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宇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網生代”受眾因其所處的時間和空間層面以及文化影響的變化,表現出與傳統受眾不同的心理需求。由于所處的時代背景,“網生代”受眾表現出強烈的個體意識、娛樂化傾向及表現欲。除了時代背景因素,互聯網絡還催生出了與現實空間相對的虛擬空間。對于棲息于虛擬空間且深受“二次元”文化所影響的“網生代”受眾而言,其大多表現出逃離卻又渴望回歸現實空間和對主流價值觀強制灌輸難以接受的傾向,同時還表現出對責任擔當的缺失和對現實未來的迷茫。
《大城無小事》系列紀實節目是東方衛視和嗶哩嗶哩聯合,并同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廣播電視攜手出品的全景式警務類紀實節目,其針對“網生代”受眾的心理需求,在制作和播出等層面進行創新,贏得了受眾市場的廣泛好評[1]。
“敘事”是紀實節目內容本身的表達及意義的起點。《大城無小事》系列采用與其主題相符合的敘事策略,使“網生代”群體透過視聽文本凝視社會,喚起其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和價值反思,成為深受“網生代”受眾喜愛的影視作品。
《大城無小事》系列在敘事策略方面的獨到之處,便是其采用與警務主題相適應的全景式敘事手段。《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大城無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兩部節目分別著眼于基層警務和與普通市民生活相關又難以深入了解的刑偵、經偵案件,展現了上海警務機關的日常。節目組扛住巨大壓力,共拍攝素材累計達6 320個小時,而即便如此也只能近似地以鏡頭展現民警的目光所及。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提到“全景監獄”,即以瞭望塔為中心,周圍呈環形建造監獄,獄警從中心便可以監視所有的罪犯。“全景敞式監獄理論”的提出是基于傳受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社會情況,但隨著技術的變革,在信息傳播逐步對稱發展的情況下產生了新的社會結構——“共景監獄”,即眾人對個體進行凝視和控制[2]。《大城無小事》系列中以攝像機拍攝、執法記錄儀視角、航拍、監控等全方位的拍攝手段,以及普通民眾對社會個體的“凝視”,都展現出對公共空間的“觀看”,這也是紀實節目的一次重大升級突破。特別在《派出所的故事2019:城市獵人》這期中,創作方利用互聯網技術合乎法理地播放詐騙犯作案過程,真實記錄警方從了解案件到迅速偵破的全過程,與同類型的全景式紀實節目《人世間》《急診室的故事》相比,又多了幾分嚴肅的震懾意味。這些真實記錄和拍攝手段的突破,代表了紀實節目在偏向“紀實性”象限上的開拓。
《大城無小事》系列的整體主題是“大城無小事”,“大城”是指拍攝所覆蓋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16個轄區,而“小事”則指的是在這座城市中發生的同全體人民生活相關的任何情況。
傳統的主流類紀錄片敘事都是以宏大視角為切入點的,其創新也是在如何更好地表現“宏大”這一主題層面的創新。同時,在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中,只有重大的刑事案件或身體、財務損失才需要去派出所,而《大城無小事》系列便以平民化的視角打破刻板印象。該節目的主要敘事對象設置為全市上百位基層民警,將他們日常執法工作作為主要的拍攝場景,紀實地展現民警工作的煩瑣,記錄啼笑皆非的事件。《城市真英雄2021》則將對象設置轉向刑事、經濟類民警工作,《永不言棄》中重啟塵封24年的命案,對一具女尸的不懈尋找也體現了警務工作者對真相的堅定追求,以及對每一位市民生命權的負責態度。
經典敘事學研究認為,故事在其實現中本質上是線性的,而超文本敘事往往由多個自成一體又相互交織的系統構成[3]。同傳統文本相比,這種交叉板塊式敘事在結構上呈現出獨特的變異。身處在碎片化時代的“網生代”群體,每天面臨著泛濫的信息,難以堅持整體收看以順序排布的紀實節目,而是更喜歡按自己的想法隨意觀看。因此,《大城無小事》系列打破了以時間順序為結構的傳統線性敘事,這種交叉板塊式的敘事結構能夠很好地傳達不同的思想情境給受眾,更能適應受眾的心理變化,從而調動觀影和互動興趣。
同時,打破傳統的線性結構也利于應對突發情況,在2020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后,節目組迅速應對,組織拍攝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特別節目《抗疫實錄》,展現了板塊式結構的靈活性。而在《抗疫實錄》(三)中,節目組緊跟潮流,以《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為模板,形成“抗疫十二時辰”,豐富了整個節目的敘事結構類型。
在影視劇作品的分析中,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用“聚焦”(Focalization)這一概念取代視點成為敘事術語的觀點,常常被用來作為分析影視劇的敘事理論基礎,并把“聚焦”分為“零聚焦”“內聚焦”“外聚焦”三種類型[4]。《大城無小事》系列采用多元化的敘事視角,豐富而又立體地展現了上海警察執法過程中的方方面面。
“零聚焦”又稱“無聚焦”,即所謂的“上帝視角”,敘事者主導一切。在《派出所的故事2019:風雨護城》中開頭就以“中央氣象臺將臺風升級到了最高級別”“超強臺風利奇馬來襲”作為引入,后開始介紹上海市警務系統為應對臺風所作的一系列準備,由此引導受眾進入情境,表現臺風的危害及應對的決心。
“外聚焦”即指敘事者不比任意角色知道得多,在傳統的紀錄片中較少采用“外聚焦”作為敘事角度。同樣是在《風雨護城》中,海灣派出所副所長唐文忠在檢查途中發現路邊停靠的無人機動車,于是勸返兩位農田老人。該事件的一系列情節都以唐文忠的視角作為引入,展現了民警在辦案過程中對未知事物的思考與處理,引發受眾的思考,滿足其探求的愿望。
“內聚焦”即敘事者知道的同某個人物一樣多。《大城無小事》系列在拍攝完民警執法辦案后通常會有一段民警對于本次案件的思考和解讀。受眾觀看案件后,結合民警的思考,在了解程度相同的基礎上通常會產生新的想法和理解。“內聚焦”敘事角度是對傳統法制節目嚴肅評論的突破,更能展現法律溫暖的一面,引導“網生代”形成對于社會制度的正確理解。
如果說敘事構成了一部影視作品的內核,那么支撐起整部敘事作品外在的便是制作技術和傳播手段。《大城無小事》系列在傳統主旋律紀錄節目大視角、大全景和宏大背景音效等制作手段的基礎上,合理運用莊嚴而詼諧的制作手段。同時,該節目創新生產模式與傳播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網生代”受眾的需求。
相較傳統主旋律紀實節目完全嚴肅化的視聽基調,“娛樂化”的視聽語言是《大城無小事》系列在節目制作方面的一大亮點。在節目正片中,每當場景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刻,節目組通常會采用景別的切換并配合背景音樂的變化,“前方高能”等彈幕也會出現,為后面的情節增添跌宕起伏。在《派出所的故事2019:平安圖鑒》(下)中,吳榮警官和張沛吉警官在處理完一場案件上車要離開時,出現抖動畫面配合突然響起的事故背景音,彈幕出現“前方高能”的警示,果然,就在警車旁邊發生了一起兩車相撞事故。而在緊張之后,肇事者醉酒癱在路邊前言不搭后語時,背景音變得詼諧有趣,引起彈幕爭相討論。節目組對于高能場面“真實化”的處理和合理的背景音變化,再加上“彈幕文化”相配合,更能體現出“網生代”的文化特色以及受眾對警察真實巡邏現場的“參與”后的滿足。
紀實節目的核心在于以“非虛構”的方式展現主題內容,具有客觀敘述、引起受眾共鳴與反思的作用[5]。從生產模式的層面,面對生存在自媒體狂歡時代的“網生代”受眾,完全專業生產內容(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PGC)模式的說服力較為單一,采用用戶生產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模式作為補充更能使受眾認可。《抗疫實錄》(二)采用PGC模式和UGC模式聯合的PUGC模式進行內容生產,更完整、真實地還原了特殊時期警察執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也以更加專業的角度分析了警察執法的過程。
PGC模式,即專業制作方生產內容并通過平臺傳播。《大城無小事》系列延續了《巡邏現場實錄》系列一直以來的專業制作水平,東方衛視、嗶哩嗶哩、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的攜手保證了內容生產的專業性。在展現上海警方對于新冠肺炎確診人員傳播鏈的追蹤過程中,更是采用了可視化的方式逐步深入,將清晰的追蹤過程展示在受眾面前,引導受眾參與。
UGC模式,即互聯網用戶通過平臺將自己創作的內容進行展示。移動終端智能化的普及給互聯網用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內容生產媒介,“網生代”更是自媒體用戶的主要群體,也是UGC模式的主要生產者,因此在紀實節目中加入UGC內容更能贏取“網生代”受眾的認同與討論。對于疫情期間上海某小區業主不配合保安進行登記并危害民警執法的案件展示中,除了執法記錄儀、攝像機等視角,還加入了群眾提供的手機拍攝畫面,更能展現現場的真實情況,引起受眾對于公民不配合執法的強烈批評。
從傳播手段的層面,《大城無小事》系列選擇與嗶哩嗶哩平臺聯合出品,并通過抖音、微博和微信客戶端等平臺進行多渠道、立體式的全媒體傳播。全媒體指傳統媒體向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樣態全方位拓展的現象,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各媒介平臺都有著不同的“網生代”受眾社群,通過全媒體傳播滲透社群屏障,以求激發受眾產生情感共鳴[6]。
嗶哩嗶哩平臺于2009年建立,現已成為包含7 000多個不同興趣圈層的文化社區,聚集了大量青年群體。嗶哩嗶哩平臺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月均活躍用戶數量2.37億,且截至2020年末,超過80%的月均用戶年齡在35歲以下,成為視頻消費市場的主要驅動力。因此,《大城無小事》系列選擇嗶哩嗶哩平臺聯合制作播出,就是立足“網生代”受眾群體,擴大影響力。
在抓住嗶哩嗶哩“網生代”受眾群體的同時,節目組不斷創新傳播方式。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其制作的宣傳片通過“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傳播,吸引了大量權威媒體轉載;另外,基層民警代表錄制的手語版抗疫音樂短片《不放棄》,通過抖音、微博等短視頻平臺傳播,在新媒體平臺構建了熱點話題。
作為制作方之一的上海廣播電視臺有著對紀實節目制作的專業經驗,其推出的系列紀實節目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針對年輕社會群體作出的創作調整也有利于其穩固和吸引受眾。同時,嗶哩嗶哩平臺深諳“網生代”受眾群體的喜好,不僅可以為《大城無小事》系列提供創作靈感和活力,還自帶原生受眾群體。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助力,又使得《大城無小事》系列打破社群屏障,從而快速吸引流量。三大傳播主體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合力,共同鑄成品牌紀實節目《大城無小事》系列,使其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