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1848 年2 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的公開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恩格斯說,《宣言》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國際性的著作,是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千百萬工人公認的共同綱領。”[1]170 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重新審視這篇偉大著作,《宣言》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闡述,至今仍然沒有過時,實踐證明,《宣言》的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一生的兩個偉大發現,前者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區別于舊唯物主義(半截子的唯物主義)的重要體現,后者則是馬克思用唯物辯證法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生產關系、深刻揭示資本主義運行特殊規律的經典理論,兩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重要的主線,也貫穿《宣言》通篇。《宣言》從多角度論證了“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共產主義社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運動,從根本上來講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的。《宣言》指出,“現代的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和交換方式多次變革的產物。資產階級這樣每發展一步,都伴隨有相應的政治上的成就。”[2]466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就是在封建的所有制關系,不能再同它已經發展的生產力相適應的情況下產生的,封建生產關系已經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宣言》指出,現在“資產階級用來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個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2]472與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相同,當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增長到了生產關系可以容納其發展的閥閾,就會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而且越來越兇猛的商業危機,商業危機不僅破壞了社會生產力,而且還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無產階級),無產階級隊伍越來越大,同時生產力越是發展,生產關系對于生產力的阻力就越大,從而社會形態更替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宣言》指出,“至今所有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2]465“從滅亡了的封建社會里產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并沒有消滅階級斗爭。它不過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罷了。”[2]466與之前的社會不同,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工具、生產關系及全部社會關系經常變動,工業的民族基礎被資產階級挖掉,生產和消費逐漸世界化,與這一變化過程相對應的是,工人反抗資產階級的形式也從個別的工人、某一工廠的工人、某一地方某一勞動部門的工人到全國各處、全世界各處聯合起來的反抗,逐步演變為整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抗,在對抗的過程中,無產階級不僅人數增加了,而且自覺性更強,正是整個社會劃分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陣營,正是這兩大陣營的矛盾所引起的階級斗爭不斷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
與以往任何社會形態更替運動一樣,資本主義社會也是歷史的,其產生、發展和滅亡也是一個過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雇傭勞動制使得財富日益積累在私人手里,資本的不斷形成和增殖使得現代工人隨著工業的進步而每況愈下地降低自己的生存條件水平,工人變成了赤貧者,資產階級財富的積累和無產階級貧困的積累使得社會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矛盾對立斗爭日益激烈。《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再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再使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般的生活的水平了,因為它不能不讓自己的奴隸們落到這樣的地步,以至它必須養活奴隸,而不是由奴隸來養活它了。”[2]478周期性的商業危機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能夠容納的生產力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而它的掘墓人(無產階級)隊伍越來越大、組織性越來越強,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就不可避免了。
《宣言》指出“,資產階級爭得自己的階級統治地位還不到一百年,它所創造的生產力卻比過去世世代代總共造成的生產力還要大,還要多”[2]471。衡量一個社會形態的進步與否,生產力標準是首要的。與封建社會相比,資本主義社會在生產力上的優勢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戰勝封建社會是歷史的趨勢。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也必須盡可能更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無產階級可以做到,因為其在奪取政權后,會對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和所有制進行變革,生產方式的變化進一步適應已經變化的生產力,會釋放生產力發展的活力,推動整個社會生產力大提升,這也會促進建立在生產力基礎之上的政治、文化等文明共同進步。從歷史實踐來看,無論何時發展生產力都應該作為首要的任務。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與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不同,工人是雇傭勞動制度下的被剝削者,這種制度下工人的自相競爭會導致工人的分散狀態,要戰勝強大的資產階級,工人不僅要組織起來,而且要有堅強的領導力量,后者又是工人能夠組織起來的重要保障。《宣言》指出,“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世界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鼓舞大家前進的一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比其余的無產階級群眾更善于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2]479共產黨人作為無產者,其在運動中最堅定,更為重要的是,與歷史上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不同,共產黨人領導的運動是為多數人謀利益的,他們是要在全世界消滅一切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解放全人類,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是他們的使命。
社會形態的變革會變更所有制,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與以往不同,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要廢除的是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廢除和消滅的是社會上絕大多數人沒有財產為必要條件的所有制,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共產主義社會,使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重點強調了我們所要建立的是科學的社會主義,而不是反動的社會主義(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幾類假社會主義,假社會主義從本質上來講,沒有跳出資產階級的階級范疇,還是在維護少數人利益,這和共產黨人追求的社會目標是完全不同的。共產黨人把所有制問題作為運動的基本問題,就是要消滅私有制、努力團結爭取世界各國的無產者,建立科學社會主義。
在資本主義社會雇傭勞動制度下,雇傭工人靠自己的勞動所得,只能維持他們的生命的再生產,而且社會生產力越是發展,機器使用范圍越大、社會分工越細,雇傭工人的地位就越沒有保障,他們的勞動就越“片面”,他們就越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時間來和機器“賽跑”,物質生活上如此,精神生活更加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沒有基礎的。因此,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必須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消滅了少數人占有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共產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才能“失去”資本主義所有制下自己頭上的鎖鏈,獲得整個世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和崇高理想。
《宣言》闡明了“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的歷史必然性,而領導這一運動的正是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百年奮斗的輝煌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3]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使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提供理論指導。歷史地看,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不長,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更短,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有些已經比較清楚,更多的還有待繼續探索。”[4]從世界范圍看,由于各國生產力狀況、歷史文化傳統及具體國情不同,決定了不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具有多樣性。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的歷史中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這一道路,我國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朝著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
《宣言》指出,“在你們的現今社會里,私有制在十分之九的成員中間已經被消滅了;這種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它在十分之九的成員中間已經不存在。”[2]482可見,資本主義社會中財富占有的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斷作用的結果,反過來又加劇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商業危機,資產階級財富的積累和無產階級貧窮的積累,使得無產階級生活狀況悲慘。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揚棄,鄧小平強調:“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5]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中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條件,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各種階級以及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一個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2]491建立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的奮斗目標。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后,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需要回答的問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6]當前,中國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更好增進人民福祉,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正在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我們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發表于1848 年2 月的《共產黨宣言》,是共產黨人的“圣經”。在新時代重溫《共產黨宣言》,要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把《共產黨宣言》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