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
(1.吉林大學 哲學社會學院,長春 130012;2.長春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長春 130012)
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經久不衰。然而,近代以降,在西方現代文明的沖擊下,中華民族“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從不畏懼困難和挑戰,總能以強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韌性戰勝一切挫折和苦難,取得偉大而輝煌的成就,為其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鋪平道路。百年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由迷茫困頓的艱辛探索至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在于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中國共產黨“正領導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可逆轉地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1]65,全面總結百年來黨取得的偉大成就,闡明偉大成就與偉大復興的內在關系,有助于推動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必須在實踐中奮力踐行的偉大夢想。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清晰地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鑄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圖譜,是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之源。
使經歷過輝煌的中華民族,在近代遭受列強的堅船利炮后,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這一時期中華兒女為之不懈奮斗的偉大夢想。從歷史看,不同的階級如地主階級、資產階級、農民階級等都對救亡圖存乃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艱辛探索,但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一是未能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組織;二是未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未能觸及封建制度的根基。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以往運動失敗的根源所在,于成立之日起就把“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2]等內容寫在一大綱領上,為民族復興建立了清晰的行動原則。這一時期,中國找到了適合國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開辟了適合國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勝利。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特別是在組織力量方面的偉大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要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就必須組成一個不同于其他所有政黨并與它們對立的特殊政黨。”[3]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并且具有自覺意識的階級政黨,擁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和組織紀律,通過黨組織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勝利創造根本社會條件。列寧指出:“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4]在黨發展的所有階段中,組織性使黨的力量數以十倍地擴大,從最初的50余名黨員,發展到今天的9600余萬黨員、490余萬基層組織,構建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偉大復興初步奠基的時期,也是偉大復興找到正確領導力量的時期,更是中國發展開啟歷史新紀元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振興經濟、鞏固新生政權,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形成了諸多重要理論成果,積累了寶貴經驗。在這一時期,黨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別是黨正確研判社會主要矛盾,集中全國人民力量大力發展生產力,逐步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累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政治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屬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在政治上明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性質和實現途徑,保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變質、不改色、不換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取得的突出成就還體現在黨從政治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了方向。通過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關系,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黨派關系,明確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基礎。正是在這一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愈加清晰,路徑愈加明了。社會主義制度明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性質是社會主義,不是資本主義,規定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途徑是堅持黨的政治領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先是建立在強大經濟實力基礎之上的復興,而改革開放為民族復興開辟了一條經濟社會發展的繁榮之路。以國內生產總值為例,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645.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81元;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518942.1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8420元①。34年里,國內生產總值提高了142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了約100倍,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證明,一個國家要實現長久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從國內環境看,改革開放后,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三位一體”發展為“四位一體”,使人民盡快擺脫貧困,實現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從國際環境看,國際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美國占據全球的經濟總量由40%下降至25%,曾經的社會主義大國蘇聯已不復存在,一度多次創造經濟景氣循環的日本陷入了“平成蕭條”,其他一些強國遭遇經濟危機、財政危機、政治失序。我們黨科學研判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提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堅持落實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凝聚和團結起全國人民力量,大膽吸收和借鑒一切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發展友好的睦鄰關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5]。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鑄就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
新時代是中華兒女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圖景日益清晰的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統攬“四個偉大”,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13個方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時代,黨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推動黨的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找到了“主心骨”“定盤星”;黨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問題的重要性,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確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為中華民族復興營造了有利的思想文化環境;黨推動“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取得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黨展現出強大的領導力、組織力、號召力和動員力,領導人民成功應對世紀疫情,更加堅定人民對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信心;黨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倡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贏得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民族復興圖景愈加清晰,方向愈加明確。黨在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可以說,沒有新時代取得的偉大成就,就沒有日益強大的中華民族,更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然與應然作為一對對立統一的概念,應然潛藏在實然中,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并在未來社會中終將實現的實然。在黨的百年歷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然追求為取得偉大成就提供了價值指引和原則遵循。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長期實踐的過程,具有階段性與長期性相統一的顯著特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建立在階段性和長期性的實踐成就基礎之上;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為偉大的實踐成就提供了價值準繩。
第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對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作了10條總結,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百年來,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百廢待興,到創造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事實雄辯地證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偉大成就;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百年來的歷史已經證明,只有牢牢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治理好一個占世界總人口1/5的社會主義東方大國,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確保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向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也是百年來黨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價值遵循。
第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堅守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思想指引,也是黨百年來取得偉大成就的寶貴經驗。從歷史維度看,踐行初心和使命是對歷史規律的遵循,中華民族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輝煌成就的來之不易。從理論維度看,踐行初心和使命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內在要求,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在黨取得偉大成就的實踐中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從價值維度看,踐行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正是在共產主義的理想指引下,中華民族才能不斷地從苦難走向輝煌。從實踐維度看,堅守初心和使命體現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百年來黨正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升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才開辟出了一條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踐行初心和使命,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經驗,也是黨百年來取得偉大成就的價值準則。
第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堅定道路自信。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百年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宏偉藍圖到付諸實踐,并在這一進程中取得偉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開創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既不是西方國家現代化的“翻版”,也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老路”,而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共產黨正是堅定道路自信,并在這條道路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斷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才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道路自信為黨百年來取得偉大成就提供了價值支撐。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6]3。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不懈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黨的百年偉大成就提供價值指引。
第一,國家富強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要義,黨的百年偉大成就圍繞國家富強展開。強國是“強起來”的根本。強國有兩層涵義:一是對內實現經濟快速發展,走現代化道路;二是不斷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擁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百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實現“從‘走俄國人的路’到‘學會自己走路’再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7]的轉變,新時代“強國”的內涵愈加豐富,“強國”的目標實現指日可待。在國內層面,黨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不僅從頂層設計上謀劃布局“強國”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增強強國目標的系統性、整體性,促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落地可行,而且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提出兩個階段性安排,明確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行動指南。在國際層面,中國從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到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再到新時代以來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成立亞投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了穩定的國際環境。
第二,民族振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百年偉大成就圍繞民族振興展開。就國內而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的工作實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政策,構建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推動民族平等真正實現實質平等,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發展與進步。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觀,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個獨立強盛的波蘭的復興是一件不僅關系到波蘭人而且關系到我們大家的事情。”[8]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代中國的復興不僅關系中國命運,同樣關系世界各族人民的命運。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華民族的應有擔當,不斷為世界各民族的興盛和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積極引領世界各族人民不斷進步。
第三,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黨的百年偉大成就始終圍繞人民幸福展開。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依靠人民實現。習近平指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9]百年來,黨圍繞人民幸福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取得了輝煌成就。在理論層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提出“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在和平與發展時期提出“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等思想,不斷深化對群眾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實踐層面,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踐行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不斷滿足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歷史和實踐證明,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凝聚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增進人民福祉,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和目的,也是黨的百年偉大成就的價值所向。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百年偉大成就的價值旨歸,把奮斗和成就融入民族復興偉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
近代以降,由于列強的入侵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曾經輝煌的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自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的夢想。不少仁人志士紛紛登場,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但均未能改變舊中國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時刻,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毅然決然扛起民族復興的大旗,于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民族復興作為奮斗目標,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百年來,黨所進行的一切探索和實踐,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進行了不同的實踐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經過艱辛努力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徹底結束舊中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建立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實施“一五”計劃,完成“三大改造”,提出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要矛盾的思想,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形成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不懈努力。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使中華民族大踏步地趕上時代。新時代以來,黨審時度勢,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并從戰略高度謀篇布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可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直以來都是黨百年偉大成就的價值目標和價值旨歸。未來,黨必將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全面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將在黨的領導下如期實現。
黨的百年偉大成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同一性:一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二者的辯證統一提供基礎和可能,二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二者辯證統一的價值指向。這兩方面內容構成了黨的百年偉大成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然進路。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6]14。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再次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1]64百年來,黨取得偉大成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這一意義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統一黨百年偉大成就和偉大復興提供了基礎和可能。
現代文明起源于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西方以強大的資本邏輯創造了現代性文明。從那時起,“現代化=西方化”成為國際社會的基本共識。中國式現代化是外源型、被迫型現代化。近代中國的實踐證明,實業救國之路、中體西用之路、君主立憲之路、全盤西化之路都是對西方現代性文明的照抄照搬或盲目移植,都沒有觸及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上述不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注定行不通。而隨著西方現代性文明的不斷擴張,許多國家都卷入現代化大潮中。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不可能避開現代化之路,必須抓住歷史和時代契機,站在世界現代化前沿,實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巨大提升。在此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走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怎樣走成為擺在中華民族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黨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成就,我們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黨在每個歷史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都為形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條件。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經濟基礎和穩定的國際環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踐證明,中國要創造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走適合中國具體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見,黨的百年偉大成就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一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二者統一提供前提基礎和實踐條件。
共產主義不僅是科學的理論和這種理論指導下的運動,也是一種未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最終必將實現。但共產主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這就需要有階段性的目標與舉措來推動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是人類邁入共產主義社會的必經階段。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共產主義最高理想才能實現。對中國而言,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是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取得的偉大成就,二者缺一不可。黨的百年偉大成就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一于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歷史進程。
為了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從階段論理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階段實現共產主義的階段性目標,黨的百年偉大成就是現階段實現共產主義的階段性成果,二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共同確保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實現。質言之,一方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現階段實現共產主義提供目標指引。在這一價值目標下,全國各族人民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攜手朝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前進,為實現共產主義提供價值共識,凝聚認同合力。另一方面,黨的百年偉大成就為實現共產主義提供物質基礎。在共產主義社會里,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因此,現階段唯有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更加接近共產主義目標的實現,而黨的百年偉大成就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了基礎和條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引黨的百年偉大成就,黨的百年偉大成就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者的共同價值指向都是為了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質言之,共產主義是指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黨的百年偉大成就的理想之光。
總之,黨的百年偉大成就離不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指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離不開黨的百年偉大成就提供的基礎和條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都形成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歷程,統一于實現共產主義的進程。
注釋:
①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3/indexc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