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財
根據杜牧《阿房宮賦》所說,阿房宮這座宏偉壯觀的建筑被項羽燒掉了,“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項羽就這樣背上了放火的黑鍋。
但項羽并沒有燒過阿房宮。司馬遷說得很清楚,項羽“燒秦宮室”,焚燒的是咸陽城內建筑群。而阿房宮地處咸陽偏東的郊區,中間有廣闊的隔離帶,要燒掉阿房宮,除非有火炬手接力。即使有火炬手,這把火也燒不到阿房宮,因為兩地之間還隔著渭水這條大河。
實地考證也顯示,阿房宮所在地并沒有發生過火災。土壤遇高溫后水分流失,其中的有機物、礦物質和金屬離子發生改變,會出現板結固化的現象,形成無法再次分解的紅燒土層。以漢陽陵東闕門遺址為例,漢武帝時期該陵園曾發生火災,2011年在此考古時發現大面積紅燒土遺跡。但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范圍內進行勘探,只發現幾小塊紅燒土殘痕和灰燼。查資料,很巧,勘測的前一年此地辦過燒烤節。
以項羽的性格,他不可能放過阿房宮這么宏偉壯觀的建筑群。項羽之所以手下留情,是因為阿房宮當時根本沒有建成。阿房宮始建于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史記·秦始皇本紀》說這一年“阿房宮未成”,兩年后嬴政去世,阿房宮“室堂未就”,工人轉去驪山修建陵寢。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四月,繼位的胡亥批示說,先帝的陵寢已經修好,阿房宮可以復工了。但三個月后阿房宮又停工,這年七月陳涉在大澤鄉起義,天下大亂。秦二世忙得暈頭轉向鹿馬不分,阿房宮因此徹底停工。
阿房宮雖然未建成,但“火燒阿房宮”的黑鍋卻扎扎實實地落在了項羽頭上。
(源自《人五人六》)責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