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興業 張 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北大荒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北大荒精神,鼓舞著幾代龍江人扛起國家糧食生產與安全重任,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長河中閃爍著時代的光芒。新形勢下,北大荒精神的時代內涵彰顯了傳承與發展的內生動力,激勵著新時代黑龍江兒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道路上奮勇爭先。
艱苦奮斗不僅是北大荒精神的精神主體,更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艱辛創業路上,無論是南泥灣的大生產運動,還是北大荒的墾荒作業,都憑借著艱苦奮斗克服困難、開辟新局。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角度看,艱苦奮斗歸根結底是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有力手段,也是認識與改造自然客體的關鍵舉措。當年開發北大荒,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匱乏荒涼的自然條件,依靠著“早起三點半,歸來星滿天,啃著冰凍饃,雪花湯就飯”這種與天地奮斗并其樂無窮的動力澆灌黑土地,終是令莽莽荒原“換了天地”,完成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完美蛻變。
如今的北大荒已經脫離了物資匱乏、條件艱苦的建設艱難期,艱苦奮斗精神依然煥發著生機活力。當前,黑龍江省轉方式、調結構進程不斷加快,鄉村振興實現了良好開局,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但居安思危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堅持的戰略思維,我們需要改革開拓的動力、不破不立的魄力以及踔厲奮發的合力,才能不斷夯實農業基礎,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做好龍江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身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不斷踐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才能時刻保持堅不可摧的信念去踐行艱苦奮斗的時代內涵,戰勝未來可能會遇到的重重挑戰,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向前。
勇于開拓閃爍著北大荒精神的實踐理性,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奮進新征程的不竭動力。開拓創新是黨和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最大勢能之一,從貧瘠到富有、從“亙古荒原”到“中國飯碗”、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化大農業,正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攻堅克難與開拓創新,才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國營農場應繼續進行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辦好家庭農場。”黑龍江墾區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興辦家庭農場,走上二次創業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黑龍江省提出要打造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區,創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為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龍江動力。
進入改革深水區,勇于開拓的內涵更需要注入科技創新的強心劑、科學引領的營養劑、敢闖敢試的助推劑。黑龍江正在加快攻克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現代農業等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龍江人勇于開拓、尊重科學、發揚創造精神與奮斗精神的真實寫照,也是為了端牢中國飯碗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弘揚北大荒精神,將開拓創新牢牢嵌入龍江奮進新征程的基因骨血之中,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著力解決“卡脖子”難題,讓“藏糧于地”升級為“藏糧于技”,持續做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和本固邦寧的“穩定器”,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與農業合作開放的先鋒隊。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行則將至,未來可期。
顧全大局是北大荒精神風貌的體現,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全局、統籌發展的戰略高度。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認為,任何人和社會的生產與發展都依賴于共同體,只有共同利益的實現才能推動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滿足。在歷史實踐之中,黑龍江人將共同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不計得失,胸懷擔當抱負,對黨忠誠,為維護國家利益勇擔重任。當年,祖國一聲“需要”,大批榮復軍人、城市青年、大中專畢業生以及地方干部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涌入北大荒,他們聽黨指揮,一往無前,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墾荒作業,最終使北大荒煥發勃勃生機,支撐他們的正是顧全大局的強烈報國之情。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建三江七星農場考察時作出重要指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北大荒的土質要不斷優化,不能退化;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黑龍江堅決扛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在穩產量、提質量、增效益的前提下落實農業“三減”,大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工作。70多年來,黑龍江人始終將國家需求放在首位,在自然災害來臨時節衣縮食支援災區,在特大洪水到來時炸壩分洪保衛國家財產,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晝夜行動確保優質大米順利馳援疫情嚴重地區。黑龍江為國家交出的不僅是金黃的糧食,更是燦爛的大局之心。
黑龍江發展的每一步戰略部署都是黨旗所指、大勢所趨,無一不服務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當前全球疫情蔓延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我國糧食安全面臨挑戰。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倉廩實,天下安,顧全大局就是要擔起糧食生產的使命、肩負糧食安全的責任、提高迎接風險的底氣,緊跟黨中央的戰略決策部署,準確把握形勢,搶抓振興輝煌的巨大發展潛力。

11月初,黑龍江秋收生產已全面告捷,實現“十九連豐”王建威/攝
無私奉獻是北大荒精神的價值內核,更詮釋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斗爭、不畏犧牲的豪情壯志。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祖國建設與發展拋頭顱、灑熱血,靠的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正是中華民族歷經百般磨難而不倒的源泉,北大荒人也正是憑借這種精神動力實現了這片黑土地滄海桑田般的變遷。“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自北大荒開發建設以來,有5萬多人長眠在了這片黑土地,這些人用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情操做刻刀,在歷史長河之中刻下不朽的歲月群雕。“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黑龍江以代代相承的紅色意志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堅決守好祖國“北大門”,放眼新時期,龍江振興任務是艱巨的,唯有發揚這片黑土地上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棒接著一棒干,才能匯聚起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磅礴力量。
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黑龍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黑龍江人民是勇于奮斗進取的偉大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作出的巨大貢獻都載入了黨和國家史冊。”紅色基因激發偉大精神,偉大精神照亮奮斗之路。新時代的開發建設也許不需要付出生命,但要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其道路依然坎坷崎嶇,北大荒精神無私奉獻的內涵之中包含著迎難而上的自強之心、為國為民的自立之心、守正創新的自信之心,這些價值內涵中的時代要義激勵著廣大龍江兒女在振興發展之路上勇毅前行、不懈奮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龍江力量。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北大荒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書寫新的時代內涵,龍江人民在新征程中肩負新的使命擔當。世界形勢風云變幻,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新的宏偉藍圖之下,我們要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深入挖掘其時代內涵,踔厲奮發、埋頭苦干、奮勇前進,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龍江實踐,再創龍江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