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智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法學院)
近幾年的綜藝節目市場中,觀察類綜藝節目以其獨有的觀察視角、新鮮體驗和情感形象迅速獲得了受眾的青睞和市場的肯定。早期的觀察類綜藝節目,《向往的生活》《中餐廳》等是將嘉賓放置于設定好的具體生活情境中,通過嘉賓沉浸式的日常生活體驗,提供給受眾一定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陪伴。《我家那閨女》《令人心動的offer》則增設了嘉賓在演播室討論情境的設定,帶給觀眾以現場參與感[1],讓觀眾從熱點話題的討論中受到啟發。
《令人心動的offer》是騰訊視頻播出的一檔以律政職場為內容的觀察類綜藝節目,該節目以畢業大學生初入職場的工作表現為看點吸引廣大觀眾,節目一經播出就收獲了大量好評。《令人心動的offer 第二季》(以下稱《offer 2》)作為該節目的延續,依然聚焦于律政職場,節目中8位優秀的法學專業畢業生在帶教律師的評判考核下,以獲取國內頂尖律所的錄用通知為目標,完成每期節目中具體的課題設置,展現出了當代年輕人在職場中的真實風采。而且,節目組在提供情境觀察的同時,也通過對熱點話題的具體討論為大學生進行價值判斷提供了參照。
該節目在一眾觀察類綜藝節目中另辟蹊徑,以新人律師的職業活動領域為觀察對象。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但由于法律本身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很多人對法律不甚了解。因此,法律這種自帶的重要性和陌生感,會自然而然地引起觀眾對節目的好奇和關注[2]。另外,帥氣靚麗的法律實習生、高端大氣的律師事務所和人氣集合的明星加油團,都是這個節目吸睛屬性的外延表現,這增加了大學生群體觀眾對節目的關注。而且每期節目設置的法律課題都緊跟社會熱點話題,如遺產繼承糾紛案、網紅客棧設計著作權糾紛案、網絡游戲充值糾紛案等,引發了觀眾眾對于相關社會問題的熱烈討論和深刻思考。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是人們在處理價值關系時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3]。根據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所提出社會學習理論,人類在自我成長過程中認知和行為的形成來源于在社會環境中的觀察學習,并通過三者之間的交互影響來不斷調節和強化個人的行為結果。在這個信息傳遞方式多種多樣的社會里,影視文化的信息傳播是當代大學生群體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綜藝節目中的價值引導是影視文化寓教于樂的必然屬性。《offer 2》中法律領域實習生在職場生活中的挑戰、升級和淘汰都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觀察和思考的空間。另外,在共通情境的互相對照下,節目中法律領域實習生的行為和思考也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自我價值的正確認識和定位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尤為重要的一環,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影響著個人價值觀的建構,而價值觀的建構又指導著個人的行為。對于如何幫助大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價值、明確樹立奮斗目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們成長在國家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都飛速提升的年代,因此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自我意識也更強。但在“躺平”“佛系”等觀念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的奮斗觀出現了偏差,在校不怕考試不合格,離校不考慮就業,這種逃避消極的態度,無法與其奮斗向上的內在邏輯相匹配。
《offer 2》節目組對實習生的安排涵蓋了不同的畢業生群體。名校海歸派代表王驍、李晉曄、詹秋怡、瞿澤林、趙南希,國內一流院校和法學專業強勁院校代表劉煜成、朱一暄、王穎飛,還有在一眾高才生中顯得尤為特別的畢業于非法學專業的丁輝。丁輝在短暫的工作后選擇辭職考研,背水一戰考上了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專業研究生。因為他有過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經驗,所以選擇來到這個節目和一眾名校畢業生爭奪頂尖律所的offer。雖然在節目中期就因考核不達標而被淘汰,但丁輝的經歷更能引起普通人的情感共鳴。丁輝一路走來,非科班和名校出身,裸辭后背水一戰仍然失敗。其歷程更接近普通大學生奮斗的模樣,也是值得普通人學習的榜樣。他讓大學生明白,要腳踏實地,全力拼搏,沒有人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要想實現自我價值,首先要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offer 2》價值導向鮮明,以榜樣的引領加深個人對自我的反思,為大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價值提供了優秀的榜樣。促進大學生在自我價值的探索中趨向于借鑒優秀榜樣的行為,真正做到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對大學生的就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高校普遍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關課程、邀請優秀校友回校舉辦就業指導講座等舉措來幫助大學生明確職業價值觀、調整職業規劃、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念[4]。但在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網絡思潮也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塑造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網紅”“直播”“短視頻”這三個在當下網絡熱潮中最火的關鍵詞,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在校大學生對新興職業領域和新興職業崗位的認識;另一方面,良莠不齊的網紅形象、虛假宣傳的直播帶貨、低俗惡搞的視頻內容也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產生了不良影響。不用辛勤付出、做了網紅就有高薪收入的現象使網紅等新興職業成為眾多大學生在擇業時的首要選擇,而與自身所學專業對口的崗位反而被排在選擇末位。這種本末倒置、盲目追求網絡熱潮職業的擇業觀,對高校進行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正確引導產生了一定的阻力。
《offer 2》聚焦于年輕人的奮斗職場,展現了法律職業的專業魅力,以真實性和專業性極強的職場生活記錄,吸引著眾多高校大學生的關注。節目組通過在每一期的課題設置中設置不同的考核內容,對初入職場的法律實習生進行考核,促進這些實習生成長。并在十一期節目中,通過案例分析報告、案例焦點辯論、委托談判、實地調查取證、法律援助、模擬法庭交鋒等環節,展現了律師工作的專業性。專業的法律條例結合話題性極強的社會案例,對非法律專業的觀眾有著天然吸引力,增強了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的參與感和沉浸感,也使得參與節目的法律新人能跳出節目設置的議題效果,在親身實踐中認真審視自身所學專業和職業的意義所在。
在法律援助這期節目中,實習生在結束了一天的法律援助服務后記錄下了當天工作的心得和感受。其中,詹秋怡感悟到律師也許不能改變法律,但是律師可以在法律的框架里尋求最有利于當事人的解決途徑,這是一種具有挑戰性卻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節目進行到此,節目的職場觀察主題已然升華,法律實習生在向觀眾傳達自己在真實的工作體驗中領悟出了職業活動的意義。截止到2022年3月22日,《令人心動的offer》在新浪微博超話中共有9888條帖子。在這些網絡跟帖中,許多大學生觀眾紛紛表示通過收看該檔節目堅定了自己學習的信心,并在節目組官方微博下留言,希望下一季節目能夠展現不同行業的職場風采。節目組也廣泛征集觀眾意見,考慮下一季會從不同的職業領域對職場新人的成長課題做探討呈現。《offer 2》通過對職場生活的觀察,真實地展現了職場新人在職場中的專業學習和應用,使大學生通過間接性的工作體驗加深了自己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調整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樹立起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腳踏實地學習,不盲目選擇網絡熱潮中涌現出的熱門職業。
高校的審美教育旨在通過引導大學生了解美的范疇、感受美的存在,提升其審美能力,培養其審美素養,進而為其個人品格的塑造和理想的樹立提供動力。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明德引領風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切實改變高校美育的薄弱現狀,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要做好美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5]。
在新媒體時代,美的表現和創作不再局限于傳統文藝作品的形式,甚至一個動作、一句口號都能在短視頻平臺中被當作藝術潮流而大行其道,引起高校大學生的崇拜和模仿。在這個信息即時共享、飛速傳播的時代,各種信息蜂擁而至,人們往往更傾向于接收易懂的信息,但這些通俗的信息往往卻夾雜著低俗甚至是惡俗的內容。部分大學生因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對信息真實性的辨別能力,導致審美平庸化、功利化,這種情況下,對其進行美育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offer 2》中所挑選的10位實習生符合觀眾對優秀畢業生的期許,滿足了觀眾的多樣審美需求。在節目的多重任務考核下,每一位實習生形象的反轉或逐漸豐滿,都展現了他們的內在美和真實的成長歷程。例如,斯坦福學霸王驍在第一期節目中就以完美的面試表現折服了觀眾,他的學歷、經歷、簡歷無一不是職場中的頂尖范本。但在之后的幾期節目中,王驍不佳的考核成績和不自知的驕傲表現引起了爭議。而在之后的節目中,王驍迅速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處事方式。在他帶隊的辯論賽中積極進行辯論,辯論失敗后貼心安慰表現不佳的隊友,坦然面對失敗并客觀地總結自己作為隊長的不足之處。而且節目中的每位實習生都以各自在職場中的真實成長面貌,向觀眾傳達真善美的審美價值。同時,現場的明星加油團會根據節目的發展過程,基于自己的職場經驗為職場實習生提出建議,加油團的觀點在豐富節目層次的同時也為他們的成長帶來了善意的關照。《offer 2》通過實習生的真實成長、加油團的善意提點等去引導觀眾認識和追求真善美。大學生也可以通過觀看該節目形成開闊的視野和包容的態度,提升個人的道德品格和素養,欣賞和創造更多的美。
在榜樣和楷模和先鋒引導下,大學生會自覺地認同其所傳遞出的時代精神和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去模仿和學習榜樣的美好道德品質和行動,并將優秀的品質內化于心,構建自己的價值觀,以此作為自身行為的指引。
高校可以利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年都會以優秀大學生事跡做巡回演講,在全校的網絡媒體中進行先進模范宣傳,鼓勵青年大學生向模范學習,練就過硬本領,培養優秀品質,腳踏實地追尋夢想,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的廣闊性開展網絡思想教育,積極找尋優秀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正如《令人心動的offer》中眾多優秀的高校畢業生一樣,每個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構建都需要正確的指引。
在紛繁復雜的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成為較為活躍的網絡用戶群體,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多元化,與此同時,由于網絡信息的開放性,網絡空間中虛假、低俗、詐騙等不良信息的傳播都能夠進入校園,而大學生對于信息真假的辨別能力不足,不僅不利于他們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還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這無疑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教師和輔導員應及時、主動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積極采用適當的手段和方式,從源頭處對網絡信息進行把控和篩選,將篩選出的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學生,以凈化網絡傳播環境,幫助學生學會辨別信息的真假。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通過社交軟件或者自媒體平臺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積極健康的引導。
大學生活是大學生成長中尤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其價值觀在社會生活、校園生活、人際交往等多方影響下逐步形成。綜藝節目作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娛樂載體,在滿足其感官娛樂審美需求后,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行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借用網絡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學習綜藝節目中有益于正確價值觀傳播和引導的方式,積極探索育人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