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琴 白海駿 劉 洋
(作者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
資源轉型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進程,關系到國計民生,媒體也必須對此事引起重視。資源轉型城市的地市級媒體作為該城市的主流媒體,一方面向群眾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另一方面是該城市樹立新風、協調群眾意見、激發城市發展潛力的助推器。地市級媒體如果能發展良好,有利于該城市創新改革管理機制,使資源轉型措施高效落地,并達到“1+1>2”的理想效果。基于此,本文將對媒體融合視域下資源轉型城市地市級媒體的發展展開研究。
地市級傳統媒體在融合發展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面臨著困難和挑戰。如果不正視這些問題和阻礙,不解決這些問題,就不能從根本上實現媒體融合。所以,要助力資源轉型城市地市級媒體進一步發展,就要明確資源轉型城市地市級媒體在發展、融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資源轉型城市的地市級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以本城市的資源和文化為信息素材,本土化特征顯著。地市級媒體的本土化特征決定了其對城市的依附性強。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側重點在資源上,城市轉型時較難擺脫當前的困境,在信息報道方面給予當地媒體的突破點較少,但地市級媒體作為城市對內對外的宣傳窗口,又無可避免地需要報道這些新聞。
資源型城市因為經濟收縮等原因,無法吸引外地青年前來就業,而大部分本地年輕人為尋求更好的出路,紛紛去往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導致當地人才流失,以當地人為傳播對象的地市級媒體自然也面臨著受眾范圍變小的問題。以遼寧省撫順市為例,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為7.88%;第六次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2.43 個百分比,而撫順市從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期的第三位直接上升到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期的第一位[1],成為遼寧省老齡化最嚴重的區域之一。老年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低于年輕群體,對于地市級媒體極力打造的融媒體產品關注度不高,對其所屬新媒體賬號的黏性也不夠,很容易造成新媒體平臺運營人員難以抓取有效用戶數據的現象,長此以往,不利于媒體對用戶進行準確定位。而且,隨著受眾范圍變小,目標群體不斷壓縮,地市級媒體融合新聞產品瀏覽量不高,互動性不強。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平臺不斷涌現,迅速搶占媒體市場份額,其中一些新媒體平臺已經發展成行業巨頭,如抖音、快手、今日頭條、嗶哩嗶哩、百度、微信、新浪等。這些平臺都有顯著的共同點,即自媒體人才薈萃、用戶參與度高、內容自主性和可創作性強。以抖音平臺為例,根據《2021 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報告》,人們拍攝/上傳短視頻的頻率大幅增長,上傳過短視頻的人數占46.1%,短視頻逐漸成為多數人記錄日常生活的工具。有些短視頻博主在無形之中也搶占了地市級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以阜新市為例,飛瓜數據和新抖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6 月8 日,抖音短視頻上月榜第一為博主“溫大寶”,粉絲數122.3萬,作品數總計271 個,獲贊數為1 202.09 萬。而阜新市傳媒中心《阜新新聞》欄目官方賬號“玉龍號”粉絲數僅2.29 萬,作品數總計255 件,總獲贊數15.17 萬。
人們在以前只能被動接收信息,而現在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和所需要的信息,這更增大了地市級主流媒體的競爭壓力。
地市級媒體除了需要面對來自資源轉型城市帶來的壓力外,亦可向城市汲取養分,尋求新的資源和機遇。
資源轉型城市在轉型的過程中會逐漸淘汰一批落后的工業資源。這些工業資源聚集在一起形成工業遺產,而這些展現城市獨特發展歷程的工業遺產正是這個城市鮮活的地域文化資源。工業遺產用具體的實物展示了資源型城市在幾十年為祖國的經濟發展、百姓的幸福生活作出的巨大貢獻,它是舊事物但絕不是無用物,是記錄這段時期內該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產業技術更新的文化載體。對作為城市品牌宣傳窗口的地市級媒體來說,這是絕佳的宣傳對象,是資源轉型城市賦予的新資源。
以阜新市為例,新中國成立后,海州露天礦為中國重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隨著阜新市的工業資源日益枯竭,該礦被迫閉坑,而遺留在礦坑內的設備成為彌足珍貴的工業遺產,以獨特的方式記錄著阜新市超過半個世紀的工業文化。《漸行漸遠的蒸汽機車》就是媒體在閉坑背景下發布的新聞報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蒸汽機車的過去和現在[2]。在一系列相關媒體報道的推動下,阜新市的工業遺產文化影響力得到了增強。
地市級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公信力、引導力較強,是新聞輿論宣傳主陣地,同時也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于一身,是補地方經濟短板,筑百姓生活富裕“長城”的重要推手,因此,國家越來越重視和扶持地市級主流媒體的發展。相對而言,資源轉型城市受到的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更大,對媒體的市場容量要求更高,國家重視和扶持的力度也就更大[3]。
3.1.1 入駐各個新媒體平臺
傳統媒體擁有素質良好業務扎實的新聞工作人員、較為完備嚴謹的信息采集制作編播程序,以及社會效益至上的新聞傳播理念,但在新媒體異軍突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傳統媒體的弊端日益凸顯,如更新速度慢,發布信息的方式和載體單一,渠道窄,內容缺乏新穎性,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傳統套路[4],在新媒體語境下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而新媒體更主動,互動性更強,動力和張力更足。因此,資源轉型城市地市級媒體可以以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優秀主流官方媒體為標桿,借鑒其媒體融合的成功案例,同時與各新媒體平臺建立有效連接,積極入駐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發揮傳統媒體優勢,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影響力。
3.1.2 加入傳播集群,融入地市級媒體圈
正在轉型的資源型城市的地市級媒體采用大媒體圈式的抱團發展模式往往比孤軍奮戰效果更好。雖然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并不缺乏,甚至出現信息泛濫的現象,但是地市級媒體發布信息不能一味地搬運網絡上的信息,在信息變幻莫測的當下,如果僅靠單打獨斗,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為全面報道信息、發揮地市級媒體的功能作用,可借用其他媒體收集的素材,加入傳播集群,融入地市級媒體圈。
以攀枝花汽車廣播為例,其積極融入大媒體圈,在2020 年開辟疫情報道專欄,采用全國交通廣播同行錄制報道182 篇[5]。從速度上看,廣播電臺及時報道信息,有效消除了民眾的恐慌情緒;從質量上看,信息來源權威,可信度高。同時,該廣播電臺也積極將素材共享,充分發揮地市級媒體傳播集群的作用。
3.1.3 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與受眾的互動
新媒體的一個特點就是互動性強,用戶在瀏覽媒體內容時,可以對其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留下網絡互動痕跡。地市級媒體在新媒體平臺開設賬號后,也要重視后臺的用戶反饋,加強與用戶的互動,并對各個平臺的用戶數據進行全面的統計分析,形成用戶畫像,掌握用戶愛好,觀察和了解本地的用戶對關于資源報道和其他方面報道反應的差異,在下一期作品主題敲定和內容構思時,充分考慮用戶喜好等因素,發布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信息內容。
3.2.1 堅持內容為王,堅守群眾路線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地市級媒體也要堅守群眾路線,記錄群眾生產生活,反映群眾所思所盼,為人民群眾發聲,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想問題,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社會傳遞正能量。媒體要對新聞內容進行全方位把控,而不是靠嘩眾取寵、吸睛標題來獲得群眾關注。
3.2.2 挖掘地域歷史文化,打造城市形象
資源轉型城市除了獨特的工業遺產文化,還有本身的地域文化積淀和歷史傳承,地市級媒體需要對這些地域歷史文化進行挖掘和發布,加大城市文化輸出,提高精品意識,打造拳頭產品,通過對地域文化的一系列報道,提高本市知名度和城市品牌影響力,吸引各地游客,以期達到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加快城市經濟轉型的目的。以阜新市為例,阜新市被稱為“瑪瑙之都”,當在阜新市一個小山村發現一塊巨大的瑪瑙石時,《阜新日報》通過《國內最大的瑪瑙料石驚現阜新》《瑪瑙王露真容了》《國內知名寶玉石專家來阜為瑪瑙王把脈》等一系列報道,引起公眾關注。隨后,記者將筆頭從單純地講述“瑪瑙王”出土轉向挖掘阜新市的瑪瑙文化,不斷地在阜新民間尋找關于瑪瑙的故事和傳說,《阜新瑪瑙——五彩繽紛的故事》在報上連載,進而對阜新瑪瑙制造業產生了一系列積極的影響,并通過對瑪瑙藝術品的精雕細琢,來傳遞阜新市的文化之聲,助力阜新市的經濟轉型。
當今時代,信息和數據體量巨大且類型繁多,大數據技術為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了新的便捷方式,也推動了數據新聞的產生,使媒體報道的深度、廣度和精確度不斷增加。其中,數據新聞可視化有利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數據新聞可視化這一新穎獨特的報道方式也更容易讓民眾接受。隨著科技的發展,5G、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激發了傳統主流媒體的潛能,機器人記者“快筆小新”、AI 新聞播音員等人工智能產物為傳統主流媒體的進步之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快的網絡傳播速度、更短的延遲時間、更低的功耗、更強的互動是5G 時代的新特點[6],也是地市級主流媒體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加強核心技術的運用是資源轉型城市地市級媒體發展的重要一步,因此,地市級主流媒體應利用前沿技術,打造屬于自己的獨特產品,搶占輿論高地。
傳媒人才是促進資源轉型城市傳媒發展的重要力量。首先,地市級媒體應制定相關薪酬福利制度,吸引高素質、有能力的專業媒體人才來此就業,盡量避免因薪酬等問題造成人才流失,制約媒體轉型。其次,地市級媒體一方面要發揮原有人才優秀的寫作能力和扎實的新聞采播評論能力,創作更多優質作品;另一方面要積極向新媒體領域拓展,增強知識生產能力和數據內容整合能力。再次,地市級媒體對于媒體內部的人員,要適時地加以培養,無論是記者、編輯、主持人、攝影師還是評論員,都要向全能型媒體人才方向發展。例如,地市級媒體的記者既要學會前期策劃和采編報道,也要能夠獨立進行后期編輯工作,對于H5、短視頻等融媒體產品都要有所涉獵甚至精通,熟悉各個新媒體平臺的作品發布規則和直播流程。最后,地市級媒體對于人才的打造和培養要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資源轉型城市地市級媒體的融合要逐步推進,不斷擺脫對傳統思維方式的依賴,正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積極采取合適的策略,發揮主流媒體優勢和本土化優勢,打通地市級媒體發展的“任督二脈”。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瞬息萬變,媒體與社會各界的聯系緊密,是一個相互形塑的、不可脫離的關系。因此,媒體對自身的探究要與時代同頻共振,推陳出新,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做好人民群眾的傾聽者和記錄者,做好融合發展,實現自身價值,樹立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