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 揚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新時代的到來迫使傳統新聞行業面臨較多的發展挑戰,為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謀求發展,傳統電視媒體必須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媒體活動。新媒體傳播方式更具多樣化的特色,傳統電視媒體可取長補短,充分整合自身優勢,與新媒體實現融合創新,規避固有劣勢,推動傳統電視媒體實現良好發展,避免在時代發展進程中因競爭力不足而被公眾遺忘。
從信息傳播角度來看,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模式,是一對多受眾處于被動接收狀態,即需要在特定的時間以特定的方式接收新聞,無法與傳播者進行實時互動,傳播方向具有不可逆性;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采取多點對多點的方式,傳播方向多維且可逆。從新聞制作的角度來看,傳統媒體的新聞更具權威性,嚴格按照采訪、制作、審核、發布的基本流程依次推進,各項工作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新媒體的新聞制作門檻相對較低,監管體系尚不完善。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傳統媒體在完成審批后方可傳播,新聞信息的呈現缺乏時效性,并且傳播時間具有固定性;新媒體借助網絡途徑進行傳播,突破了空間和時間層面的束縛,可更加及時地向觀眾傳遞信息,觀眾也可結合自身的需求以便捷的方式獲取信息。
傳統電視媒體的原創性和首發性報道優勢較為突出,新媒體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受采編權的限制,信息源的獲取途徑有限,主要依賴于傳統電視媒體。當然,由于網絡的高效傳播特性,新媒體新聞的轉發量顯著高于原創和首發量。經過長期的發展,傳統電視媒體的監管機制較為健全,經過一定時間沉淀后打造的品牌優勢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新媒體,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具體表現為互動性弱、信息來源渠道有限、傳播效率偏低等。得益于新技術的應用,新媒體彌補了傳統電視媒體傳播內容不夠全面、新聞發布效率低等方面的不足,能夠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獲取新聞的便捷化服務。不同于傳統電視媒體的是,新媒體的發展時間較短,在規范性方面有所欠缺,在“人人皆可發聲”的自媒體環境中,信息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容易因對新聞的把控不準確而產生虛假報道,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換言之,缺乏公信力是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的痛點,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措施,這些不真實的言論不能得到及時管控,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社會秩序。
由上述分析可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自具有獨特的優、劣勢,且兩者之間是共存共生的關系,可在競爭中融合發展,集雙方的優勢于一體,協同推動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拓展媒體發展的生存空間,彰顯媒體行業的社會價值。
以往,傳統電視媒體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但隨著網絡電視的出現,行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觀眾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對應的電視節目,因此新媒體的觀眾群體呈爆發式增長。新時代,傳統電視媒體的缺陷逐漸顯現,如新聞的覆蓋面窄、體量小、互動性不足等,且發展缺乏創新。鑒于此,傳統電視媒體的用戶數量較以往大幅減少。另外,新媒體憑借廣告方式多樣、信息流通便捷、受眾群體規模可觀等優勢,能夠取得突出的廣告推廣效果。而傳統媒體觀眾群體規模縮小,更促使廣告商熱衷于將新媒體作為發布廣告的主要途徑。鑒于此,傳統電視媒體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不具備優勢,為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束縛,傳統電視媒體必須積極進行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在日益變化的行業發展環境中占據穩固份額。
隨著微信、微博等一系列新媒體平臺的涌現,傳統電視媒體所具有的特色不足以吸引用戶的目光,市場影響力有所下降。受媒介的限制,傳統電視媒體在信息傳播速度方面不具備優勢,同時也缺乏便捷性與互動性,在與新媒體平臺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傳統電視媒體急需擺脫既有的發展束縛,走創新發展路徑。媒體融合是新媒體時代傳媒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作為競爭優勢有限的傳統電視媒體,更應主動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走與新媒體相融合的發展路徑,汲取新媒體的發展優勢,拓展觀眾群體,為電視臺創造更加可觀的收益。傳統媒體需強化電臺和節目的影響力,匯聚優勢,提升品牌價值和自身影響力,吸引年輕受眾關注。內部新媒體資源的挖掘是傳統電視媒體的又一重要發展方向,傳統電視媒體需高度重視新媒體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從而借助自身的權威性、觀眾穩固性優勢發揮引導輿論的作用。另外,由于版面、發行時間多項條件的限制,傳統電視媒體在發展中面臨諸多挑戰,各項優勢的應用價值受到制約。新媒體則不存在前述幾項制約條件,其信息發布的體量大、效率高、時間自由。為突破發展局限,傳統電視媒體在創新發展中需要與新媒體融合。以重大自然災害報道為例,由于地理位置產生的空間限制,傳統電視媒體記者難以及時趕赴現場進行信息的采編和報道,對新聞事件的呈現效率較低,播出的新聞具有滯后性,難以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在此現狀下,傳統電視媒體可以考慮與新媒體融合,突破傳統媒體在社會事件響應方面的限制。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電視臺若要取得創新的發展,需要打造精品電視新聞,并將其傳播至外界,使受眾接收到優質的電視新聞。另外,電視新聞內容的定位必須精準,剔除煩冗的語言,提煉新聞信息,提取核心內容,精準地呈現給觀眾。
優質資源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新時代電視媒體的發展需以內容的開發為依托,推出具有吸引力和價值引導作用的內容,打造發展優勢。具體來說,作為老牌主流媒體的電視媒體需要認識到自身具備的優勢,善于整合和應用資源優勢,并融合新媒體具備的內容傳播效率高、信息覆蓋范圍廣等優勢,創新發展。另外,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的協同發展進程中,需要高度關注新媒體的發展特點,并結合自身優勢進行優化布局。同時,傳統媒體要敏銳捕捉市場需求,積極進行內容開發,產出與時俱進的內容,憑借優質的內容提升核心競爭力。
網絡詞匯是互聯網環境下的產物,在新時代,適度應用網絡詞匯具有必要性,傳統電視媒體可將其視為與受眾建立起緊密聯系的紐帶。電視臺若能夠巧妙應用網絡詞匯,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增強親切感,受眾便能夠輕松地理解新聞內容,新聞也能夠因此而實現快速傳播。例如,在報道某感人事跡時采用“正能量”這一詞匯,觀眾容易被“正能量”吸引眼球,主動接收該事件信息,并深入閱讀信息,在此氛圍中,觀眾易被正能量的事件感動,新聞也能收到弘揚正能量的效果。換言之,“正能量”成為該事件內涵的重要凝練,能夠點明事件的主旨,起到傳遞信息、鼓舞受眾的作用。因此,電視新聞報道中可以通過適度應用網絡詞匯,同時可靈活應用微信、微博等平臺,擴寬信息傳播途徑,更加全面地呈現新聞。
在“三網融合”的時代,信息傳播者和受眾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并無明顯的界限。針對此特點,傳統電視媒體需要拓寬發展視野,聯合應用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從理念和方法等方面作出創新,改變單向新聞傳播模式,豐富溝通渠道,以調動受眾的積極性。具體來說,一方面要突破傳統線性編排模式的束縛,充分關注全媒體時代行業的發展特征,逐步朝著專題、版塊、鏈接式編排模式靠攏,以更具創新特色的方式謀求發展。例如,傳統電視媒體可借鑒網絡專題模式,實現對動態播報、綜合鏈接等多方面的有機整合;在新聞報道方面可聯合應用文字、視頻、圖片等形式,構建立體化的信息呈現模式,直觀地向受眾呈現新聞。另一方面要關注網民發表的觀點,強化新聞訊息與網民的互動性。在新時代,網民在獲取到熱點新聞后希望發表自身的見解,以此實現思維的碰撞。因此,傳統電視媒體可以在既有電視新聞播報方式的基礎上增添網友互動環節,電視新聞工作人員要及時閱覽受眾發表的觀點,或是與受眾進行探討,這有利于增強新聞的宣傳力度,同時也能夠充分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
如今,新聞頻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傳統電視媒體必須走精品化發展路線,塑造有別于其他新聞頻道的特色品牌,以此謀求發展,打造高品質的品牌對于提高傳統媒體節目的收視率具有積極意義。傳統電視媒體在采用精品化發展策略時,“精”字尤為關鍵,其側重的是集約化和品牌化的發展方向,注重各環節的精準定位,以此營造品牌效應。具體來說,傳統電視媒體首先要注重策劃環節的“精”。新聞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選題策劃水平,在新聞信息錯綜復雜的背景下,需要注重電視新聞在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的創新,以創新方式為支撐,從根本上避免同質化問題。同時,傳統電視媒體必須擺脫固有工作模式的束縛,結合新聞的特點,對節目形態進行深度創新,實現精品化發展。例如,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高度突出新聞的深度和權威性,同時建立差異化的新聞頻道布局,打造精品化的新聞節目,形成了影響力較高的電視新聞版塊。另外,傳統電視媒體要多角度發展,一方面可從受眾的角度出發,了解其感興趣的新聞事件,根據受眾對新聞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受眾提供相應的,實現新聞信息的精準推送;另一方面應強化跟蹤報道、解讀報道、評論報道等方式,逐層推進,實現對新聞觸角的多方向延伸,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度發掘新聞的內涵。
人才是重要的軟實力,傳統電視媒體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中也需加強人才建設,尤其是在行業日新月異的環境中,人才無疑是決定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傳統電視媒體的管理部門需要成為人才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先行者,創新內部人才管理機制,有效落實,以制度為引導,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打通各類人才發展通道,促進員工的創新式發展。此外,媒介融合環境對傳統電視媒體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傳統電視媒體工作人員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而為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傳統電視媒體管理部門需要竭力推動員工朝著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
迅速發展的新媒體給我國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鑒于此,傳統電視媒體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正視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整改。同時,要將新媒體創新思維融入自身發展當中,始終保持傳統新聞媒體的權威性與公信力,豐富播報形式和渠道,優化傳播內容,強化人才管理,樹立國際化發展意識,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風向,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