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虹
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普外科,江西萍鄉 337000
乳腺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目前臨床多采取乳腺癌根治術治療,能夠精準清除發病部位,延長患者生存期[1-2]。但多數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知識認識不足,擔心術后疼痛、預后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知覺壓力,嚴重影響肢體功能恢復[3-4],因此,對乳腺癌患者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紐曼系統護理模式以紐曼理論為基礎,依據患者所處階段不同,采取相應預防措施,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服務。鏡像療法利用平面鏡成像原理,指導患者觀察健側肢體在鏡子中的運動,以想象患側肢體在運動[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中采取紐曼系統護理聯合鏡像療法的效果。
選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收治的68 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4 例。患者均為女性,觀察組患者年齡35~67 歲,平均(52.89±3.21)歲;手術部位:左側19 例,右側1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5~68 歲,平均(52.92±3.17)歲;手術部位:左側20 例,右側14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編號:2021001)。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7 年版)》[6]中乳腺癌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③患者預計生存周期≥6 個月;④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術側上肢曾遭受重創者,如骨折或為偏癱側肢體;②乳腺癌已發生其他器官轉移者;③嚴重精神障礙者。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麻醉成功后,患者采取仰臥位,保持患側上肢外展90°,依據患者乳房形態設計手術切口,切開皮膚后,采用電刀游離皮瓣,切除全乳腺組織和胸大肌筋膜,之后清掃腋窩淋巴結,清理手術創面。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講解乳腺癌發病機制、根治術治療目的和注意事項;患者出院后利用門診復診的機會進行隨訪,了解患者身體康復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和幫助。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接受紐曼系統護理聯合鏡像療法。(1)明確護理目標。明確護理目標為減輕患者對手術、疾病和經濟等方面的心理壓力,緩解疾病疼痛,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2)具體措施。①一級預防措施:全面評估患者壓力來源,開展思想疏導工作,囑家屬多陪伴患者。二級預防措施:通過傾聽、溝通交流、握手等方式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輔以聽音樂、散步等方式。三級預防措施:繼續鞏固上述心理護理措施,術后及時肯定手術效果,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發現異常立即處理。鏡像療法:術后開展鏡像療法,將40 cm×40 cm 的鏡盒置于患者面前,健肢置于鏡子成像面,術肢置于鏡子另一面,要求患者視線有效避開術肢,指導患者行手指叩擊桌面5 min,腕關節旋轉5 min,肘關節屈伸5 min,肩部關節內收外展5 min 等動作,活動結束后,引導患者體會術側上肢運動的感覺,15~20 min/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4 周。
比較兩組肩關節活動度、知覺壓力水平、疼痛情況、生活質量和并發癥情況。①干預前后采用專門量角器(型號:78966,生產廠家:長沙優研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對患者肩關節活動情況進行測量,包括前屈、外展、內旋、外旋4 個動作。②干預前后采用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7]評價患者知覺壓力水平,包括感到不安、不能控制生活中的重要事情等14 個條目,采用1~5 分評分法,總分14~70 分,得分高表示患者壓力水平越高。③干預前后采用疼痛數字評價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8]評價患者疼痛情況,0 分表示無痛,10 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高疼痛越嚴重。④干預前后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 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EORTCQLQC30)[9]評估,包括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5 個維度,采用1~4 分評分法,各維度滿分100 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⑤并發癥包括上肢水腫、皮瓣壞死、出血、感染。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肩關節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前屈活動度、外展活動度、內收活動度、后伸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CPSS、NRS、EORTCQLQ-C3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CPSS、NRS 評分低于干預前,EORTCQLQC30 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CPSS、NRS 評分低于對照組,EORTCQLQ-C30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CPSS、NRS、EORTCQLQ-C30 評分的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CPSS、NRS、EORTCQLQ-C30 評分的比較(分,)
注 CPSS:中文版知覺壓力量表;NRS:疼痛數字評價量表;EORTCQLQ-C30: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乳腺癌根治術治療乳腺癌效果確切,但手術具有一定創傷性,手術創傷所帶來的長期慢性疼痛,嚴重影響患者術側肢體活動,上肢水腫、皮瓣壞死等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加重患者身心痛苦,生活質量下降,不利于術后康復[10-11]。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難以滿足患者多樣化康復需求,護理效果一般。
紐曼系統護理是一種系統性、預見性的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進行有目的的干預,以減少患者與壓力源的接觸[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前屈活動度、外展活動度、內收活動度、后伸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CPSS、NRS 評分低于對照組,EORTCQLQC30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紐曼系統護理聯合鏡像療法能夠減輕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社會心理壓力,促進肩關節活動度改善,降低疼痛程度和并發癥發生風險,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中采取紐曼系統護理,通過評估患者的壓力源,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已出現的問題進行預防[13-14]。一級預防措施旨在預防各種壓力源侵入,以減輕患者負面情緒;二級預防措施旨在提高內部抵抗機制和治療依從性;三級預防措施則旨在進一步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加快患者術后康復[15-16]。通過護士對護理目標實施一、二、三級預防護理干預,有效維護機體系統的動態平衡,減輕患者知覺壓力,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鏡像療法通過指導患者觀察健肢運動的鏡像,以想象患側肢體運動,能夠激活相應皮層的鏡像神經元,促進肩關節活動度恢復,減少并發癥[17-20]。中樞系統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通過視覺反饋能夠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吳丹紅等[21]研究結果表明,紐曼系統護理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中,能夠改善肩關節活動度,促進生活質量提高,與本研究結果類似,進一步證實紐曼系統護理的應用效果,可為臨床提供參考、借鑒。
綜上所述,紐曼系統護理聯合鏡像療法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減輕患者知覺壓力和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度,減少并發癥,從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