節目風格,并找到符合節目風格的固定觀眾群體,真正做到內容為王。第三,聲音只是媒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帶有情感和溫度的,語言本身是有語氣和語調的,并根據情感的不同產生變化。AI 主播可以模仿主持人的聲音和播報狀態,但是內在情感和語調起伏是AI 主播難以模仿的。第四,主持人所擁有的幽默感和平易近人的氣質,不僅能彰顯獨特的主持風格,還能贏得觀眾的好感,在主持節目時更能舉重若輕。深度辯證能力是對主持人聯想能力的考驗,更是一種思維的變通。變通則意味著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主持格局,從全新的方向和維度對節目內容進行思考與深層次升華,這也是AI 主播無法達到的。
文學素養指的是一個人的綜合文化修養與內在品行修養的融合,有聲語言是表現一個人文學素養的極佳方式。對主持人來說,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功底,還要有博聞強識作為支撐。這不僅是主持人個人能力提升的方式,也是拔高整個節目層次和效果的方式之一。著名主持人董卿被稱贊“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學素養。董卿在一眾節目中所表現出的主持風格溫婉大氣而又意蘊悠長,顯示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優秀的專業素養,尤其是在《朗讀者》與《中國詩詞大會》這兩檔文化類節目中,她憑借其出眾的主持風格和真摯的情感表達在這個推崇“短、平、快”的媒介環境中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而真人主播所具備的文學素養是AI 主播難以超越的。具體而言,這種文學素養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出口成章。語言不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還是創造美的手段。尤其是在有聲語言表達中,通過對詞句的編排、平仄的組合、典故的運用,語言可以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與美感。例如,董卿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常常運用排比、擬人、用典等修辭方式,語言技巧與文化底蘊相得益彰,不僅使語言內容豐富翔實,還使語言增添了韻律美和節奏美。
二是反應迅速。主持人的臨場反應速度最能體現主持人的綜合素質。以央視著名的“黑色三分鐘”為例,如果主持人不具備應急能力,就會大大降低節目效果。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需要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迅速的反應能力,以便能夠迅速應對節目中的各種情況。在一定情況下,反應迅速不僅能救場,還能創造出意料之外的節目效果。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更加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儲備量以及對節目情感純熟地把控。
技術的更迭換代讓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的同時,也給一些行業的從業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人工智能與行業的深度融合將極大提高行業效率與產出率,與此同時只有富有創造力、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的從業人員才能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獲得發展。播音主持領域從業人員也應該對AI 主播有正確的認識,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精進自己的“四度”——溫度、深度、風度、力度,成為行業不可代替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