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穎 王晶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手術室,湖南衡陽 421001
食管癌是發生于食管上皮的惡性癌癥,其特征是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預后不佳等,其中,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位居第5,死亡率則排名第4,是危害公眾健康的嚴重社會問題[1-2]。食管癌早期無明顯癥狀,隨病情發展會出現聲音嘶啞、吞咽困難、胸骨后灼燒感等,病情嚴重者會出現癌細胞轉移甚至不能進食,給患者的人身安全帶來極大威脅[3]。當下,食管癌的一個關鍵治療方式是手術,手術能成功切掉病灶,壓制癌細胞,以免其擴散,減少患者死亡概率[4]。然而,由于操作中存在創傷,手術可能引發患者的身心應激反應,引起患者出現劇烈疼痛及負面情緒,導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下降,進而影響其治療效果及臨床預后[5]。如何降低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身心應激反應及疼痛程度,改善其臨床預后是消化科醫護人員研究的熱點話題。證據護理模式是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將自身臨床經驗、科研結果及患者預期相結合,有利于提升整體護理效果,促進其疾病康復[6]。本研究旨在探討證據護理模式對圍手術期食管癌患者預后、疼痛和身心應激的干預效果。
選取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收治的114 例食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7 例。試驗組中,男32 例,女25 例;年齡27~66 歲,平均(45.67±5.72)歲;病程1~3 年,平均(1.38±0.33)年;臨床分期:Ⅰ期11 例,Ⅱ期29 例,Ⅲ期17 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3 例,高中以上24 例。對照組中,男34 例,女23 例;年齡26~67 歲,平均(45.67±5.71)歲;病程1~3 年,平均(1.39±0.36)年;臨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30 例,Ⅲ期17 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1 例,高中以上2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參與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經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21027)。
納入標準:①通過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食管癌患者;②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③生命體征平穩患者。排除標準:①臨終患者;②病情進行性加劇者;③并發其他惡性腫瘤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①術前向患者開展入院常規宣教,向其介紹食管癌相關疾病知識,幫助其做完相關檢查,向其介紹手術事項,同時完成術前準備。②術中密切配合手術醫師及麻醉醫師操作,嚴密監測患者脈搏、血壓、呼吸、瞳孔、體溫等生命體征指標,做好對癥管理。③術后第一時間掌握患者心理狀況,為其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防止并發癥,并且為患者開展用藥、飲食、鍛煉等方面的指導。以此為基礎,對試驗組患者實施證據護理模式,詳細步驟如下。
1.3.1 組建證據護理模式干預團隊 團隊組成:1 名護士長、1 名消化科主治醫師、1 名麻醉師、4 名責任護士,主治醫師承擔具體診療工作,麻醉師承擔麻醉護理,護士長承擔護理工作的監督與指導,同時向責任護士提供專業培訓,內容通常有護理要點、食管癌治療計劃、疼痛管理、情緒調節技巧、并發癥預防等,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基礎護理、方案實施及資料收集。
1.3.2 證據護理模式干預方案實施(1)提出問題:①如何緩解患者的身心應激反應及疼痛程度?②如何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③如何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④如何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⑤如何加快患者康復進程?⑥如何改善患者預后?(2)尋找實證: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查閱相關護理文獻,收集最佳的護理證據。解答問題:①分析影響患者身心應激反應及術后疼痛的主要因素,對麻醉及手術產生恐懼、經濟壓力大、疾病不確定感等。因此責任護士應加強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詳細介紹手術治療效果及康復案例,在家屬報銷醫療費用時提供一定幫助,從而化解患者的內心恐懼,減輕其心理壓力;②依據年齡、性格等方面特點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③干預小組及時交接患者病歷資料,責任護士應緊密配合醫生各項操作,完善圍手術期相關護理工作;④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對癥處理;⑤告知患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3)謹慎評審:由主治醫生、麻醉師及護士長評估護理證據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制定證據護理模式干預方案。(4)護理實踐:①術前。術前評估,對患者年齡、性別、藥物過敏史、受教育狀況、睡眠質量、營養狀況、手術期望值及家庭支持程度等方面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術前準備,術前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為其講解手術相關事項,教會患者正確掌握呼吸及有效咳嗽方法,給予適當心理疏導,并做好腸道準備工作,囑咐患者保持睡眠充足。②術中。協助患者取正確體位,緊密配合醫生手術及麻醉,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各項指標,適當給予患者鼓勵及支持,以緩解其緊張情緒,同時做好術中保溫及麻醉護理工作。③術后。術后1 d 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及心理支持,鼓勵家屬多給予患者生活上幫助,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同時做好管道維護、口腔護理、呼吸道管理、皮膚護理等護理工作,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對于疼痛較嚴重者,采用正念冥想法、注意力轉移法緩解疼痛,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藥物。④出院指導?;颊叱鲈汉?,指導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軟食為主,少食多餐,囑咐患者餐后不宜立即平臥,保持口腔衛生清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感冒,并定期入院復查。(5)檢測實證:依據相關臨床指標檢查結果及患者的相關反饋,全面評價臨床護理成效,改正缺點,逐步完善該方案。
比較兩組患者的身心應激反應、疼痛程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①身心應激反應: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身心應激反應情況,生理應激反應包括吞咽不暢、反流及腹瀉等;心理應激反應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進行評估,量表共計20 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范圍為1~4 分,總分為80分,以50 分為臨界點,評分越高代表焦慮越嚴重。②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總分范圍為0~10 分,分別代表無疼痛~疼痛到極點,評分越高代表疼痛越嚴重。③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胸腔積液及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發生率越低代表預后越佳。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低于干預前,試驗組患者的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試驗組吞咽不暢、反流、腹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 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 評分的比較(分,)
注 SAS:焦慮自評量表

表2 兩組患者生理應激情況的比較[n(%)]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干預前,試驗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 評分的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VAS 評分的比較(分,)
注 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近年來,由于經濟迅猛增長,加之大眾生活質量改善,人們的飲食方式亦在持續變化中,導致食管癌患者數量逐年上升[9]。食管癌為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疾病,由于醫學科技的迅猛發展,外科醫護人員能利用手術方式把食管癌患者的腫瘤病灶切除掉,管控病情進展,提高患者生存率[10]。但該手術范圍較廣,創傷性較大,會嚴重損傷機體組織,患者產生劇烈疼痛及身心應激反應,刺激機體釋放兒茶酚胺,促進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加重患者負面情緒及病情,進而影響患者預后[11]。有關研究表明[12],基于循證的護理模式能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減少患者發生躁動的概率,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喬歡等[13]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腫瘤化療患者的護理,能成功減輕患者的負面心理,改善其疼痛程度,提高治療效果及滿意度。王一清等[14]將循證護理應用于乳腺癌患者的護理,能成功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基于循證的護理模式是指護理人員結合臨床經驗及科研結果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搜尋有力證據指導護理過程,可有效彌補常規護理的主觀性及盲目性,使護理內容更具科學性,進而提升整體護理質量[15-16]。
本研究將證據護理模式用于護理圍手術期食管癌患者,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吞咽不暢、反流、腹瀉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證據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身心應激反應,緩解患者疼痛程度,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改善其臨床預后,此結果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符[17-18]。究其原因,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多依靠護理人員直覺及臨床護理經驗進行干預,隨意性較強,且易忽略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從而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試驗組患者實施證據護理模式干預,該模式是由干預組員查閱食管癌護理相關文獻、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方案,可有效保證干預措施科學、有效,完善了常規護理中的缺點,進而明顯提高了護理成效;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循證護理措施,對患者圍手術期進行積極指導,可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增強其治療信心,有利于緩解其不良情緒及疼痛程度,降低其身心應激反應,同時與臨床科研成果及臨床經驗相結合,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而改善患者臨床預后。
綜上所述,應用證據護理模式護理圍手術期食管癌患者,能成功改善其疼痛程度,減輕其身心應激反應,改善患者臨床預后,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