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陽
(作者單位:南陽廣播電視臺)
隨著傳媒行業的高速發展與傳媒產品的日益豐富,人們對于電視紀錄片有了更高的要求。同質化的電視節目難以引發觀眾的觀看興趣,反觀平民化視角下的紀錄片深受觀眾喜愛[1]。鑒于此,本文主要以《守護解放西》為例進行分析。《守護解放西》是由嗶哩嗶哩和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制作的紀錄片,以湖南省長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的日常工作為主線,采用紀實跟拍的手法,聚焦都市核心商圈中民警工作日常,推出后在多個網絡平臺熱播[2]。
電視紀錄片是從紀實角度上就某一特定視角或某一具體領域的事物進行探索,能夠充分還原真實生活形態的一種電視新聞節目。電視紀錄片創作平民化主要是以民眾視角進行描繪,這種創作方式包括兩層含義:第一,作品本身的取材內容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第二,紀錄片的表達方式能夠被廣大民眾理解,能夠在展示民眾日常生活的同時啟發民眾思考。電視紀錄片創作平民化能夠有效發揮電視紀錄片的人文關懷作用,有利于引發民眾對紀錄片內部蘊含的樸素哲理進行思考。
結合當前紀錄片發展現狀與創作平民化的趨勢來看,電視人需要結合電視紀錄片創作平民化的發展要求做好落實,為民眾提供更高質量的電視紀錄片節目[3]。例如,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的紀錄片《看見》,就結合了時代生活的變化,通過鏡頭捕捉和記錄百姓生活的一些事情,進一步反映出當前時代背景下普通百姓最為關注的社會內容。這種題材和切入方式使得整個紀錄片風格更為樸實,也能使觀眾更有代入感、話題感、親切感,而將普通人身邊的普通事以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更容易被普通觀眾所理解和接受。電視紀錄片整體是對完整場景完整事件的客觀描述,這意味著紀錄片講述的每一個故事都應該具備真實性這一特點。同時,電視紀錄片應基于平民化的視角,結合民眾立場展開故事講述,在敘事視角平民化之下充分展現出對每個個體價值的尊重[4]。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紀錄片迎來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時代,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多元,而如何使電視紀錄片在眾多影視作品中脫穎而出,需要創作人員深入思考。從平民化視角進行紀實創新和內容表達,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個性化的收視心理,也能夠使受眾更有參與感和代入感,更好地滿足受眾對真相的心理渴求。同時,在紀錄片平民化視角下展開紀實創新和表達,也能夠使電視紀錄片與當地的媒體環境有效融合,更好地促進電視紀錄片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電視紀錄片創作需要結合當地社會實事進行選題,并開展節目策劃,最終形成專題形式的紀錄片報道。通過電視紀錄片將全國各地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發展狀態展現給大眾,不僅能夠讓大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也能進一步開闊大眾視野,有效滿足受眾多樣化的需求。另外,在平民化視角下進行的紀錄片紀實創新,也能夠更好地對觀眾進行啟發,進一步展現出紀錄片背后對于大眾生活的人文關懷,觀眾在觀看完紀錄片后,也能產生思考與共鳴[5]。
從2009年中國紀錄片低谷到如今,紀錄片實現了復蘇、發展、繁榮,并逐漸走上多元化發展道路。近年來,我國電視紀錄片無論是生產投入還是生產總產值,都呈現逐年增長趨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其中,技術的變革助推我國紀錄片快速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紀錄片作品開始出現在市場中。如何突破原有的小眾文化,更穩健地走向大眾市場,是紀錄片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隨著傳媒技術與傳媒市場的高速發展,紀錄片數量與日俱增。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口碑營造、如何建設品牌是創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從平民視角切入,融入觀眾意識,選擇貼近百姓生活、適應民眾審美情緒的紀錄片題材,以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刻畫日常生活背后的樸素真理,能夠更好地展現普通百姓的生活,也能夠以小見大地以小人物的平民視角來觀照大時代的大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新聞工作、文藝工作的相關要求中,指出要轉文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創作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鑒于此,紀錄片創作者需要認識到紀錄片的特點和創作要求,及時創新創作理念,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及時捕捉正向事物并進行客觀梳理,為平民化演繹提供契機[6],使受眾在觀看紀錄片時能夠獲得正面的人文精神感染。例如,《日出之食》這個節目主要以與受眾息息相關的早餐為主要題材,創作者精心選取全國各地的特色早餐,經過拍攝手法和手續的鏡頭處理,為觀眾展現出了全國各地的民眾早餐生活。這檔節目不僅展現出了不同地域特色,也用紀錄片的形式展現了人們美好的早餐時光。其中,平民化風格的演繹主要聚焦于壯美的中國日出、地道的中國早餐、可愛的中國人民。為使節目結構更加清晰,《日出之食》每集都以日出為開端,經過城市特色空境再到食客外出吃早餐,逐漸平鋪直敘,記錄不同地域民眾的早餐景色。創作者不斷轉換和記錄不同地域的民眾早餐,展現出的不單純是早餐這類美食,也包含了早餐背后的文化特征。可以說,《日出之食》不僅呈現了食物本身,還讓觀眾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早餐之于自己的概念和意義。此外,《日出之食》還進一步發掘了早餐人的生活故事,他們做早餐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家逢變故,可能學歷限制,也有可能為了延續家中的事業。這種平民視角的演繹能夠深入挖掘與美食相關的人物事件,并給觀眾以“潤物細無聲”的感動。
市場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受眾的多樣化需求所造成的,人是紀錄片創作的重要主體,因此,在電視紀錄片的創作中,創作者需在平民化發展的基礎上,表現出獨有的紀錄片審美情趣,保障電視紀錄片的文化功能。同時,創作者要突出本真和自然,使平民化視角得以充分演繹,并且節目創作時的內容選取要貼近百姓生活原貌,要結合小人物小事件,以小見大地展示所想要揭示的社會現象或人生哲理,從而引發受眾思考。尤其是要彰顯紀錄片自身的自然與純真,將節目內容與生活相貼近,以具體的平民人物、小事件為著眼點,真實地展現具體的社會現象或普通人的人生道路。例如,《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的創作團隊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在進行地方美食講解的過程中,主要著眼于當地的原始生活風貌和勞動者的特點,這種表現方式與平民的審美情趣相吻合,也易引發觀眾的共鳴[7]。同時,《急診室故事》《人間世》《派出所的故事2019》等大量平民視角的優秀紀錄片的火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大眾對于此類紀錄片的喜愛。因此,平民化視角下進行紀錄片的紀實創新,應選擇觀眾既新鮮又熟悉的事例,滿足受眾雞毛蒜皮的“圍觀”心理,有效契合當前受眾的審美變化,并從中挖掘趣味點,增添紀錄片本身的娛樂色彩。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之下,數字技術的發展進步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平臺支持。同時,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媒介產品也更加豐富多元,紀實類節目在彰顯時代價值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實現紀實與娛樂的有機融合。以《守護解放西》為例,作為一則警務題材類紀實紀錄片,其制作團隊在內容拍攝時,選擇貼身跟拍警察,由于所選職業的特殊性,公安部門在與群眾交流溝通時,往往是單向地灌輸警方信息,與人民群眾之間缺少直接的交流和互動[8]。《守護解放西》直面警民之間的交流困難,實時記錄留存警察接警、出警以及與民眾溝通的過程,從民警出警過程中的一個個小故事出發,不僅構建起了新型的警民協同合作關系,也拉近了警民之間的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平民視角下進行紀錄片的紀實創新和表現,必須拒絕虛假擺拍,在拍攝過程中可以采用隱藏拍攝、定向收聲等“非入侵式”的拍攝手法,確保拍攝過程中拍攝人物能夠不受鏡頭的干擾,從而更好地進行表現。另外,在平民化視角下進行紀錄片的紀實創新和有效表達還需要堅守紀實美學。例如,在聲音設計上既需要有同期聲,也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記錄過程中的事件聲音,從而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保持紀錄片本身的真實感,優化觀眾的審美體驗。在內容選擇上,為突出娛樂性或戲劇性,可以選擇有一定沖突性的內容,在后續剪輯時也可以采用娛樂綜藝的制作手法,配以有趣的花字、片頭等。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之下,隨著各種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平民化視角下紀錄片的技術創新和表達需要進一步推進跨界生產,尤其要借助網絡技術、網絡資源、網絡渠道的優勢,更好地助推媒體融合。例如,創作者在制作時可以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定位優勢,更好地實現對題材的梳理,精準定位用戶。此外,紀錄片制作團隊需要兼具創意化與專業化,消除制作過程中的藩籬與障礙。在內容的傳播上,應開創多元傳播渠道,促使不同傳播模塊之間彼此銜接,實現多維度信息的有機整合。并且,創作者要發揮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可采用立體式、全媒體傳播矩陣的方式,有效避免傳統媒體傳播渠道失靈的問題,更好地滿足不同圈層用戶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創新紀實類節目的內容生態。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的參與感更強,更偏向于主動融入共享實踐之中。在此背景下,紀錄片創作者要結合當前受眾發展趨勢,使受眾與創作者之間能夠實現內容協作生產、視聽有效融合[9]。例如,在網絡平臺或相應渠道播放紀錄片內容時,可以將彈幕作為與受眾互動的重要形式之一。當畫面中出現一些突然性的場景或事件時,可以在紀錄片畫面中設置相應的提示性彈幕,以此增強后續情節的刺激感。彈幕形式能夠使觀眾在觀看紀錄片時更有感觸,并且觀眾在留言區或彈幕上進行交叉式的互動交流,能夠增強其與節目之間的聯系,也能夠構建起良性的輿論場域和信息空間,進而實現異質性與同一性并存的跨時空社群關系。此外,在融媒體環境下進行紀錄片創作,以平民化視角進行技術創新和表達時,可以嘗試采用體驗式紀錄片形式。以往紀錄片大多形式較為單一,講述氛圍較為沉重,敘述視角常常“居高臨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紀錄片生態過于自信而封閉,不能廣泛深入受眾群體中。而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之下,紀錄片創作者應尋求簡單的敘事方式,營造更加輕松的氛圍,進一步靠近受眾。
從當前我國紀錄片發展現狀來看,真實性、貼近平民生活的平民視角下的紀錄片創作更能抓住受眾眼球。鑒于此,對于平民化視角下紀錄片紀實創新的未來發展,創作者需要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從海量素材中挖掘典型事例和基層代表,選取其中的典型案例來展現平民生活,在以小見大中體現時代特色。相較于以往高大上的紀錄片風格,平民化視角下的紀錄片更能走進受眾,借助真實的鏡頭傳遞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能夠使傳播者與受眾之間以更加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因此,電視紀錄片創作者要深入挖掘自然元素,廣泛收集相應素材。同時,紀錄片設置上要重視情節故事的有效表達,應借助具體情節使記錄的事物更加有魅力,展現出更突出的觀賞性。在對一些較為深刻的內容進行演繹時,可以結合具體情節采用分段式敘事方法,使受眾有更加深層次的代入感。此外,平民化視角下進行紀錄片的紀實創新和表達時,創作者應對情節進行適當穿插,尤其要考慮觀眾的觀感體驗。例如,紀錄片《大國重器》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中國裝備工業的進展成果,其創作者將宏大敘事與中國普通工人的敘述視角進行穿插演繹,進一步突出了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也使得紀錄片能夠更廣泛地被人們接受認可。所以,在紀錄片的策劃與制作過程中,創作者、創作團隊除了要挖掘自然元素,重視故事情節以外,還要積極與外界溝通交流,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
從紀錄片發展現狀來看,平民化發展趨勢不僅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也能夠為紀錄片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而這需要電視紀錄片創作人員在內容創作過程中結合平民化素材與區域文化發展理念,確保電視紀錄片創作具有新穎性和創新性[10]。另外,創作人員還需要結合特定的創作素材對電視紀錄片平民化創作發展策略進行落實,使其具備文化價值,使電視紀錄片實現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