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曦 常玉帥

氣溫回暖,桃紅柳綠,正是天津寶坻大蒜播種的大好時機。
一年中適合種蒜的日子只有短短幾天,往年這個時候,蒜地里上百人在忙乎,當地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大蒜掙錢不好拿,不是跪著就是爬”。
今年寶坻區林亭口鎮的蒜農清閑很多,大蒜播種的任務交給了北斗導航系統控制的播種機。
據介紹,今年大蒜播種機新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上接衛星、下對田壟,播行端直、接行準確,“無人駕駛”可以自己在地里跑。播種機后斗里裝入蒜種,能夠主動分揀、輸送,將蒜種精準“放進”翻開的土壤里,然后“爪子”合攏土壤,一顆蒜種就這樣在田野里開啟新生。
“我太爺爺、爺爺都是種蒜的,我也種了三十多年蒜,從沒有像現在這么輕松過。”寶坻區種蒜大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尹義感慨地說,“我今年種了100畝‘六瓣紅’大蒜,在往年得雇二十多人忙乎六七天,現在有了全自動播種機再加上北斗導航這個‘神器’,只要兩三天就能種完。”
寶坻大蒜是寶坻區“三辣之鄉”特產之一,歷史可追溯到明、清兩朝,曾是御膳廷饌的貢品。寶坻區林亭口鎮后圈村尹義種植的“六瓣紅”大蒜,蒜瓣潔白、均勻,鮮嫩多汁,暢銷海內外。
“傳統的人工種植成本高、勞動強度大,我們引進的新型播種機,用科學方法從根本上降低勞動強度。此外,播種機采用先進技術,可以進行合理密植,每畝播種的蒜苗數量由2.2萬株可提升至2.7萬株。”寶坻區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機推廣部農技員倪海晶表示,通過不斷升級推廣新技術、新農機,寶坻正在推動“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加速轉變,高科技讓農民越來越“慧”種地。
在天津市寶坻區慶義家庭農場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大蒜播種機的“好兄弟”蒜種分瓣分種機還在“緊張”地工作。去年三月,天津市農機團隊積極推廣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尹義在農機團隊的幫助下,順利申請了蒜種分瓣分種機和大蒜播種機。
由于蒜種分瓣分種機功率達到了25千瓦,按照農業用電要求,尹義向國網天津寶坻公司辦理報裝增容手續。
寶坻供電公司林亭口供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經過實地考察,為分種機增設專用電源,保證設備安全可靠用電。“給供電所打完電話后,第二天設備就通上電了,沒想到這么快。”使用上電氣化設備,讓尹義十分興奮,他說,“太方便了,只需要按個開關,分種機就能自動分揀、去皮、分瓣。經過篩選程序后,機器可以按照蒜瓣的大小好壞,將蒜種智能分出五個等級,工作效率至少提高50倍,現在分種機和播種機這兩臺機器就能節省人工成本4萬多元。”
在林亭口供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尹義還將柴油機灌溉水泵升級為電水泵,全部實現了綠色機械化種植。
現代農業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2021年,寶坻區農業生產用電量2.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27%。“通過用電量的增長可以明確感受到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寶坻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劉鐵說,“電是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礎。近年來,國網天津電力加快農村地區綠色智慧用能水平,目前,寶坻地區以電為支撐的現代化農業已基本實現。”
尹義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又一次提到了鄉村振興,政府、農委和電力部門對大蒜種植機械化給了蒜農很多幫助和指導,明年我將實現大蒜種植面積突破120畝,讓更多的人吃上寶坻大蒜。”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