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佳木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急診科室屬于醫院治療護理中較為特殊的科室之一,在急診科室中,急診護士是極其重要的工作成員,其往往需要與患者身體、血液、體液等密切接觸,是進行侵入性操作的首要執行人,護士面對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風險較高,感染率亦呈現增加趨勢。另外,急診科室治療的大都是突發性或緊急性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發生急診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現象亦趨于嚴重態勢,病毒以肝炎、免疫缺陷、艾滋病等為主,可對護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1]。為了分析團隊培訓模式對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影響,醫院針對不同時期下急診科室的護理人員展開了觀察與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樣本醫院2017年1月開始對急診護士實施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團隊培訓管理模式(實驗組)與2017年1月前急診護士的常規培訓管理模式(參照組)進行對比觀察,兩組護士均為同一批護士,共22人,22位急診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為(35.26±3.12)歲,工作總時長2~15年,平均時間為(6.39±2.45)年,其中初級護士5名,護師8名,主管護師4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任護師2名;中專學歷2名,大專學歷9名,本科學歷11名。
針對參照組急診護士實施常規培訓管理模式,包括急診科室較為常規的護理知識、技能及相關搶救儀器設備使用的培訓管理等模式。
針對實驗組急診護士實施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團隊培訓管理模式。(1)構建團隊培訓管理小組:由急診科室的2名護士長擔任本次培訓負責和組織人員,將急診科室的護士分成3個小組,輪流開展相應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團隊培訓管理,并結合各個小組制定相應的團隊培訓管理計劃。(2)開展一周一次的輪流講座培訓管理:開展以“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預防和護理”為主題的團隊講座,組織各個小組按照值班表輪流參與這一講座的培訓。這一講座主要包含的內容為:血源性病原體在急診科室傳播的主要危害、病原體分類、傳播途徑等,選擇樣本醫院較為典型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對其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討論,指出這一案例發生之后的高位影響因素、急診科室預防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等,希望通過一周一次的團隊主題培訓強化學習更好的提高急診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培訓講座開展時,應充分結合護士的實際工作內容,樹立預防職業防護理念,明確規范和標準,尋找護士的問題所在,并給予針對性教學。給予護士足夠的時間提出相關的問題并要求護士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解決對策,最后總結大家的意見給出最專業的答案和指導。通過團隊觀看防護手段視頻的方式強調標準、專業的預防對策、防護技術等,最大程度上強化急診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和能力。(3)分層次的開展團隊強化培訓:以集中培訓聯合現場考核的方式強調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相關知識,使其重點預防感染預防知識,對感染護理安全管理方案進行制定、在護理過程中要確保合乎行醫規程,加強護理操作規范,提高相關防護知識,做到輸血合理,控制血液傳染病的進展,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要進一步加強。在急診科室每周早會的時間采用集中學習的方式由護士長統一進行PPT的授課教學,教學時長為25 min,連續培訓一個月時間在會議中將不規范的護理行為導致的事件提出來,并將責任落實在護理人員個人身上,將其與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掛鉤開展相應的考核管理,最大程度上提高急診護士的防護意識,并規范其護理行為及標準防護措施。(4)強化護理團隊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訓管理:急診護士需要嚴格落實實施標準,做好防護管理對策,在接觸患者時,不管是觸碰其血液還是體液,都應該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加強防護設備的管理,有助于降低職業性暴露感染發生風險。另外,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護士需強化安全控制管理,護理時,切勿使用雙手回套針帽,切勿對污染物直接用手觸碰,醫療垃圾需放在指定位置,切勿向他人傳遞銳器,護士要穿戴好對應的防護服。若發生暴露情況,應做好緊急預案。并向上級主管匯報與登記,等待進一步的檢測結果,并強化醫院的網絡系統支持,通過院內資源搭建信息平臺,方便急診科室共享和交流相應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防護的資料,增進急診護士與其他科室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達到線上線下共享的培訓效果。
對比兩組護士管理模式下對比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掌握評分、實踐考核中緊急處理能力評分(總分各100分,分數越高急診護士的安全防護知識及技能越高)、護士專業素養評分(包括急診護士自我防護意識、應急操作能力、平時護理過程中監督考核結果等,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越高[2])、對培訓模式的滿意度及職業暴露發生率等指標的差異。應對方式應用簡易應對問卷進行,包括積極應對、消極應對、總壓力,消極應對分數越低,消極應對分數越高,表示護士的應對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急診護士管理后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掌握評分、實踐考核中緊急處理能力評分、護士專業素養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急診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掌握評分、實踐考核中緊急處理能力評分、護士專業素養評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護士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掌握評分、實踐考核中緊急處理能力評分、護士專業素養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參照組(n=22)實驗組(n=22)t值P值安全防護知識掌握評分85.21±5.47 91.40±4.32 4.165<0.001緊急處理能力評分83.33±3.75 89.84±3.51 5.945<0.001專業素養評分85.70±3.16 92.41±2.68 7.596<0.001
實驗組急診護士管理后的消極應對評分、總壓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積極應對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急診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應對方式的情況(±s) 分

表2 兩組護士應對方式的情況(±s) 分
組別參照組(n=22)實驗組(n=22)t值P值消極應對10.92±2.39 6.47±0.59 8.479<0.001積極應對21.37±2.35 27.66±1.92 9.722<0.001總壓力12.67±2.44 11.04±1.07 2.870 0.006
參照組對培訓模式的滿意度為72.73%(16/22),實驗組對培訓模式的滿意度為95.45%(21/22),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47,P=0.039);參照組職業暴露發生率為18.18%(4/22),實驗組職業暴露發生率為0(0/22),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00,P=0.036)。
因職業關系致使人體暴露在比較危險的環境中,并能危害身體健康,甚至喪失性命,這便是職業暴露[3-4]。醫務人員在治療和護理中可能會密切接觸到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可能同時具備有害性、傳染性及有毒性,從而嚴重損害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危及其性命,這就屬于發現在醫務人員身上的職業暴露。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一共分為四類:第一類即放射性職業暴露,第二類即化學性職業暴露,第三類即化學性職業暴露,第四類為其他職業暴露等。
團隊培訓模式顧名思義即為以團隊為培養對象,借助科學有效的方法開展培訓,讓團隊成員在培訓中不斷提高自我認知,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使學員完成自我接納,對自我的調節具有一定的幫助[5],從而提升急診護士的綜合素養,增強急診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6-7]。本次觀察中針對急診護士開展團隊培訓模式主要針對急診室的護士開展構建團隊培訓管理小組、開展一周一次的輪流講座培訓管理、分層次的開展團隊強化培訓及強化護理團隊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訓管理等多元的培訓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上提高急診護士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掌握評分、實踐考核中緊急處理能力評分、護士專業素養評分,減少急診護理過程中職業暴露事件的發生,促進急診科室護理人員綜合素養的提高[8~9]。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急診科護士管理后的職業安全防護知識掌握評分、實踐考核中緊急處理能力評分、護士專業素養評分及培訓模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急診科護士,說明團隊培訓模式對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影響較為明顯[10],促進急診科室護理質量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醫院在培訓護士時應注重提高護士的應對方式,本文結果顯示,兩組護士應用團隊培訓模式干預后的積極應對得分明顯高于干預前,而消極應對、總壓力得分明顯低于干預前,且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應對方式得分改善幅度更大[11]。說明團隊培訓模式有助于增強護士的應對方式能力,讓護士在生活中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以較好的心態去開展工作。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為,團隊培訓模式會對護士開展講座、考核培訓,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加強護士對自我的防護意識,還能對自身護理工作充滿信心,更能集中進行實操培訓[12],培訓集中不僅對護士的動手能力給予了很大的提高,其還能確保護士發現問題,正確看待接觸血液、雜物、銳器等具體行為[13],從而可糾正錯誤的操作。另外,護士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操作熟練度與配合亦相應增加,即使遇到突發狀況,護士也能以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執行操作,認知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操作能力[14]。要切實關注護士的身心健康,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幫助護士解決心理問題,提高自我認知,告知護士正確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通過有效的途徑將內心不滿和消極情緒給予釋放,還可以促進護士之間的溝通交流,借助互聯網開通上下線平臺,促進護士之間相互分享、交流心得[15]。有研究[16]表明,團隊培訓模式能夠有效緩解護士工作時的緊張狀態,使其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激勵,使護士放松心情,借助工作之余的各種場景設置與角色扮演可促進護士們的感情。
本研究結果亦表明,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的職業暴露風險更低。提示團隊培訓模式能降低護士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風險。分析原因在于,團隊培訓模式通過開展集中講座的形式,能切實提高護士的防護知識,一系列心理考核能使護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盡可能避免接診患者時不必要的接觸,有助于避免意外的發生風險[17],使護士明確突發意外時的積極防護方案[18],能充分使得職業暴露發生風險降至最低。
綜上所述,團隊培訓模式在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其可提高護士的應對方式,對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影響明顯,提高滿意度,護士的職業素養與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