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王旭,賀斌,郝志蓮,吳海,謝志海,張偉東
(1.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邊采油廠,陜西 榆林 718500;2.西北大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林灣油區(qū)是靖邊采油廠的一個示范區(qū),油層為長4+5,采取清污混注的注水開發(fā)方式,出現(xiàn)注水管線結垢、注入壓力升高、注水見效慢等問題,嚴重影響油田開發(fā)效果和生產(chǎn)成本的有效控制[1-2]。分析油區(qū)的清水、產(chǎn)出水成分,預測結垢趨勢,分析水垢樣品的物性,詳細探討了油區(qū)注水系統(tǒng)的結垢機理,提出了應對措施。
實驗用水,取自油區(qū)注水站的清水和采出水。
79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D8 ADVANCE X射線粉末衍射儀。
水質分析按照行業(yè)標準SY/T 5523—2006《油氣田水分析方法》,水樣先用定性濾紙過濾,再用 0.45 μm 濾膜過濾,分別測定清水和地層水的離子含量;Sr2+、Ba2+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測定。
依據(jù)SY/T 0600—2009《油田水結垢趨勢預測》標準,選擇Davis-Stiff 飽和指數(shù)法和 Rynar 穩(wěn)定指數(shù)法進行碳酸鈣結垢趨勢預測,同時按照標準方法對硫酸鋇鍶結垢趨勢進行預測。
按照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采集清水(水源井)和采出水水樣,進行化學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注入水分析結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injected water
2.2.1 碳酸鈣結垢趨勢預測 依據(jù)水質分析結果,將采出水(污水)與清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在地層溫度和壓力(40 ℃,18 MPa)下,對林灣油區(qū)的碳酸鈣結垢趨勢進行了預測,結果見表2。

表2 注入水碳酸鈣結垢趨勢預測結果Table 2 The scaling tendency of calcium carbonate of injected water
由表2可知,兩個注水站的污水與清水不管以什么比例混合,飽和指數(shù)SI均大于0;穩(wěn)定指數(shù)SAI處在5~6之間,兩種方法的預測結果均表明,油區(qū)清水與地層水之間配伍性差,有碳酸鈣結垢趨勢。


[Sr2+]——Sr2+的濃度,mol/L;

結果判定:Q/Ksp>1.0,有結垢趨勢;Q/Ksp= 1.0,臨界狀態(tài);Q/Ksp<1.0,無結垢趨勢。油區(qū)的清水與地層水混合的硫酸鍶結垢趨勢預測結果見表3。

表3 注入水硫酸鍶結垢趨勢預測結果Table 3 The scaling tendency of strontium sulfate of injected water
由表3可知,結垢趨勢嚴重。
2.2.3 硫酸鋇結垢量的確定 部頒標準SY/T 0600—2016《油田水結垢趨勢預測》中硫酸鋇結垢量的確定式為:
式中B——水質穩(wěn)定后水中硫酸鋇的結垢量,mol/L;

Ksp——硫酸鋇的溶度積,1.1×10-10。
結果判定:B≤ 0時,水質穩(wěn)定不結垢;B>0時,水質不穩(wěn)定,有硫酸鋇垢產(chǎn)生,其正值越大,結垢越嚴重。林灣油區(qū)清水與地層水混合后硫酸鋇垢的結垢預測結果見表4。

表4 注入水硫酸鋇結垢趨勢預測結果Table 4 The scaling tendency of barium sulfate of injected water
由表4可知,這兩種水不配伍,有形成硫酸鋇垢的趨勢。
林灣油區(qū)注水系統(tǒng)結垢較為嚴重,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水垢樣品,通過X射線粉末衍射儀(XRD)進行物性分析,結果見圖1。

圖1 注水管和流量計中水垢樣品XRD圖Fig.1 XRD patterns of scale sample in pipes and flow meter
由圖1可知,示范區(qū)注水系統(tǒng)的水垢,無論哪個部位,均為硫酸鋇鍶垢與碳酸鈣垢的混合物,且以硫酸鋇鍶垢為主。
在油田注水開發(fā)過程中,經(jīng)常將清水或處理后的采出水回注到儲層中,當兩種水質不配伍時,就會產(chǎn)生水垢。水垢沉積是溶質從過飽和溶液中結晶析出、聚集并沉淀的過程。
水是否結垢主要決定于水中難溶鹽的離子積,當離子積小或等于難溶鹽的溶度積時,它們將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于水中,無水垢生成,水質穩(wěn)定;一旦難溶鹽的離子積大于其溶度積時,就會從溶液中結晶析出,形成晶體水垢。

碳酸鈣和硫酸鹽垢的形成機理為[3]:


BaSO4(SrSO4)↓

林灣油區(qū)各站注入污水和清水是一套管線,注入方式是混注,即污水注完后用清水補充,這樣在管線中污水與清水交界處存在一段擴散層段,在這個擴散層段成垢性陰陽離子濃度相對較高,很容易產(chǎn)生水垢;水中的微小懸浮物具有晶種的作用,誘發(fā)水垢的形成,相互影響,最終形成水垢而沉積在管道中。
國內外油田化學工作者采取不同的清防垢技術解決碳酸鹽垢的沉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但硫酸鋇鍶垢用一般方法很難清除,危害很大,其防治已成為油田防垢的技術難點[6]。油田常用聚合物型、膦酸型、羧酸型、膦酸-羧酸型和混合型等防垢劑對油井、管網(wǎng)進行治理,但油藏情況差異很大,防治效果不理想。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分離技術的不斷產(chǎn)生,其中利用特種膜或陰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油田污水中成垢離子的方法,解決了油田在注水開發(fā)中管線、設備及地層存在的結垢問題,處理后水質達到油田回注要求,但一次性投資大,運行維護成本高。

(1)林灣油區(qū)地層水為CaCl2型,屬于原生地層水,表明油藏油氣保存條件較好;地層水中含有成垢性陽離子Ca2+、Sr2+、Ba2+。
(2)林灣油區(qū)的清水和地層水不配伍,注入水和地層水混合后,存在碳酸鈣結垢趨勢,且硫酸鋇鍶結垢趨勢嚴重。
(3)油區(qū)注水系統(tǒng)結垢較為嚴重,水垢樣品分析結果與結垢趨勢預測結果相一致,以硫酸鋇鍶為主,混有少量碳酸鈣垢。
(4)討論了水垢形成機理,提出了預防硫酸鋇鍶垢的方法。