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五醫院醫學工程科 (貴州貴陽 550009)
醫療設備是醫院固定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我國各級醫院醫療設備占醫院總資產的50%以上[1]。提升醫療設備使用效率對醫院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很多醫院都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即將醫療設備的引進、管理與使用效能的提升單純看作設備使用或醫學工程相關科室的職責。受這種定式思維的影響,很多醫院的醫療設備管理存在單向管理、末端落實不到位的情況,輕者醫療設備使用效能較低,重者醫療設備不到規定年限就開始等待報廢,甚至某些醫療設備從購置之日起就開始閑置。本研究基于醫療設備的引進、日常維護及后續維修,探討與設備使用科室建立聯合管理的模式,以提升醫療設備使用效能、延長其使用壽命,現報道如下。
對于醫療設備的引進流程,傳統做法是由設備使用科向醫學工程科提報設備購置需求,闡述購買理由、經濟效益預估等。醫學工程科收集匯總并初步審核資料后,統一將需求信息提交醫院設備管理委員會審批。雖然醫院設備管理委員會對臨床科室的需求進行逐一論證,但由于設備管理委員會專家大多只熟悉本專業設備,對其他專業的設備了解有限,因此,其審批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把關作用。而以使用科室為主體單方面進行需求提報,多數是以設備供應商的宣傳或其他醫院的經驗介紹等為依據,造成論證時對擬引進的設備技術信息了解不清晰、對設備優缺點及利弊的分析不全面,導致引進后設備的使用效率較低、帶來的經濟效益較差。
醫療設備驗收是醫療設備進入醫院的一道關卡。對于醫療設備的驗收過程,傳統做法是醫學工程科先與廠家共同完成開箱物資清點、安裝、調試等商務驗收環節,再由廠家工程師指導使用科室人員了解新設備的各項功能,學習設備的具體使用方法,完成技術驗收環節。這種做法的缺陷在于,醫學工程科不能與使用科室共同學習新設備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不利于后續設備的故障判斷與維修。
醫療設備的日常管理覆蓋醫療設備進入醫院后的使用、維護、維修等多個方面。在日常使用管理維護方面,傳統做法是將責任落實到使用科室。但是由于科室設備使用人員通常不固定,使用管理維護責任難以落實到個人,最終導致末端落實不到位。醫療設備的維修通常被認為是醫學工程科的職責,當設備出現小問題時,很多使用人員不重視,直到發展為大故障而無法使用時,才報醫學工程科,不僅增加了維修難度、提高了維修成本,還縮短了設備使用壽命,嚴重影響了設備的安全運行及效能的發揮。
醫療設備使用全周期質量控制(含計量、質控等)、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是醫療設備使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醫療設備使用質量的監管方面,傳統做法是單純依靠醫學工程科監督執行。醫學工程科在設備養護、維修后,主動通過專業設備校準理化性能和相關參數。同時,醫學工程科還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訂全院醫療設備年度計量檢測、質量控制計劃,并根據時間表提前提醒設備使用科送檢相關設備。由于設備使用科室沒有形成醫療設備質量定期監測意識,極易出現因質量監測工作逾期而被市場監管部門停用,甚至被行政處罰等不良事件。
為避免單方面提報設備購置需求,在設備使用科室提出設備購置需求時,醫學工程科就要積極參與到此項工作中。設備需求科室提交的購置設備詳細論證報告需包含科室購置設備理由、主要用途、設備使用環境、人員資質配備、醫保收費、設備預算價、主要性能參數、配套使用耗材價格等內容,醫學工程科及時跟進,通過公開發布需求公告的方式,完善需求設備的市場調研報告,包括技術發展狀況、先進性分析、市場供給、可能涉及的運行維護,并推薦不少于3個主流品牌產品及參數。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通過對需求科室的論證報告和醫學工程科的市場調研報告進行聯合論證,實現審核把關,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需求科室盲目或非理性地引進設備。
由設備使用科室人員、醫學工程科工程師和采購管理科采購人員聯合組成3人以上的聯合驗收小組,全程參與醫療設備驗收工作。驗收小組嚴格按照招標文件、購銷合同,對設備的技術參數、功能進行實物驗收、技術驗收、裝機調試與操作培訓。使用科室全程參與驗收,確保新購設備功能與使用科室的申請需求一致;醫學工程科全程參與驗收,確保熟練掌握新設備功能與操作,為今后提供維修服務打下基礎;采購管理科室參與驗收,確保新購設備滿足招投標文件及合同約定。3部門共同參與驗收工作,為今后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打下基礎,最大限度維護醫院的利益,同時避免設備維修工程師不熟悉設備操作,采購人員不了解設備臨床使用等現象。
醫療設備的日常規范使用、養護和維修是保持設備良好狀態的重要手段。新設備驗收入院后,醫學工程科工程師應指導使用科室醫護人員設立醫療設備使用管理登記本,詳細記錄該設備的購入時間、設備配件及附屬設施、工作狀態、日常維護保養方法步驟及設備相關售后服務信息等。科室設備使用人員每天詳細記錄設備的日常使用情況與設備異常情況, 每周五下班前1 h 按照醫療設備使用管理登記本中的保養步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醫學工程科工程師除積極響應科室反映的設備故障問題外,堅持每個月到科室檢查設備日常維護的落實情況,定期獲取并分析設備日常運轉情況,通過檢查設備運行環境、及時清潔設備內部灰塵、測試設備性能、對面板開關按鈕及接頭部位等易損件進行更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預防性維修[2-3]。我院聯合管理制度落實較好的科室實現了設備共用,專人維護、專人檢修,設備故障率和維修率的降低,設備使用壽命的延長,實現了設備使用效能、經濟效益的明顯提升[4]。
醫療設備使用質量的聯合監管,要求使用科室將醫療設備使用質量檢測責任落實到具體設備使用者,即設備使用者既要積極參與使用評價信息反饋(包含效果評價和性能評價),又要積極主動配合相關檢測[5]。醫學工程科除了提醒使用科室送檢外,還要幫助設備使用質量效果不佳的科室找出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醫院醫療質量管理部門定期在質量分析會上通報全院設備質量檢測情況,并獎優罰劣。通過使用科室的自我監督和醫學工程科的日常監管,全院醫療設備使用質量監測形成了良性互促、共同監管的模式。所有納入使用質量檢測的醫療設備無須醫學工程科提醒,使用科室便會積極送檢,全院醫療設備使用質量工作實現了檢測周期內不漏1 臺的質量檢測目標。同時,新設備從入院之始就將醫療設備的使用質量監測作為重要工作內容。計量類設備驗收時,醫學工程科要求生產企業提供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計量證書;醫療設備使用前,使用科室對設備進行自檢,如出現異常,及時聯系醫學工程科進行處理;使用過程中,一旦對設備測量數據有疑問,應及時主動申請設備計量檢測、質量控制;醫療設備維修后,醫學工程科會主動進行質量控制、計量檢測,使用科室亦會主動要求查看維修后的使用質量檢測報告。通過對“驗收時、使用前、使用中、維修后”等節點的使用質量進行聯合監測,實現全程使用質量控制,有效提高了設備可靠性,保證了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醫院醫療設備的規范化管理、安全使用與高效運行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我院醫學工程科與使用科室對醫療設備進行聯合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聯合建立了各項設備管理制度,確保了管理措施的末端落實,切實發揮了設備的最大效能,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降低了使用成本,促進了醫院綜合效益的提升,使醫院、科室與患者同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