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強,李晶,周繼紅,張立,何逸龍
1.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1; 2.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COPD屬于中醫學“肺脹”范疇,病機以肺脾腎虛為本,加之外邪入侵而誘發。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特色療法,根據中醫“未病先防”的理念,利用COPD穩定期時段,充實脾、肺、腎三臟,以減少患者急性發作的次數,提高生活質量[9-13]。本研究觀察三伏灸聯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療COPD穩定期肺腎兩虛證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肺病科門診治療的COPD患者5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試驗組中,男17例,女8例;年齡(64.61±6.36)歲;病程(8.80±4.73)年。對照組中,男17例,女8例;年齡(64.24±8.39)歲;病程(9.04±4.1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參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與預防的全球策略》(GOLD版指南)[1]相關標準,診斷為COPD需滿足以下四項:①吸煙、職業性粉塵及化學物質等接觸史;②存在慢性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③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后,肺功能顯示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100%<70%;④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呼吸困難或氣流受限。
1.2.2 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4]制定。主癥:喘促,動則加劇,咳嗽聲低,痰白;次癥:胸悶,氣短,自汗,惡風,納少,乏力;舌脈:舌淡或紫暗,苔少,脈沉無力。主癥必備,次癥具備二項及舌脈支持者,即可診斷。
1.3 病例納入標準①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年齡40~80歲,性別不限;③符合COPD診斷標準的穩定期患者;④符合中醫肺腎兩虛證診斷標準。
1.4 病例排除標準①對研究藥物組成成分過敏或過敏體質者;②需長期服用激素者;③合并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④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和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⑤懷疑或確有酒精、藥物濫用史,或者合并有神經、精神疾患而無法合作者;⑥妊娠、哺乳期婦女或近期有生育計劃者;⑦近3個月曾參加其他臨床試驗。
面神經炎,或稱貝爾面癱(Bell’s palsy),是面神經管內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引起周圍神經麻痹。該病以20~40歲多發,絕大多數為一側性,常為急性起病,表現為表情肌突然癱瘓,并在數小時至數天內達到高峰,可伴有同側耳后、耳內、乳突區輕度疼痛,部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外耳道或鼓膜出現皰疹,稱為Ramsay-Hunt綜合征[1]。面神經炎的發病機制目前不明,部分患者在面部吹風或者著涼后發病,因此有研究表明,氣候因素可能為發病的病因之一[2],但結論尚不統一,本文通過回顧調查2013—2016年惠州三家三甲醫院的住院病例及相關氣象因素以探討氣象因素在面神經炎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1.5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既往使用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者可維持原劑量,不得增加劑量;未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者可視病情必要時使用短效制劑。每次治療時予以肌肉注射喘可治注射液(廣州萬正藥業有限公司,規格:2 mL·支-1,批號:Z20010172),每次4 mL,每日1次。
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三伏灸治療,穴貼藥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 g,巴戟天、甘遂各15 g,細辛9 g。研磨后混勻,使用新鮮姜汁調制成稠糊狀,做成底部直徑為2 cm、高度約0.8 cm的圓錐狀藥餅。選穴:天突、大椎、肺俞,將圓錐狀藥餅貼敷并予紗布固定。
治療時間:初伏: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中伏:2019年7月22日—8月10日;末伏: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試驗組在3個時間點分別選擇其中3 d進行穴位貼敷、注射。所有患者治療后隨訪6個月。
1.6 觀察指標觀察試驗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近6個月急性發作次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OPD assessment test,CAT)、6 min步行試驗(6 minutes walk test,6MWT)、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VC)]檢測結果變化情況。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COPD肺腎氣虛證證候量表,按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級別進行積分,主癥咳嗽、咯痰、喘息分別計0分、2分、4分、6分;次癥按易感冒、自汗、腰膝酸軟分別計0分、1分、2分、3分。諸癥積分相加作為總分。
1.7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中醫證候總評分下降>80%;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30%≤中醫證候總評分下降<80%;無效:不符合上述2條者。
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2.1 兩組COPD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有效率為80.00%,試驗組有效率為92.00%,試驗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OPD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3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發作次數比較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發作次數比較 次)
2.4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CAT評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CAT評分比較 分)
2.5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6MWT比較具體結果見表5。

表5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6MWT比較
2.6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FVC、FEV1/FVC比較具體結果見表6。

表6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FVC、FEV1/FVC比較
COPD屬中醫學“喘證”“肺脹”范疇,肺主氣司呼吸,反復外感以致肺氣虛損,故見喘息氣促。肺失宣降,故見咳嗽咯痰,胸悶如塞。脾胃位居中焦而屬土,肺經起于中焦而屬金,土生金也,故肺病日久,子盜母氣,脾胃亦受損。脾胃受損不能運化水濕,水濕聚而生痰上泛于肺,故見咳嗽咯痰。久病則肺腎兩虛,氣不歸元,升降失常,故見氣短氣喘,甚至動輒汗出。腎虛不能溫煦,故見形寒肢冷;腎虛不能生髓充養腰膝,故見腰膝酸軟。本病病性以本虛為主,病位在肺脾腎,而發病多在冬季,此時人體及自然界陰寒較盛,陽氣多內斂,故而COPD患者咳嗽咳痰氣喘等癥狀易加重。《素問·四氣調神論》[15]言:“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可在夏季陽氣亢盛之時充實COPD患者陽氣,減少秋冬季節發作次數。
中藥穴位敷貼是一種通過選取適當的藥物敷貼在患者體表的穴位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療法。COPD患者多有寒、飲、痰凝結于肺,夏季時人體陽氣旺盛,腠理開泄且向外發散,此時使用辛溫散寒藥物貼敷可搜剔經絡中陳寒痼冷,借陽氣外散之機發出體外,減輕患者發作時癥狀及發作頻率[16-19]。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三伏灸調制的穴貼散中,白芥子、細辛溫肺化痰,延胡索理氣活血,巴戟天補腎溫陽,甘遂瀉水逐飲,加生姜汁祛風散寒,取天突、大椎、肺俞等肺病常用穴位,共奏補肺溫腎、止咳平喘之功效。
喘可治注射液是廣州萬正藥業有限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注射劑,由淫羊藿和巴戟天的有效成分提取而成,《本草求原》[20]明確提出巴戟天“治嗽喘”,《本草綱目》[21]謂淫羊藿“治一切虛損”,主治哮病證屬腎虛挾痰證。現代研究表明,喘可治注射液不僅具補腎壯陽、降氣平喘之效,同時也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抗過敏的效果[22-26]。喘可治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療COPD、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
目前,COPD的評估指標眾多,但穩定期更多注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運動耐力,本研究選取中醫證候評分、CAT評分、6MWT、6個月發作次數、肺功能為觀察指標。以COPD穩定期為標準制定的中醫證候評分量表,可以將肺腎氣虛的癥狀進行量化評估,更加全面可靠。COPD相關指南推薦使用CAT評分進行健康狀況評估,從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心理等方面進行多維化評價。而6MWT是通過檢測患者運動耐力來反映其心肺功能、營養水平,易于接受,耐受性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的病情。評估COPD患者6個月的急性發作次數及肺功能,可以從長遠角度下直觀評估治療效果,聯合以上指標則更加全面。
本研究從天人相應的角度,基于“冬病夏治”理論開展三伏灸聯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療COPD穩定期肺腎兩虛證的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三伏灸、肌肉注射喘可治注射液,試驗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經統計學分析未見差異性,可能與患者納入例數偏少有關。中醫證候評分、CAT評分均低于對照組,6MWT高于對照組,且發作次數明顯變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咳嗽、咯痰、喘息、易感冒、自汗、腰膝酸軟等癥狀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除外腰膝酸軟,兩組間的癥狀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肺功能方面,試驗組FVC較治療前改善,而對照組的FVC及兩組的FEV1/FVC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為COPD的疾病本質是不可逆的氣流受限,故而代表阻塞性病變的FEV1/FVC存在不可逆性。
綜上所述,三伏灸聯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療COPD穩定期肺腎兩虛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增加其步行距離,減少其發作次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肺功能下降,為慢阻肺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