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武

牛建強編著
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創新型國家,并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抓手,詳細部署制度安排,以培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新時代社會青年。 而黃河文化與高校創新創業在育人目標、育人內容方面具有一定耦合性,將其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精神滋養,助推高校創新創業人才質量的提升。 由牛建強編著、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黃河文化概說》一書,全方位、多層次、系統性地解讀黃河文化相關內容,從理論和實踐角度探討黃河文化的育人價值及其時代化發展,為高校實施黃河文化與創新創業的融合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
《黃河文化概說》一書共包括十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宏觀角度進行文化的俯瞰,初步構建全書的理論框架。 第二部分具體介紹黃河河道的歷史變遷,明確其發展軌跡。 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通過系統性介紹黃河流域的早期文明、農耕文明、民間信仰、民俗風情等內容,立體化呈現黃河文化的豐富多彩。 第七部分至第九部分詳細介紹不同歷史時期的黃河水患,并引入相關文獻探討先賢治水的智慧和時代價值。 第十部分至第十三部分闡述黃河沿線城市、商人集團以及黃河的生命倫理,并在此基礎上思考黃河現代化轉型的方法與模式。 整體而言,全書內容豐富、角度多元,行文淺白、可讀性強,閱讀價值極高。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實踐中孕育出的文化精華,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實踐記憶和奮斗精神,具有極高的思想育人價值,本文結合《黃河文化概述》一書深入探究黃河文化的育人價值,并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鍛煉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是指以現有思維提出異于常規的思路見解,以改進或創新事物。 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創新是個體獲取成功的關鍵因素,強調其應當突破常規,敢于嘗試,在準確把握市場發展的基礎上探尋新的發展之路,最終實現創新創業的成功。 而黃河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創新思維,春秋戰國的儒、道、法等諸子思想多發端于此,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集體人格;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引領中華民族走進了文字記載時代;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被馬克思稱為“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偉大發明”,也誕生于黃河流域;此外,還有東漢王景筑堤、北宋王安石改道、元代賈魯開道等治理黃河水患的古老智慧也證實了黃河文化因時制宜、開拓創新的創新精神,將其融入高校教育能夠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其創新興趣,培養其敏銳的洞察力,促使學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社會就業大潮中尋找新出路,開創新局面。
第二,強化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創業是一漫長且艱難的過程,其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飽經風霜、歷經坎坷。 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創新創業精神則是個體獲取成功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特征,具體表現為頑強拼搏的意志以及艱苦奮斗的精神。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文化積淀,熔鑄了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精神品質,體現著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自信和頑強不息的個性特質,而神話故事中的鯀禹治水是這一精神的集中展現。 天神鯀以制服黃河水患為志,卻因盜取堵塞洪水的息壤遭到天帝的殺害,其子禹繼承父志,歷盡艱險終治水成功,其身上所表現出的拼搏精神正是驅動學生創新創業的精神力量。 因此,高校應當深度挖掘黃河文化,并將其應用于創新創業教育中,引導學生領略先民治理黃河水患的古老智慧,感悟其不屈的精神,并以此作為自身的精神動力和價值指南,激勵自我不斷奮進。
第三,引領學生價值追求。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基于國家發展政策而制定的教育戰略,目的是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的構建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這一戰略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在思想漸趨多元的社會模式中,學生的創新創業目標在發展中逐漸異化,大多停留在創造財富和利潤等功利性層面,將視野局限于創新創業所帶來的名利光環,未能上升至以社會責任來開創事業的價值層面,長此以往,這一功利性的價值目標勢必造成社會人際關系的冷漠以及市場秩序的混亂。 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發展的精英力量,理當具備正確的觀念取向和價值追求,以引領未來創新創業的發展,這就需要高校加快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教育。 而黃河文化是在人們生產生活實踐基礎上經傳統儒學滋養而形成的古老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理性精神,例如注重人際關系、追求道德價值等都同當下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具有高度一致性。將黃河文化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以社會責任來助推創新創業發展,更好地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
第四,規范學生創業道德。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創新創業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創新創業道德體系也應當加快形成,以引導、規范創業者的創業行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流觀念和時代精神的集中展現,能夠有效引領國民精神文明建設和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創作活動,更好地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緊密結合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以及政策方向選取教學內容。 而黃河文化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容上高度一致,其中所蘊含的“見利思義”“義然后取”“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等思想道德對于當下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尤為重要。 因此,高校應當加快黃河文化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融入,引導學生在波瀾壯闊的創業過程中不忘初心,在道德倫理和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開展創業行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市場環境。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高校應當緊緊圍繞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構建創新型人才育人體系,加快黃河文化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全方位滲透,助推其創新創業育人質量的提升,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制定科學的規劃方案,共建協作之路。 首先,高校應當轉變以往創新創業單一的教學理論,強調對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價值引領,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推動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和思想水平的全面提升。 其次,高校應當明確黃河文化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并將其提升至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的戰略地位,聯合校內各個職能部門制定系統完善的規劃,有序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此外,高校應當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確定創新創業與黃河文化育人雙向構建的教育目標,既要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思維能力的培養,又要認識到團結合作、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樂于奉獻等精神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制定相互融合的育人目標,形成育人合力,更好地推動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第二,全方位融入教育過程,提升育人質量。 黃河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在內容上優勢互補,在作用上相互促進,故而高校應當加快黃河文化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全過程滲透,以價值引領來推動知識教育發展。 首先,高校應當加快教學改革,在符合教學現實和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構建一套完整、穩定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化、科學化,并逐漸融入黃河文化內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水平。 其次,高校應當加快課堂主渠道建設,促進黃河文化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一方面應當加快對黃河文化的實地調查和理論分析,挖掘其中的創新創業資源,并將其有機地融入課堂教育,以學生的興趣、能力為依據進行內容的調整,切實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開設黃河文化的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以多種方式培育學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 再次,高校應當加快第二課堂建設,將黃河文化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
第三,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助推育人實效。 首先,高校應當加強組織管理,在宏觀層面上,由校領導牽頭成立專業的職能部門,負責全面規劃和管理工作,并下設辦公室具體開展相關工作,促進創新創業與黃河文化育人的耦合聯動,增強育人實效。 其次,高校還應當加快育人隊伍建設,構建“雙師”育人制度,一方面打造校內專業育人隊伍,不斷探索黃河文化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規律、經驗,為學生提供以價值引領為方向的創新創業知識;另一方面要邀請企業骨干員工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培訓,增強學生實踐技能。 此外,高校還應當完善管理體制,一方面要加快教師工作管理體制建設,對其各項工作進行明確規定和科學指導,確保其日常教學工作質量;另一方面應當加強教師管理制度建設,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核方式來評定其工作實效,并采用獎懲機制來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促使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為學生呈現更為專業的教學內容。
第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當加快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通過財政支持、法律保障、發展規劃等多元組合政策來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引導學生創新創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其次,高校還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加強同黃河文化相關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共建實踐平臺,具體來說可創建產學研一體化共享平臺,促進校企交流對接和信息共享,搭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進一步擴大創新創業群體,擬定創新創業項目,順應社會發展趨勢,助力創新創業的成果等;另一方面應當加強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資金投入結構,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扶持力度。 此外,高校還應當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廣播、報刊、新媒體等多種媒介來宣傳黃河文化及創新創業相關內容,借助校園比賽、社會實踐活動、講座等形式弘揚黃河文化,開展各類黃河文化學術交流活動,切實促進黃河文化在創新創業教學中的融入。
綜上所述,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豐富的思想育人資源。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黃河文化同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定的耦合性,故而高校可借助黃河文化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育人實效,培育出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信念的創新創業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