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新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著力建設幸福龍江”,強調“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用改革創新的思維破解振興發展中的難題,以堅韌不拔的意志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聚焦解決“三偏問題”和“四個短板”,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振興面臨著體制機制、經濟結構、開放合作、思想觀念等四個方面的突出短板。我們只有把影響、制約、阻礙發展的思想層面問題找出來、研究透、解決掉,才能真正實現振興發展。
“思想觀念短板”也是制約醫藥衛生改革發展的首要問題。提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一些人會認為像廣東、浙江等省份,因為當地經濟發達,政府能夠投入大量資金,所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而黑龍江省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難度較大。實際上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面,全國做得比較好的、大家都在學的三明市,其經濟并不非常發達,我們省內做得比較好的雞西市同樣如此。所以,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明市考察時指出的“因地制宜”學習借鑒三明醫改經驗,學習“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攻破堅冰”的決心勇氣,既不因為經濟環境不好就不推、不改,也不因為三明醫改經驗被推崇就全盤照搬、搞“拿來主義”。要實事求是、務求實效,牢牢把握衛生健康工作政治屬性和行業特點,從省情著手,從體制機制改革入手,從試點示范出手,做能力范圍內的事,搞力所能及的試點,從小范圍探索逐步擴圍形成符合省情實際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路徑。
要將眼光放長遠,把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用在刀刃上,優先發展信息化,建設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數字醫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必然選擇,是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越早下手,對人民群眾、對醫療機構、對醫務人員益處越大。謀改革、促發展必須要從思想層面入手,思想解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只有理清思路才能凝聚共識,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帶動醫藥衛生事業長足、有序、健康發展。
改革必須立足于現實,立足于國情、省情這個“最大實際”。要站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把政策優勢、比較優勢轉化為振興動力、發展優勢,實現加快發展、趕超發展、跨越發展。只有立足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認清比較優勢、找準改革方向,才能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才能為龍江振興作出新貢獻。
改革的重點不能停留在增加數量上,而要“換道超車”,努力在“質”的提升中實現“量”的擴張。基層人才問題一直是衛生健康工作的重點、難點,黑龍江省通過一系列舉措來增加鄉村醫生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行政村有一名鄉村醫生的目標,但與一個行政村有一名合格的鄉村醫生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改革向何處發力?我們通過兩組數據來分析一下相對優勢和不足。一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2020年)顯示黑龍江省農村人口減少604萬,年均降幅4.3%,鄉村醫生減少8039人,年均降幅3.9%,鄉村醫生減少的速度小于農村人口減少的速度;二是2020年,黑龍江省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占比31%,而全國為38.5%,執業水平偏低,與2025年國家要求達到45%的目標尚有差距。綜上,我們可以考慮采取“騰籠換鳥”的改革思路,通過提高鄉村醫生入職門檻、根據行政區劃和服務人口等因素就近合并村衛生室、提高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提高有服務能力鄉村醫生的薪酬待遇等舉措,來實現“減員增效”,從而吸引、留住有能力的鄉村醫生,兜牢基層看病就醫網底。
在面對和解決“創新人才偏少”這個問題時,要認清我們的自身優勢并加以運用。比如,充分利用全省醫學院校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與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共建黑龍江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實現4個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項目全招生,加快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學術背景、豐富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這只是一個領域的探索,推動衛生健康工作要在各個領域都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突破口,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應對、解決前進道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

2020年3月,黑龍江省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隊員陸續凱旋

黑龍江省眼健康科普館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愛眼護眼健康科普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搶抓和創造機遇”。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醫療衛生領域被高度重視,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主線,在建設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上多想辦法,在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多下功夫,在強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落實中展現作為。
黑龍江省公立醫院改革起步較早、發展勢頭良好,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全省公立醫院承擔了最緊急、最危險、最艱苦的醫療救治工作,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十四五”期間,圍繞省域內群眾急需、醫療資源短缺和跨省就醫最突出的醫療需求,要創建2至3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至2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1個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加快建設4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3個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動每個市(地)都有三級甲等醫院,有1家政府舉辦的中醫醫院和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至少選擇1家綜合醫院針對性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推動每個縣(市)至少有1家二級甲等以上水平縣級醫院,有1家政府舉辦的中醫醫院和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依托1家縣級醫院加強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對獨立的傳染病病區建設。要聚焦關鍵領域、重點問題,搶抓機遇,跳起摸高,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
同時,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診療需求為導向,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注重提升技術水平、服務質量。“十四五”期間,每年建成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各市(地)每年新建1至3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每個縣(市)每年新建1至2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從不同層面分級分類開展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提高發展的“含金量”。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強化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全面維護人民健康,為“幸福龍江”建設提供可靠健康保障。
(本文圖片由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