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發出號召:“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三個務必”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必須保持的堅定和清醒,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必須堅持的根本政治要求。“三個務必”,涉及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也直指全黨同志的精神狀態、意志品質和能力素質,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有著彼此關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內在邏輯。
“三個務必”在理論根基上具有同一性,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精神實質。
“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是人民性這個馬克思主義本質屬性的深刻體現。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根本目的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徹底解放,這是他們一切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奮斗歷程中,黨始終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求全黨同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回答好“從哪里來、往哪里去”這個基本命題,站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個根本立場。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又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上全體黨員的心態與作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要得到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就必須持之以恒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新時代新征程上,全黨同志只有繼承和發揚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腳踏實地、苦干實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不斷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特點和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共產黨宣言》全文有32處用到“斗爭”一詞,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和發展的歷程都充滿著艱辛斗爭。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進行的,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偉大政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堅持和科學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論,進一步展現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歷史主動精神,引導全黨同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
“三個務必”是對“兩個務必”的傳承和發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73年后,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同志牢記“三個務必”,既是新時代新征程的重要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必然選擇。從“兩個務必”升華到“三個務必”,一脈相承的是中國共產黨居安思危的意識和自我革命的勇氣,展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高遠境界和憂患意識,生動體現了黨主動傳承優良傳統的歷史自信和善于總結歷史規律的歷史自覺。

中共一大紀念館內黨的一大代表群體銅像 劉穎/攝
“三個務必”不僅是對“兩個務必”的傳承,也是對西柏坡精神的系統性升華。在西柏坡精神的具體內涵中,“兩個一切”彰顯著黨的初心使命,“兩個敢于”蘊含著徹底革命斗爭精神,“兩個善于”表達著崇高的信仰和追求,“兩個務必”體現著艱苦創業的精神。在新的趕考之路上,這些精神寶藏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已深深融入我們黨的血脈,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與西柏坡精神相對照,“三個務必”包含的使命未變、精神未變,變的是具體的時代背景、現實問題和歷史任務。同時,“三個務必”也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和發揚。全黨同志要以先輩先鋒為榜樣激勵自己,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把植根靈魂深處的力量轉化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闖”的精神、“拼”的勁頭、“干”的作風。這是對歷史規律的把握,是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黨的奮斗歷程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如此看來,“三個務必”必將激勵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共產黨人許黨報國、知重負重、踵事增華。
“三個務必”不是一個簡單的集合,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個務必”升華了“兩個務必”的諄諄告誡,更豐富了對當前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殷殷囑托,其中蘊含了為什么干、以什么狀態干和運用什么方法干的實踐要求。也就是說,“三個務必”是一個從方向、作風、本領不斷具象和聚焦的要求,體現了行動和目標任務的統一、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以及理論和實踐的統一,也蘊含著知、情、意、行的內在統一。
“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全黨同志始終保持高度的歷史清醒和歷史自覺,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贏得人民擁護、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就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體現了黨對職責和使命的認知,是“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方向所在。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要求全黨同志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始終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自豪而不自滿”是對取得成就的肯定,更有對未來前景的清醒。“自信而又自強”是無往不勝的信心和一往無前的姿態,要求全黨同志始終做到不自滿、不停步、不懈怠。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然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面臨許多的風險挑戰和棘手問題,特別是要解決大黨獨有的難題。“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黨對自身作風形象的應然認知,是面對未來的心氣和勁頭,是“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主觀條件。
“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要求全黨同志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牢牢掌握我國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始終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基于對內外環境的認知,提出的具體的意志品質和方式方法,是“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行為特征和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三個務必”旨在要求全黨掌握歷史主動,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立于不敗之地。全黨同志要始終牢記“三個務必”,循著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和道路,堅守初心使命,保持優良作風,發揚斗爭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