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健
(作者單位:施秉縣融媒體中心)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成為媒體融合時代接收信息、傳播信息的主要平臺。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優勢越來越小,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地擠壓[1]。因此,廣播電視媒體要積極尋找新的發展路徑,積極與互聯網整合;積極地利用媒體融合,豐富信息采集渠道與傳播渠道,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采編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適應時代的發展。
在媒體融合時代,媒體與觀眾的新聞供需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觀眾渴望在廣播電視媒體中獲得更多的新聞信息,而現有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無法為觀眾提供足量的信息。新媒體則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為觀眾提供相應的新聞信息。廣播電視的受眾群體開始大規模地流失、轉移。在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亟待優化與創新。
在新時期,傳媒行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走媒體融合的道路。我國早在2016年就出臺了與媒體融合相關的政策[2]。近年來與媒體融合相關的政策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已經成為新時期傳統媒體發展的重要趨勢。新媒體建立在無線網絡技術與數字壓縮技術之上,有著容量大、交互性強、實時性強等特點。對于傳統廣播電視媒體而言,在與新媒體融合時,必須始終堅持“移動優先”這一發展理念,積極地利用新媒體,推動新聞采編工作效率的提升。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大幅降低了我國人民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成本。現如今,人民群眾只需要使用手中的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移動設備,就能夠隨時獲取新聞信息[3]。移動終端的發展推動了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利用移動設備發送與接收信息,與新聞事件進行互動,積極參與到新聞事件中。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沖擊,以往的新聞采編效率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需求。廣播電視媒體必須在新聞采編工作中積極地引進新的新聞采編技術,如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H5技術等,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去。
對于廣播電視媒體而言,新聞采編既是基礎性工作,也是關鍵性工作。新聞采編工作作為新聞制作工作的重要環節,會對新聞報道的質量與效率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媒體融合時代,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采編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廣大媒體人需要引起重視。
新聞采編的方式對采編的效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現階段我國部分新聞采編人員在進行新聞素材采編工作時,仍采用傳統的采訪式方法。這種單一的采編方式影響了采編的效率、效果。
在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廣播電視媒體所掌握的獨家新聞內容也變得越來越少。受眾對于新聞事件的時效性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媒體之間不僅要競爭新聞報道的速度與效率,還要競爭新聞報道的質量[4]。而傳統的新聞采編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如何推動新聞采編方式的多樣化發展,是新時期廣播電視媒體必須重視的問題。
隨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進一步深入,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傳媒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廣播電視新聞的采編模式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目前廣播電視媒體的一些采編人員對新技術的應用還不熟練,難以應用新的采編手段提高采編效率、優化采編流程,及時滿足受眾的需求[5]。
新聞采編人員作為新聞采編工作的主體,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將對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媒體融合時代,大多數廣播電視媒體都能夠意識到新聞采編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卻很少對現有的新聞采編人員進行“更新”。這里所提到的“更新”,并不是指更換現有的新聞采編人員,而是指要對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知識結構進行升級、優化與更新。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采編人員要想更好地開展新聞采編工作,就必須堅持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而當前部分新聞采編人員安于現狀,廣播電視媒體新聞采編水平較低,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針對這種現象廣播電視媒體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6]。
在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媒體必須注重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大多數新聞采編人員在開展工作時,仍會采用傳統的方式對新聞事件進行陳述。在媒體融合時代,用戶會更加主動地獲取自身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傳統新聞采編工作模式下所報道的新聞吸引力有限,影響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7]。在媒體融合時代,自媒體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主流。與傳統媒體不同,自媒體是一種建立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之上的私人化更強、平民化更強、自主化更強的媒體形式。例如:用戶能夠通過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討論中。在這種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如果不對現有的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創新,那么就會流失大量的受眾,使其發展受到制約。
在媒體融合時代,人民群眾已經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廣播電視新聞信息,而是會更加主動地選取自身所需的新聞信息。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生活節奏的加快,人民群眾開始逐漸傾向于在碎片化時間內獲取自身所需的新聞信息,并對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采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廣大新聞采編人員在媒體融合時代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推動新聞采編質量的提升。
新聞采編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與較高的理論水平。電視新聞采編人員肩負著向受眾傳達我國方針政策的重要職責。因此,電視新聞采編者應通過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理論水平,使電視節目展現正確的政治意識和精神[8]。新聞采編人員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對黨的政策進行正確解讀,在日常新聞采編工作中體現黨的精神,幫助受眾學習黨的最新理論知識。
新聞采編人員應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聞信息的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采編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與分析能力,能從大量真假摻雜的新聞信息中提取真實的、有價值的新聞,深挖新聞的價值。
新聞采編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策劃能力。隨著我國傳媒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新聞采編人員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要通過完善的新聞報道策劃方案為自身的工作提供支撐。以專題報道為例:在開展專題報道采編工作時,也要制訂相應的新聞報道策劃方案。首先,應對專題報道的題材進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礎上對該專題報道面向的受眾進行分析;其次,應明確專題報道的主題與主旨,制定通過本次報道想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再次,對報道的角度、定位、要求進行分析,有憑有據地開展專題報道工作;最后,對參與本次專題報道活動的工作人員進行分工,推動專題報道工作的有效落實。
新聞采編人員應錘煉“四力”(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媒體融合時代,要想讓廣播電視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采編人員就必須深入基層,了解當地的實際狀況,發掘與當地民生相關的新聞事件,讓當地人民能夠感受到廣播電視媒體的關懷,使廣播電視媒體的社會效益得到有效提升[9]。新聞采編人員應該與當地居民保持良好的關系,為當地居民開拓解決民生問題的渠道,大膽地利用媒體的身份與當地民生部門對話,將新聞事件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相關聯,向《1818黃金眼》《小莉幫忙》等節目汲取經驗,在幫扶中走近人民群眾,保持地方新聞特色。
廣播電視媒體在開展新聞工作的過程中,如果脫離了群眾,那么采編工作的質量必然受到影響。群眾既可以是廣播電視的受眾,又可以是新聞事件的主體,還可以是新聞事件的提供者。因此,廣播電視媒體應該致力于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對傳統的采編理念進行改革,積極聽取群眾的意見,利用媒體資源對現有的報道模式進行升級和改良。以本地特色新聞為例,要積極地聽取群眾的意見,提升新聞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廣播電視媒體要根據新聞內容以及受眾的類型,對新聞事件的播出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10]。在新聞內容的收集方面,采編人員可以走進地方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了解群眾的需求和真實想法,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提高新聞的播放率。
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例,廣播電視臺可以通過舉辦隨機采訪路人,贈送冰墩墩、雪容融公仔的活動,緊跟時事,調查人民群眾對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了解程度,了解我國人民群眾對國家大事關心程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參加電視新聞節目的喜悅,與電視新聞節目不再有距離感。
媒體融合時代很多人之所以不再通過廣播電視了解新聞,是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廣播電視新聞的形式老舊、內容單一。因此,我國的廣播電視媒體應該重視新聞采編方式的優化,利用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擴大信息來源,豐富新聞內容,提升新聞采編的效率以及新聞的生動性、趣味性和可感知性,吸引我國大眾的注意力。
當今時代,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相同的新聞事件往往會被不同的媒體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報道。新聞報道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趨勢,缺乏特色的新聞報道難以吸引受眾。相較于新媒體,傳統媒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活動報道和大型事件報道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因此廣播電視媒體要積極利用這種優勢,建設相應的工作模式,對新聞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延伸,使新聞節目具備相應的廣度與深度,提高新聞的價值。
現階段,我國的新媒體平臺充斥著大量個人或團隊運營的自媒體賬號,經濟效益是這類賬號運營的主要目的。部分自媒體為了吸引人民群眾的注意力、獲取短期的經濟效益,會故意散布一些虛假信息,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在這一背景下,人民群眾更加需要具有權威性的官方媒體,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與解讀。這正是廣播電視媒體更新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模式的重要機遇。廣播電視媒體在入駐新媒體平臺后,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通過新媒體渠道采用新的形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面、深度的報道,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報道。例如:在報道最新政策時,廣播電視媒體可以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政策進行解讀,讓我國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新政策會對自己的日常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也可以通過評論等了解人民群眾的想法,傳遞人民的心聲。
制作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是廣播電視媒體的主要工作內容。在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媒體應該注重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整體效果。首先,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應該具備一定的內涵,觀眾在收看(收聽)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過程中,能夠在獲取新聞信息的同時,提升認知水平。其次,應努力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邏輯性。對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而言,新聞報道一定要富有邏輯性,如果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出現了邏輯漏洞,就會對整個廣播電視節目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廣播電視媒體的后期編輯部門應做好新聞流程的整合與分析工作,對新聞流程的每一個步驟都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積極接受相關工作人員的反饋,對現有的剪輯與銜接等工作進行優化,要確保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的連貫性、完整性。最后,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輿論引導效果。廣播電視媒體是宣傳國家政策的主力軍之一。因此新聞采編人員應該注重解讀中央精神,正確引導輿論,向我國人民群眾傳遞正能量,幫助我國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以電視新聞節目為例,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前,新聞采編工作者首先要明確節目的主題,要堅持為我國人民群眾傳遞正確的價值導向。其次,要對整個新聞電視節目的編排進行優化,在掌控電視新聞節目脈絡的基礎上,向其中添加專家點評、彈幕播報、觀眾互動等環節。在保障電視新聞節目整體性的同時,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觀感。最后,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將新聞事件與黨和政府最新的精神結合起來,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與總結,讓我國人民群眾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關懷,推動黨和政府新精神、新理念走進我國基層群眾。
本文首先分析了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創新的重要性,其次探究了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目前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路徑。
在媒體融合時代,新媒體的出現導致廣播電視媒體的收視率大幅降低,受眾嚴重流失。廣大廣播電視采編人員應該正視這一問題,積極地推動媒體融合,對現有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創新,提升自身的新聞采編水平;同時,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深挖新聞事件背后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引發受眾思考。總之,在創新的過程中,廣播電視媒體應該始終牢記自身定位,發揮廣播電視媒體的作用,引導輿論,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