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
(作者單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
深度新聞報道是新聞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新時代新聞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深度新聞報道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較強的采、編、播能力。在新聞工作中,需要不斷提升記者型主持人專業素養,積極推進其角色重建工作,并能通過對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角色能力、角色任務的梳理,開展更具專業性和針對性的培訓工作,以提升記者型主持人的節目創作能力和現場掌控能力,這對提升新聞節目整體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記者型主持人是新聞采編播一體化的產物,作為新聞節目的形象代言人,記者型主持人肩負新聞采編、選題策劃、新聞編制和播報等多重職能。對比傳統的新聞節目主持人,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具有兩個層面的特質:一是記者型主持人具備采、編、播能力;二是記者型主持人的新聞素養更加突出,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個性特色。結合新聞行業發展實際可知,現階段的記者型主持人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是具備記者思維的主持人,在深度新聞播報中,此類主持人擅長從記者的角度出發,進行新聞內容采訪、調查和播報;第二類是錘煉多年的現場報道記者,此類記者正處于向新聞節目主持人過渡轉型的階段,能夠憑借記者自身的能力、經驗主持節目和進行新聞報道[1]。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新聞業的采、編、播形式發生了較大轉變,記者型主持人作為新生代產物在當前的新聞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記者型主持人業務實踐中,為適應深度新聞報道需求,需要積極開展記者型主持人角色構建工作。一方面,通過構建記者型主持人角色,深層次地分析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能力,合理分配不同主持人角色的任務,能夠從源頭上為新聞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為實現記者型主持人與深度新聞報道的結合,解決傳統新聞報道存在的問題,需要重建記者型主持人形象,使其適應時代與新聞產業發展需要。此外,對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形象的梳理和其綜合能力的強化,能夠有效地提升新聞節目的廣度和深度,滿足新聞受眾的需要,推動新聞產業的穩步發展[2]。
主持人是新聞節目報道工作的關鍵主體,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節目的傳播方式和分布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僅從新聞節目受眾群體來看,現階段的新聞受眾群體朝著大眾化、精英化和年輕化方向發展,這種變化引起了受眾觀看、收聽需求的變化[3]。基于受眾本位的新聞理念,現階段需要更加重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角色的重構和變革。但傳統新聞節目主持人在新一輪的角色重構和調整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影響了深度新聞報道工作的有效開展。
結合新聞業轉型和新聞節目主持人角色重構的實際可知,當前新聞主持人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融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內容、類型逐漸增多,且信息整體的傳播速度加快,這增加了受眾的信息接觸量,并且有很多受眾已經具備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傳播者的雙重角色,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受眾的精英化發展,進而使受眾對新聞節目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聞業發展中,對于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選拔仍聚焦于優質音色、播音業務能力和高學歷等方面,在新聞主持人隊伍中,有部分主持人是從專業院校畢業后就直接步入主持崗位,缺乏一定的知識儲備,在面對多類型、綜合性事件時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會受到限制,影響受眾的視聽體驗,故而有必要在新時期解決傳統新聞主持人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另一方面,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屬性,當新聞事件發生后,在新聞現場環境中進行報道和主持,能夠發揮主持人的紐帶作用,為受眾帶來真實可感的新聞體驗。但在傳統的新聞播報模式下,主持人播報的內容往往是由記者完成采集并由其他工作人員進行剪輯和加工的,即主持人的播報脫離了新聞現場,很難帶給觀眾沉浸式的新聞體驗,從而降低了新聞播報的整體效果[4]。
深化角色認知是記者型主持人開展深度新聞報道的基礎,在新聞采編播實踐中,通過強化角色認知,能夠使記者型主持人明確自身在新聞傳播工作中的定位、目標和任務。在角色認知過程中,記者型主持人應認識到自身并不僅僅是一名新聞節目主持人,記者也是自身的專業屬性。強化角色認知要求記者型主持人從意識層面清晰認識自身的職業定位,為后續業務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記者型主持人還應認識到自身是連接新聞事實和受眾的橋梁,在新聞工作中,自身的任務是通過一系列的觀察、采編和調查,將所獲取的信息傳輸給受眾,充分發揮自身在新聞傳播中的紐帶作用。另外,在角色認知中,記者型主持人是新聞團隊的核心人物,不僅要在新聞節目選題、策劃、采訪中發揮重要作用,而且要參與新聞的編輯、審核和傳播。在這些工作中,記者型主持人應創新性地認識自身角色定位,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參與新聞制作的各個流程,并對新聞節目提出創新性建議,推動新聞深度報道工作的有序開展。
深度新聞報道對記者型主持人的業務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是因為在融媒體環境下,若記者型主持人的采訪、應變、輿論引導能力不突出,容易出現新聞報道內容同質化問題,影響新聞受眾的視聽體驗。在全新的新聞產業發展環境下,開展記者型主持人能力構建工作,首先應重視記者型主持人新聞采訪能力的提升。采訪能力作為記者型主持人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展現了其對新聞信息的敏感程度和捕捉能力。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型主持人應到新聞現場捕獲新聞信息,這是因為新聞現場是找尋新聞線索的第一現場,通過現場采訪,能有效保證新聞的權威性,同時帶給受眾感官刺激,深化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其次,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更新速度較快,在記者型主持人能力構建中應重視其臨場應變能力的建設,以此來有效應對新聞采訪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和困境。要提升記者型主持人的應變能力,一是要不斷提升其業務能力,二是要鼓勵其擴大涉獵范圍,培養其理性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在保證思考深度、廣度的基礎上,找到應對突發問題的可行辦法。最后,還應提高記者型主持人的輿論引導能力,要求通過記者型主持人的采編和播報,實現相關信息的大范圍傳播,并且在新聞信息傳播中,通過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主持人自身魅力,形成積極的社會輿論導向,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在新聞業轉型發展的今天,我國已經涌現出許多知名的記者型主持人,這些主持人在新聞采編播報、新聞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可知,現階段的新聞業發展還具有商業化特征,要適應這一發展特征,在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建設中應注重記者型主持人的品牌化建設。其一,在深度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廣播電視臺應對記者型主持人進行篩選和分類,然后系統分析每名記者型主持人的特色和風格,有選擇地進行品牌化宣傳和包裝。其二,在記者型主持人品牌化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微博、新聞客戶端、抖音等平臺,通過“內容+”的形式實現新聞內容與主持人的捆綁營銷,以此來提高記者型主持人的影響力和擴大新聞節目內容的傳播范圍。其三,在平臺帶動主持人流量的基礎上,還應注重主持人流量對平臺的反哺作用,以此來達到合作雙贏的局面。其四,在融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廣播電視臺同樣需要重視線下工作的開展,通過部門合作、品牌合作等方式,塑造良好的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形象,提高記者型主持人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增強受眾黏性[5]。
所謂記者型主持人角色體系建設指的是在深度新聞播報過程中,應積極開展新聞節目制作流程改革,使記者型主持人參與節目制作。現階段,記者型主持人雖然具有參與采編的意識,但是受諸多因素影響,這些意識很難轉化為實際行動,這影響了記者型主持人在新聞節目播報中的影響力,并且對新聞節目播報的質量、深度等造成了較大影響。新時期,加強記者型主持人角色體系建設,就是要使記者型主持人真正融入新聞采編播的各個環節。信息時代下,新聞節目制作大致可分為策劃、定題、采訪調查、剪輯、稿件編輯、審核、播出等環節。要讓記者型主持人融入這些環節,一方面,應注重新聞節目制作流程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優化,要求針對記者型主持人參與節目制作活動制定完善的管理標準;另一方面,當記者型主持人參與新聞節目制作時,應注重主持人參與向主持人負責轉變,這樣能夠通過實施責任機制,發揮主持人的能動作用,提升節目制作效果。此外,還應重視主持人參與節目制作、播報的審核評價,并通過嚴格的激勵制度實施監管,以此提升深度新聞播報的整體效果。
深度新聞報道過程中,現場提問是記者型主持人獲取信息的基本途徑??茖W有效的提問方式能夠拉近記者型主持人與被提問者之間的距離,進而在和諧溝通中,獲得有效的信息。為提升記者型主持人的現場提問能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在新聞節目內容采集階段,由于記者在采訪中不會只提問一個問題,故而應嚴格按照科學性、自然性、靈活性原則設計提問內容,確保提問內容的連貫性、邏輯性。其次,記者型主持人進行現場提問時,應確保提問的內容緊扣新聞節目主題,且具有較高價值。同時,在提問過程中,主持人本身應具有較強的親和力,這樣能夠保證新聞采訪環境的和諧、融洽,引導提問對象進行有效交流。最后,深度新聞報道中提問應盡量減少使用“嗎、呀、哈”等語氣詞,這樣既能保證新聞節目現場采訪的真實性,又能凸顯新聞節目本身的莊重感,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新聞采編和播報效果。
融媒體環境下,深度新聞播報的大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除具備較強的新聞業務能力外,記者型主持人還應具有較為突出的綜合素養與能力[6]。一方面,對記者型主持人本身而言,應不斷地提升自身文學素養,在日常工作中,記者型主持人應注重對客觀事實的新聞加工,撰寫簡單、易懂的新聞稿件作品,通過長期鍛煉增強自身的文字表達能力,確保后續所播報的內容能被受眾理解。另一方面,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信息具有真假難辨的特征,即網絡環境中充斥著較多的虛假報道內容,容易誤導受眾。對此,作為一名記者型主持人,主持人本身應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素養,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堅守正確的政治立場,樹立崇高的政治理想,努力實現深度新聞報道與黨政理念的結合,發揮新聞節目的輿論導向作用。此外,在信息時代下,記者型主持人還應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即在深化新聞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努力掌握各類信息化軟件、設備的操作能力和技巧,借助信息技術準確收集、分析和篩選有價值的信息,提升新聞整體質量。
融媒體環境下,要實現記者型主持人角色的重新定位,記者型主持人還應深層次分析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規律,緊抓時代機遇,通過融媒體理念、融媒體技術促進新聞產業轉型。其一,在完成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角色能力和角色人物梳理后,新聞工作者應在融媒體技術的支撐下,積極進行新聞采編播資源整合,解決傳統新聞傳播中的問題。其二,在記者型主持人工作開展過程中,除到新聞現場與當事人進行互動外,還應在融媒體平臺的支撐下,積極地與新聞受眾進行交流和互動,傾聽觀眾的心聲,實現新聞節目與民生的有效銜接。其三,新聞節目應具有完整性、連續性特征,故而記者型主持人必須對連續報道是否合理、有效做出正確判斷,在短時間內完成新聞的整體播報,使觀眾對新聞有完整的了解。其四,在新時期,記者型主持人還應注重融媒體環境下深度新聞報道的特征,即應從知識性、趣味性兩個層面播報新聞內容,強化觀眾的感官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引導觀眾。例如,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節目之所以受到觀眾認可和贊賞,就是因為在節目中滲透了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新聞理念,能夠在滿足觀眾娛樂需求的同時,使觀眾學到各種文化知識。
記者型主持人角色構建對于新聞深度報道工作開展具有深刻影響,其直接關系到新聞采編播的效率和質量。新時期,只有結合現階段新聞播報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對記者型主持人角色認知、角色能力、角色定位和角色體系進行系統化建設,才能塑造良好的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形象,實現新聞深度報道目標,進而充分發揮新聞的社會導向作用,促進新聞業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